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山西的主打产业有哪些地区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山西主要产业是什么?有哪些?(山西主要产业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山西主要产业是什么?有哪些?
除煤炭、钢铁外,还有机械、食品、有色金属、电子、印刷、化工、电力等行业。
山西省阳泉、晋城、忻州、晋中、运城、大同、长治、朔州、吕梁哪个城市好?经济情况排名吧?
一,长治绝对是新崛起的发达文明城市,而且分别是十大魅力和文明城市,将来是北方宜居城市、现代化城市、北方中心城市、山水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山西最大的绿色经济区、国家园林和卫生城市上级05年已来长治验收过,结果还未出来。
近年来长治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城市建设在飞跃、高速路四通八达、山西第二大机场已开通多条航线、八一广场华北第二大广场、长治客运中心是山西最大的客运中心、山西最大的家具广场长治旭源家具广场、旅游也很了不起八路军纪念馆、壶观太行山大峡谷、长治漳泽湖水上公园06年底全面完工,07年开门迎客,老顶山森林公园、始祖百草堂更厉害他的未来不可估量06年底全面完工,07年开门迎客,还有很多... 长治环境干净优雅~~!!!!
二,大同绝对是山西最富有的城市,经济状况位列前茅,
山西省哪个城市最发达
人均+经济的话长治最发达,长治人均经济靠前这样就算发达,1太原2长治3临汾,就这样排的,发达有太原长治临汾运城阳泉晋城等等。山西有六个城市最发达,综合最发达是太原。
山西八大产业是什么
山西八大产业:
1、种植业
2018年,山西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555.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5千公顷。
2、林业
2018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积340.1千公顷,增长9.0%。年末山西省森林面积3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5%。
3、畜牧业
2018年,山西省猪**肉总产量77.1万吨,下降0.1%。其中,猪肉产量62.5万吨,下降0.3%;牛肉产量6.5万吨,增长10.0%;羊肉产量8.1万吨,下降5.0%。牛奶产量81.1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102.6万吨,增长0.7%。年末生猪存栏549.5万头,生猪出栏814.6万头。
4、渔业
2018年,山西省水产品产量4.8万吨,下降9.9%。
5、工业
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
6、建筑业
2018年,山西省建筑业增加值1152.8亿元,按不变价增长6.1%。
7、房地产业
2018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376.6亿元,增长18.0%。
8、邮电通信
2018年,山西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4.1亿元,增长29.9%
扩展资料
2018年,山西省国资委提出,山西省属国企要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发展新产业和新动能上,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省属企业煤与非煤产业“结构反转”。
按照目标,未来三年,山西省属企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0.9%,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55.2%提高到70%以上。煤炭产业增加值年均下降4至5个百分点,占比下降到50%以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山西:非煤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
山西八大产业是什么
山西八大产业:
1、种植业
2018年,山西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555.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5千公顷。
2、林业
2018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积340.1千公顷,增长9.0%。年末山西省森林面积3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5%。
3、畜牧业
2018年,山西省猪**肉总产量77.1万吨,下降0.1%。其中,猪肉产量62.5万吨,下降0.3%;牛肉产量6.5万吨,增长10.0%;羊肉产量8.1万吨,下降5.0%。牛奶产量81.1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102.6万吨,增长0.7%。年末生猪存栏549.5万头,生猪出栏814.6万头。
4、渔业
2018年,山西省水产品产量4.8万吨,下降9.9%。
5、工业
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
6、建筑业
2018年,山西省建筑业增加值1152.8亿元,按不变价增长6.1%。
7、房地产业
2018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376.6亿元,增长18.0%。
8、邮电通信
2018年,山西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4.1亿元,增长29.9%
扩展资料
2018年,山西省国资委提出,山西省属国企要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发展新产业和新动能上,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省属企业煤与非煤产业“结构反转”。
按照目标,未来三年,山西省属企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0.9%,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55.2%提高到70%以上。煤炭产业增加值年均下降4至5个百分点,占比下降到50%以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山西:非煤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
山西的整体经济分布怎样
山西整体经济继续高位运行
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1572.4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413.2亿元,同比增长52.3%,已超过以前年度水平
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看,上半年我省整体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速度快、运行稳”的特点比较明显,这是市场需求拉动和结构调整推动的结果。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核定,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完成15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6%,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继续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运行。与此同时,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413.2亿元,同比增长52.3%。从总量看,半年的收入已达到上年全年总收入的77%,已超过2003年全年379.5亿元的水平;从增长速度看,在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高基数上,比上年同期又加快8.4个百分点。
