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天津现代书法家排名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天津书法家排名前十名?(天津书法家名单大全)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天津书法家排名前十名?
天津著名画家排行榜
1.何家英2.霍春阳3.白庚延4.杜滋龄5.贾广健6.刘皓7.刘泉义8.姚景卿9.赵国经 王美芳10张洪千
天津十大书法家?
天津人杰地灵,涌现出许多知名的书法家。现代十大书法家分别是:1.何家英2.霍春阳3.白庚延4.杜滋龄5.贾广健6.刘皓7.刘泉义8.姚景卿9.赵国经 王美芳10张洪千
天津书画家排名,最有名的是谁啊?
天津最有的书法家有;华世奎;王学仲;王颂余;孙伯翔;唐云来;田英章;田蕴章;孙玉田;天津著名画家有;何家英;范曾;孙其峰;霍春阳;杜滋龄;王美芳;李青松;贾广健;周午生;
天津书法排名?
1.何家英
2.霍春阳
3.白庚延
4.杜滋龄
5.贾广健
6.刘皓
7.刘泉义
8.姚景卿
9.赵国经 王美芳
10张洪千
天津八大书法家?天津当代书法八家有华世奎,严范孙,孟广慧,赵元礼,傅佐等人,他们贯彻先人的笔法,再融入自己的创作,做到既不失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又加入了具有当代社会气息的元素。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有书法家,书法分为很多支,不同地域的书法有不同地域的地域特色。天津当代书法八家是当代书法界不可或缺的书法家。
天津有哪些书法家?
田英章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书法家。历任:国务院任命书写员、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王羲之碑林筹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书艺会顾问、日本国际书画艺术家联盟副理事长。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杂志社副社长,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书法家。2.况瑞峰男,天津书法家协会副**,天津商学院艺术系教授、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现任会长,天津市2003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字灵岩,号观自在庐主。天津书法家协会副**,天津商学院艺术系教授、红桥区政协书画家联谊会现任会长。1950年生于河北黄骅。身为家中长子长孙的他,自幼随祖父月樵公读书习字。后祖父仙逝,又转师津门书家王明九先生、画家刘月芳先生。近些年来,其姓名及书法作品业已载入《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等,并荣获天津市2003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称号。3.曹柏昆男,回族,1947年9月生于天津。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书法家协会副**、天津市青年书法协会名誉**、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海外联谊会理事。4.马志强:男,笔名:林枫,号:飘逸斋,主堂号:瑞龙堂。中国文化部中外艺术交流中心山水画创作院专职画家、中国华夏**行书画家协会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5.范曾范曾,男,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7年转入**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 。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中国现代书法家排名?
●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人,70步后署爰翁、爰皤。四川内江人。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一生多富传奇色彩。早岁即有艺名。享高寿。富可敌国。书法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象,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大千体”。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学艺,可谓法门高深,学有巨源。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满族,清宗室,著名画家,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擅长书法。他的书法,来自帖学一路,主要得自于“二王”,结体潇洒、用笔轻盈、秀逸多姿。特别是他题在画上的书法,与画境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秀美、高雅的意境。●齐白石(1863—1957),中国著名画家、篆刻家。无论是画还是书法,都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书法上也颇有造就。他的书法,篆隶、行草都独具一格。篆隶来源于“天玺纪功碑”,笔法纯用篆书笔法,笔画横平直竖,显得真力饱满、厚重而又古朴,有种奇肆●黄宾虹(1865——1955),名质,安徽歙县人,著名山水画家。亦善书法。所作行书,任笔自然,看似漫不经心,而又内含骨力。篆书很有特色:喜用半干的焦墨写篆,特别是大篆。运笔较慢,笔画时粗时细,有一种散淡而又古拙的味道。