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三级跳以什么为标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跳远国家一级标准是多少?(跳远 国家一级)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跳远国家一级标准是多少?
跳远项目的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是7.30米。
跳远项目国家**运动员的标准是5.6米;跳远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是6.5米;跳远项目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是7.3米;跳远项目国家运动健将的标准是7.8米;跳远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的标准是8米。
扩展资料:
跳远的助跑方式: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助跑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跑是跳的基础,跳是跑的发展与结果。跑不好,就跳不好。
(1)助跑的起动姿势
助跑的起动姿势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助跑的起动姿势有两种: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一般采用两腿微曲、两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或两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动姿势。
另一种是走几步或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个标志点,行进间开始的起动。第一种方法,前三步的步幅和速度变化较小,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第二种方法,助跑则比较自然,动作比较放松。但由于是动态,每次踩上标志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对准确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胞一开始就跑得很积极。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上,这种加速方式能较早地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
其特点是助跑开始几步的步长较短,步频较快,上体前倾也较大。这种助跑方式适合于绝对速度较快的运动员。
但因助跑动作紧张,起跳的准确性差,所以世界优秀运动员很少采用这种方法。逐渐加速方式一股是在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
这种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比较均匀平稳。因此,跑的动作比较轻松、自然。起跳的准确性较好,每次试跳成绩也较稳定。刘易斯、鲍威尔等优秀运动员大部采用这种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跳远的比赛规则是什么?
一、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则判为试跳失败:
1、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跃中,运动员以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外地面;
2、从起跳板两端之外的起跳线的延长线前面或后面起跳;
3、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触地点较区内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
4、完成试跳后,向后走出落地区;
5、采用任何空翻姿势。
二、测量成绩时,应从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地的最靠近点量至起跳线或起跳线的延长线,测量线应与起跳线或其延长线垂直。
三、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米,条件许可时,至少应长45米。助跑道宽度最小1.22米,最大1.25米,应用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助跑道。
四、起跳板是起跳的标志,应埋入**,上沿与助跑道及落地区表面齐平。起跳板靠近落地区的边沿称为起跳线。紧靠起跳线前应放置一块橡皮泥显示板,以便于裁判员进行判断。如不能设置上述装置,应采用下列方法,紧靠起跳线前沿铺设软土或沙子,宽门厘米,与水平面成30度角。
五、落地区宽度最小2.75米,最大3米。如有可能,他跑道应对准落地区**。一使助跑道中心线延长时与落地区的中心线重合。
六、落地区内应填充湿沙,沙面应与起跳板齐平。
七、**跳远的三跳顺序是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
八、单足跳时应用起跳腿落地,跨步跳时用另一条腿(摆动腿)落地,然后完成跳跃动作。
扩展资料
**跳技巧
1、“积极起跳式”,这一技术风格的特点,是在第二跳和第三跳积极放腿起跳。为此目的,运动员在腾空阶段就开始准备起跳——空中屈腿抬膝。 然后快速伸腿着地,使第二跳的距离明显加长。其突出特点是第一跳距离较远,在放腿起跳前的腾空阶段,大腿举得较高(“高摆腿”)。
然后由上向下,“冲击式”落腿着地,保障与支撑动作的积极协同。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延长第二跳的距离,但同时又会造成第三跳对总成绩的“贡献”有所下降。
2、“垂直式”起跳技术,这一技术的特点在于没有大腿“高摆”动作,小腿向大腿收拢,然后垂直向下落腿着地。采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速度素质和速度力量素质比较突出。
3、“划水式”起跳技术,这一技术的特点,在于在大腿“高摆”之后,直腿以“划水”动作积极着地。对于采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来说,起主要作用的素质是力量素质和速度力量素质。
4、“跑步式”起跳技术,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在**跳远的行进过程中,快速向前推进。起跳腿以跑步动作进入起跳,上体保持跑步前倾姿势。采用这种技术风格的运动员的首要任务,是保持进入第三跳的速度。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起主要作用的素质是速度素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跳
高考**跳远评分标准谁知道?
.....高一的8米及格 11米满分
中考体育特长生**跳标准是几米?
若以及格60分作为标准的话,中考体育特长生**跳标准是12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