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沿海地区下雨叫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夏季降水类型(中国夏季降水类型是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夏季降水类型
中国夏季降水主要属于锋面雨。
一、在夏季,在中国**盘踞着的是热气团,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空气就形成了降水
二、我国夏季降雨的形成来自于两个暖流:
1、太平洋暖流。每年夏季太平洋暖流形成夏季风,裹胁着大量雨水从东南方向在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向西北形成降雨气流,如果来场台风,能形成大半个中国降雨。
2、印度洋暖流。每年印度洋暖流形成夏季风,携带着大量的雨水,从南向北,在云贵川形成降雨气流。西部被西马拉雅山挡住,东部的气流被秦岭挡住。所以,我国夏季是东南沿海和云贵川雨水多,西北内陆雨水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降水与副高脊南北移动的关系?请详解
副高是向我国**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雨天气,是我国**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18度~20度之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北纬20度,稳定在北纬20度~25度之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北纬30度,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天气。例如,1956年西大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多。1954年副高比较久地稳定在北纬20度~25度之间,长江流域梅雨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结果造成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洪水。1958年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干旱。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
故选:B.
我国南方夏季下的雨的什么雨?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还是梅雨?
夏季南方经常下雨~ 大部分还是锋面雨
下的最多的是那种小雨,是暖锋形成的,是锋面雨
偶尔会下那种大的,是冷锋形成的,也是锋面雨
在江淮地区在6、7月份,会有一种持续很长时间的绵绵细雨,是准静止锋形成的,也是锋面雨,也叫梅雨(换句话说,梅雨就是锋面雨的一种)
对流雨和地形雨不只在南方了,什么地方都可能有
对流雨一般发生在夏季午后,产生的暴雨,原因是下雨两点气温最高,空气上升运动强烈,上升后遇冷凝结,产生降雨——对流雨
地形雨一般发生在迎风坡,只要有这样的地形,同时还有水汽,就能形成降雨。
为什么沿海城市会遭受频繁的台风攻击呢
据国家防总最新统计,今年全球总共生成了82个热带气旋。今年在太平洋上形成了21个热带气旋,8个在我国****,其中6个风力在12级以上。"海棠"、"麦莎"、"龙王"等强台风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影响了福建、浙江、广东、上海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台风个数和能量都在增加,全世界4-5级台风(飓风)在过去35年内增加了一倍,强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增加的比例比北大西洋大得多。我国所处的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占全球的38%。全球有记录以来中心气压最低、风速最大的台风都出现在西北太平洋。我国已经成为三个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认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资产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一旦台风来袭,造成的损失程度也就相应增加。台风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世纪80年代为数十亿元,90年代为100亿元,今年已经发展到750亿元。另外,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灾减灾能力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防台风工作形势将依然严峻。各地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做好台风防御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2005年,上海防台风取得“大汛小灾”的成效
2005年8、9,上海连续遭受"麦莎"、"卡努"两次台风的侵袭,影响程度为近八年来之最,降水量高达598.6毫米,占汛期总雨量的83%。
特别是8月上旬的"麦莎"台风,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移动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给上海防台防汛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8月5日至7日严重影响上海期间,市区风力达到8-10级,长江口区和沿江沿海最大风力达10-12级,洋山港海域和东海大桥阵风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全市普遍出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市区24小时雨量达155-216毫米,南汇、普陀、静安、徐汇四个区域的过程总雨量均超过300毫米,是近30年来罕见的。由于恰逢天文大潮汛,加上上游江浙地区因暴雨来水剧增,上海遂出现台风、暴雨、**和局部洪水“四碰头”,黄浦江水位全面超过警戒线,其中米市渡水位创下4.38米的新纪录。同时,市区内河水位普遍猛涨,苏州河、虹口港、北新泾、虬江、杨树浦港等内河水位均超过历史纪录,致使沿河排水泵站一度**停机。
9月11日至12日"卡努"台风来袭时比"麦莎"台风离上海更近,但由于影响半径较小,又正值天文小潮汛,所以上海总体上有惊无险,但台风带来的暴雨、局部大暴雨还是使部分道路出现了严重积水。
长江防总分析评价认为,上海市通过全市各条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抗御了"麦莎"、"卡努"两次台风的侵袭,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大汛小灾的良好成绩,确保了城市平稳正常运转,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圆满实现了安全度汛的奋斗目标。据上海市防办介绍,上海市的工作也受到专程到上海检查指导防台工作的国家防办检查组的肯定,并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
天空中为什么会下雨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为什么会下雨呢?
为什么广东,福建老下雨吗?
福建气候属**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18]。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带、南**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地形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都说沿海地区经常下雨,可是大连为什么就不经常下雨?
下不下雨与气候还有地形地貌有关
大连气候状况
气温
全区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24摄氏度。日最高气温大于30摄氏度的最长连续日数为10至12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5摄氏度左右。1月最冷,平均气温南部-4.5到-6.0摄氏度,北部-0.7到-9.5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南部-21摄氏度左右,北部-24摄氏度左右。无霜期180--200天。
降水
全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之间,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年降水量60-70% 集中于夏季,多以暴雨形式降水;春季占12-15%;秋季占15-20% 冬季仅占5%左右,最长连雨日数出现在7月,达12天。观测到的最大日降水量为569毫米(1981年7月27日新金县同益乡西韭水文站)因受海洋调节,夜雨多于日雨,尤以夏季为甚。春季多旱,旱年多于涝年,连续干旱或洪涝一般
不超过3年。
季风
全区地处东亚季风区,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日数,沿海每年90-140天,内陆35-50天。风速、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明 显变化。大风日数东春季最多,夏季最少,最长连续日数出现在东季,一般为4-6天。冬季盛行偏北季风,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春、秋季是南、北风转换季节。
地形地貌
漫长的地壳构造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大连地形、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半岛中部轴线向东南侧黄海及西北侧渤海倾斜,黄海一侧长而缓。整个地势平均海拔约50m左右。山地与平地之比为4:1。土地构成“六山一水三分田”。主要山脉为千山山脉之延伸。境内山峰主要有:庄河步云山,是辽东半岛内最高峰,海拔1132m;华尖子山818m,瓦房店万家岭788m,金州大和尚山664m,大连歪头山405m,旅顺老铁山465m。
地质特征
大连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与天山——*山东西向巨型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大连市**水基本属于熔岩水、基岩裂隙水或第四纪孔隙水。就全市而言,基岩出露较高,岩层富水性差,降水时间集中。地表植被不好,河流短小,径流快等不利的水文地质因素,加重了大连淡水资源缺乏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