●徐生翁(1875——1964),浙江绍兴人,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晚年复姓徐。他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他的的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但别具情趣。他的字一直不为别人称道,但的确是格调高古。●徐悲鸿(1895——1953),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画、油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完全是为他的画名所掩。曾经得到康有为的指点,作行书喜用中锋,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潘天寿(1897——1971),杰出的书画家。他的篆隶,取法【三公山碑】、〈褒斜道〉,行草书从晋唐入手,然后融入黄道周、倪元璐的险绝。书风整体来看是豪放一路,“一味霸悍”。特别是读他的画上题字,只见大小参差错落,与他的画一同构造险绝的意境。●陶博吾(1900——1996),著名画家、书法家,江西九江人。早年求学于上海昌明艺专,得黄宾虹指授,后归隐乡里,以布衣终其一生,生前不大为人所知,声名不出乡里。可谓“百年孤独”!所作山水、花鸟,用笔奇肆老辣,全用篆籀笔法。书法也是结体奇崛,纯用中锋。喜欢用大篆集联。他的书法,在吴昌硕的基础开辟了新的风貌。●来楚生(1903——1975),浙江萧山人。以“书画印”三绝著称,所作花鸟意趣盎然,篆刻更是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线条简练飞动,结构稍紧,形成绵密、筋骨内含的效果。●陆俨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著名山水画家。曾任职于上海中国画院、浙江美术学院。他的行草书则纯粹用篆籀笔法来写,以笔法为上根据笔法调整结构,而后顺势引出章法。所以他的书法显得醇厚饱满。●谢稚柳(1910——1997),江苏武进人。现当代著名画家、书画鉴定家。他的书法,和他的画一样,来源于陈洪绶,起笔轻缓、结体奇崛而又秀丽多姿。至于草书,则用笔圆转灵动,潇洒流落、飘然出群。其他兼善书法的画家还有蒲华、刘海粟、王个移、丰子恺、等人■学者型书法家对于学者来说,书法,仅仅是自己诸多方面修养的一面而已,并不以此自重。然而,人们在敬仰他们文艺、学问上的成就的同时,惊喜地发现他们在书法方面的才能。●李叔同(1880一1942),名文涛,字叔同,别名很多。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是近现代少见的全才式人物。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留学国外学习美术者之一,最早将话剧引入中国,最早创办美术教育,也是最早开始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人。精书法、擅篆刻。对音乐也很有造诣。他的学生中,著名的有音乐家刘质平、画家丰子恺。李叔同的字自然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即出家前与出家后。李叔同受时代风气影响,早岁自然学习魏碑,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爨宝子】等碑曾反复临习。不过李叔同写碑较一般人为润泽,似乎主要在取其奇妙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面目。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他以书法弘扬经律,广结佛缘,但早期那种凌厉的才子气与魏碑那种刚劲雄伟的风格不见了,代之以起的是安祥肃穆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副面孔。李叔同晚年的书法形式上以抄写佛经的册页、对联为主。字体偏于狭长,用笔较轻、较慢,章法空间十分疏朗。呈现一派肃穆、高古的佛家气象。●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其实,鲁迅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他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他的书法,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无论是精心书写的对联,还是即兴书写书写的手稿、书信,都大有可观。在一次拍卖会上,鲁迅的一页手稿曾被卖到4万元人民币。可见它的价值。●马一浮(1882——1962),浙江绍兴人。原名浮。著名学者,通多国外语,精于佛学、儒学的研究,解放后曾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他的书法,主要来源于褚遂良,兼融各家。以行草书成就最高,字的体势向右上倾斜,用笔尖峭,转角处圭角鲜明,而又有种散淡的文人气息,格调很高。●郭沫若(1892—1978),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郭沫若具有多方面的学养,书法也卓然不群。他的书法,以行书成就最高。用笔爽辣干脆,注重提按,有一种潇洒、傲然的才子气。尤其善于题匾。“荣宝斋”三字可算作他的得意之作。●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的字,是典型文人的字,用笔较细,字的中宫很紧,而笔画外延很长。显得文雅、含蓄,有节制。●陆维钊(1899一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多署劭翁。浙江平湖人。当代一位传统中国文化修养相当全面的书法家。1979年始,受命招收国内第一批书法篆刻研究生,所以他又是一位书法教育家。陆维钊开始也师魏碑,但他决不抑帖,走的是碑帖并重的道路。他以“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可谓善学者也。