今年山西小麦种植面积1081.5万亩,比上年增长11.1%,但由于持续干旱影响,全省夏粮总产量20.55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4.5%;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上半年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0.5%、8.6%和13.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2.0亿元,同比增长20.0%,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实现利税分别增长39.2%、27.4%和3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4亿元,同比增长26.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8.8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59.7元,同比增长12.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75.04元,增长19.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补充一些最近的
经济运行状况
1-4月份,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各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1-4月份,全市工业生产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产品销售率逐月上升,1月份92.1%,2月份92.4%,3月份95.0%,4月份9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7.28亿元,增长17.6%;产销率达到94.2%。工业生产运行情况如下:
1、重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继续担当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1-4月份累计完成重工业增加值60.25亿元,增长18.5%;完成轻工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11.6%。重工业增速领先于轻工业6.9个百分点。
2、**企业增长继续领先,省、市属企业相对平稳,县属及以下企业增长较快。**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30.9%;省、市属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4.21亿元、4.56亿元,分别增长11.2%和6.1%;县属及以下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26.3%。
3、从经济类型分组看,股份制企业构成了全市工业经济的主体;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速较快。在六种经济类型分组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是:未经改制的国有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别为33.4%和33.2%,增速分别高出全市15.8和15.6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分别为14.8%、16.0%、5.6%;集体企业下降31.0%。在总量中,股份制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1.61亿元,占到全市的76.7%,构成了全市工业经济的主体。
4、主要工业行业增速存在差异。在39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在亿元以上的有12个行业,其中有11个行业呈增长态势,但增幅高低相差较大。增幅较高的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炼焦业,增速分别为91.5%、47.7%、37.6%、33.6%、33.4%;高低幅度相差58.1个百分点;而增加值占到全市一半以上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煤炭开采洗选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这三大行业增幅较低,分别为14.5%、6.3%和8.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的增长速度。
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低速增长。在143种统计的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的有65种,占到45.5%。对全市影响大的产品产量增幅较低,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其中,原煤增长8.7%,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2.9%,增幅回落7.9个百分点,机焦增长20.5%,增幅回落24.1个百分点,生铁增长2.0%,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产品产量的低速增长,影响了产值的增长,进而影响到增加值的增长。
二、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乡镇企业总产值、增加值、营业收入、上交税金保持了较高的增长,1-4月份累计增长分别为42.1%、42.8%、47.3%和97.3%,比上年同期增幅分别提高16.5、16.4、19.1和61.7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对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出口保持平稳
1、1-4月份,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1亿元,增长46.6%。其中,基建、更改、房地产、其他投资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分别为48.8%、46.4%、32.8%和142.1%。
**项目、市属项目领先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07.0%和79.7%,增幅高出全市60.4和33.1个百分点。
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分产业看,一产投资下降94.5%,二产投资增长45.0%,三产投资增长53.1%。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11.79亿元,增长66.3%,占总投资的比重为48.9%,国有经济投资完成12.32亿元,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1.1%,非国有经济在投资规模上已与国有经济几乎平分秋色。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
1-4月累计消费零售总额为76.01亿元,增长21.3%。在全省11个市中增幅居第二位。分城乡看,县零售额增幅快于城市和县以下的增幅。县零售额增长42.0%,城市零售额增长22.1%,县以下的零售额增长0.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增长快于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增长25.0%、16.7%和12.2%。从比重看,在城乡和行业两类分组中,城市零售额和批零贸易的零售额占整个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重,分别占到94.1和84.9%。
3、出口相对平稳。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5.29亿美元,增长16.0%。其中,出口3.58亿美元,下降0.1%,进口1.71亿美元,增长75.0%。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0.60亿美元,增长10.9%。其中:出口0.46亿美元,下降3.6%,进口0.14亿美元,增长1.3倍。