;他以篆隶为基础,融入草意,刨造出一种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新体,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中偏扁,人林“扁篆”,即古人所渭“非老手莫能到”的“蜾扁体”。●王蘧常(1900一1990),字瑷仲,号明两。浙江嘉兴人。一生基本上在大学任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王蘧常是现当代以章草著名的书家。王蘧常开始写【九成宫】,之后又学【十七帖】写北碑,主要临习【张猛龙】和【郑文公】。19岁时,从名书家沈寐叟先生学。沈先生见他习北碑,很是赞许,又见弟子学【十七帖】,以为王右军毛法是“远承章草”,但章草传本,如今只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出师颂】以及萧子云的【月仪帖】(一般传为索靖所书)数种了。所以沈寐叟对弟子说:“汝能融冶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彝,必能开前人未有之境。”王蘧常敬志不忘,从此走上了研习章草书的漫长道路,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终有大成。所作章草,古雅、厚重,时出方意,已对前人的章草书作了发屐的书家。行楷书之外,篆隶书也极精,不以媚取人,而是以拙为巧,古朴老辣。萧娴在15岁时就受到康有为这样连颜真卿都看不起的名家的推许,如今是老笔纷披写精神,已臻人书俱老之境了。●高二适(1903一1977),原名锡璜,后取“适吾所适”之意,改名二适,字适父,号舒勇、舒父。江苏东台人。当代著名学者型的书法家。有渊博的文史知识,工诗词,精鉴赏,长期在文史馆工作,博及群书,眼光很高。文章、书法极受林散之先生推重。为人狷介自持,在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辩”中曾发表重要言论。高二适的草书最为人赞赏,其风格十分独特。他对章草书有专门的研究,专著【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他巧妙地将章草、今草、狂草熔于一炉,既有高古的品格,又有奔腾跌宕之气势,尤以线条的劲幢。结字的紧密见长。看他的草书,才真正感觉到那笔锋在纸上奔突的力度。另外,高二适学问素养极高,作品往往洋溢出浓郁的书卷气。他对自己的草书也很自信,自认为天下第一。●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著名学者、佛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影响遍及海内外,尤以宗教家为甚。他的字以行楷书最擅长,脱胎于李北海、苏东坡,字的体势向右上方倾斜,结构严谨,笔力劲健而又有种雍容宽博的气度,隐隐透出一种佛家气象。其他以书法知名的学者还有罗振玉、章炳麟、梁启超、王国维、董作宾、沈从文、台静农、商承祚等人。■***(1866—1325),名文,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伟大的****先行者。孙先生并不以书法知名,但水平却很高。他的字,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一种大家风范,这从他大量的题字和墨迹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不是练出来的,纯粹是从心灵里流露出来。“字如其人”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谭延闿(1876一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谭延闿一直是国民***里的**,管制行政院院长、并二任国民****,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字的大家。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一直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字的大家。清初基本上是董其昌书法的天下。直到清中叶刘石庵以及后来钱沣、何绍基、翁同和等出,颜书才始得到复兴。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号*心,以字行。陕西三原人。长期任职于国民***,管至行政院院长。但它作为书法家的名声,是乎超过了作为**家的名声。他的书法艺术,一般认为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以魏碑为基础,写出具有强烈个性的行楷书时期;二是创立标准草书的时期。■叶恭绰(1881一1968),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甫,号遐庵、遐翁。广东番禹人。基本上也算一个在朝的书家,前半生做过交通总长、财政部长,后半生才致力于学术。但叶恭绰学问很好,诗词书画考古都精通,所以**时一度也曾任过国学馆馆长的职务。解放后,北京中国画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他。叶恭绰以善写正楷书著名,尤其会写大字,笔力雄健。所作行草书也时参以楷式,不同凡响。■毛**(1893—1976),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他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他工诗词,精书法,均达到同时期的最高成就。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他的字,既充满**,又有理性。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
近代书法家排名?
于右任,吴稚晖,潭延闿,胡汉民,郑孝胥,溥儒白蕉,沈尹默,林散之,齐白石,吴昌硕,沙孟海,李叔同,谢无量,邓散木
明清书法家排名?