进出口额的增长主要是进口大幅度增长带动的。而出口出现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家大力削减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影响。一季度,焦炭、烟煤、炼焦煤的出口量与同期**别减少出口71.2万吨、98.9万吨、41.6万吨,同比减少57.7%、34.1%和59.6%。二是因投资过热加剧了对煤炭、焦炭的需求,而运力紧张又导致了煤焦出口的减少。三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企业主动减少出口,将原材料产品向内销转移。
引进外资继续增长。1-4月份,全市新批三资企业14户,总投资1.97亿美元,增长1.2倍,合同外资0.80亿美元,增长28.6%。
四、地方财力继续增强,金融运行平稳,物价涨幅减缓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力明显增强
1-4月份,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3.92亿元,增长46.8%。其中,市级财政完成29.33亿元,增长40.6%,县区财政完成14.59亿元,增长61.2%。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5.48亿元,增长50.7%。一般预算支出12.65亿元,增长32.2%。在支出去向中,基本建设支出减少59.4%,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增长7.8%,科技三项费支出增长7.1倍。
2、金融企业运行平稳。截止四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66.39亿元,比年初增长3.6%;贷款余额1808.66亿元,比年初增长2.8%。1-4月累计银行现金收入1318.26亿元,现金支出1283.05亿元,净回笼货币35.21亿元。
3、物价涨幅继续减缓。分月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逐月回落趋势,一月份为105.1%,二月份为104.1%。三月份为103.3%,四月份为103.1%。累计平均一月份为105.1%。一至二月为104.6%,一季度为104.2%,1-4月为103.9%,呈现出了回落的趋势。在八大类商品中,四月份上涨的有五类,分别是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上涨幅度分别为7.0%、3.1%、0.7%、4.0%和2.9%。价格水平下降的有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三项,分别下降2.1%、0.5%和1.8%。
五、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1、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前两个月首次突破100点大关后继续提高,达到113.8,比前两个月高出7.6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9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历史新高。
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利税成倍增加。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5.79亿元,增长36.3%,实现利润5.35亿元,增长3.5倍,实现利税16.86亿元,增长1.1倍。
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自上年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以来,保持了连续下降的趋势。一季度为2.14亿元,减少0.14亿元,减亏6.1%。减亏和扭亏为盈的企业有50户,其中减亏和扭亏为盈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煤气化公司、重机和热力公司。
2、在宏观经济不断向好,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好转等有利因素带动和支持下,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4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元,增长9.8%。人均消费性支出2250元,增长5.0%。在八大类消费项目中,有六大类消费增长,分别是:食品类7.8%,衣着类5.5%、医保类1.9%、交通通信类22.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14.8%,杂项商品与服务类36.3%。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23.7%)、居住类(-17.9%)两类。
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储蓄的增长。截止四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5.29亿元,比年初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4.89亿元,比年初增长6.5%;农村居民储蓄存款60.40亿元,比年初增长3.5%。
生活环境不断好转。1-4月份,市区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为49天,市区大气中二**硫浓度,二**氮浓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9.1%和24.2%。
山西省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山西绝大部分投资投入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全国一盘棋战略下,山西输出了大量的能源原材料,据统计,其间全省煤炭的外调量达到50亿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75%,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80%,而这些煤炭都是以极低的计划价格调出,造成了极大的价值流失。同时,山西的八大统配煤矿全部属国家直属企业,比如大同、西山、阳泉等矿务局,所有的收益全部上缴国家,致使山西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而且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严重畸形,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单一的产业结构。以资源高强度开发为主导的畸形产业结构也导致了山西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浪费没有补偿机制来修复。
首先,畸形的经济结构使山西经济增长呈现低效益、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其次,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用绿色GDP来衡量,20年间山西生态环境损失大约占同期GDP的15%,而20年间山西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仅为9%,损失大于增长。
山西省发展冶金工业的资源优势是什么
山西的主导产业是煤炭资源,但是现在的山西,因在早煤炭的无序开采,产生了很大的浪费,去年煤炭资源开采的整合,确立了几个大的国企主导的股份制煤炭开采有序化,但是煤炭迟早要采完的,山西也是农业省份,山西的农作物种类很齐全,加上一些轻工业制造业和酿造业的发展,山西将逐渐转化成以农产品为主导,带动轻工业制造业和酿造业的全面发展,山西地主中西部,地理位置极佳,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完善,所以,将来的山西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