明代,是中国书法盛世,也是中国书法的又一高峰,这十位是明代最著名的书法家。1、董其昌: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他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董的书法以行书、草书造诣最高,也精于小楷。董其昌虽处于赵孟、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至清代时期,除钱沣外,几乎所有书法家都受董其昌影响。因此,论及书法影响力,董其昌堪称“明代第一”。2、文征明: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文征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表》和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在董其昌出现之前,文征明书法是毫无争议的“明代之冠”,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世近百年。清文学评论家朱和羹说:“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3、祝允明: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在明代,楷书能胜祝允明者,大概只有文征明,草书能胜祝允明者更是寥寥无几,由于草书功力深厚,时人称其“张旭在世”。4、张瑞图: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与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并称“晚明五大家”。他擅长楷书、行书、草书,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此外,其书法造诣深受日本喜爱,在我国,其书法作品也是不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5、王宠:王宠诗文书画皆精,书法初学蔡羽,后追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被誉为“吴门三家”。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文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在明代,其小楷深受文征明影响,并被文征明大力推崇。6、王铎: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楷书、行书、草书无一不精,其书法深受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人影响,时人称其有北宋大家之风。他的行草深得《集王圣教序》和米芾的精神传承,形式独特,意味隽永,曾有“胜过二王”之美誉,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7、邢侗: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并位列其首,与董其昌并称“北邢南董”。其书法天赋堪称“明代之最”,年仅十三岁时便掌握了王宠笔法,二十四岁时,其楷书和行草便深受世人赞誉,值得一提的是,邢侗一生致力于王羲之真迹鉴别,为后世研究王羲之笔法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8、倪元璐:倪元璐书法以行草为最,有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之风,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与黄道周、王铎鼎足而立,并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并称“晚明五大家”。9、黄道周: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皆精。其书法有王羲之、钟繇之风,其与王铎、傅山、倪元璐、张瑞图共同提出书法尚古的理论,与董其昌对峙形成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两种书风。10、宋克:明代书坛初期的“三宋二沈”之一,也是明代初期成就最大的书法家,他擅长小楷、行草,尤其精于章草,后人论及汉晋之后的章草大家时,都将宋克位列榜首,可见,其章草地位之高。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最后一个巅峰,清代最著名的十位书法家如下:1、刘墉:是帖学之集大成者,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清四家”(一说刘墉、翁方纲、成亲王、铁保),清朝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值得一提的是刘墉的扇面极为珍贵,至今都是无价之宝。2、郑板桥: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其书法师法黄庭坚、欧阳询等,用隶体掺入行、楷、、篆、草,自创“板桥体”,时人又称“六分半书”。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郑板桥的诗书画结合起来,更显珍贵和完美。3、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清四家”,擅长隶书、篆书,裕陵圣得神功碑就是出自成亲王之手,其书法深受当时世人喜爱和欣赏,大小官员更是争相购买。《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收入的成亲王永瑆的楷书作品《临欧阳询楷书轴》,更是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4、梁同书: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他擅长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此外,其书法盛名远播海外,如朝鲜、日本。5、梁诗正: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所书《十宫帖》为清代行书精品。他也是乾隆皇帝的“**秘书”,乾隆圣旨、提拔等多位梁诗正代笔。他的行书也被后人称为“清朝最美行书”,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师法梁诗正。6、铁保: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草书师法怀素、张旭,同时临摹晋唐名家书法字帖,博采众长,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7、邓石如: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篆书学李斯、李阳冰,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加以创新,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楷书取法六朝碑版,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结构严谨,法度森严。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草法,笔法迟涩而飘逸。大字草书气象开阔,意境苍茫。时人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8、钱沣:擅长楷书,学颜真卿,又参以欧阳询、褚遂良,笔力雄强,气格宏大,行书师法米芾。在清代,书法家多受董其昌、赵子昂影响,只有钱沣主张师法唐人笔意,尤其推崇欧阳询、颜真卿,其尤为擅长临摹颜真卿书法,后世学习颜真卿,多从钱沣处汲取营养。9、王文治: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他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书风自然飘逸,书法造诣称雄一时,当时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10、何绍基: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草书在当时造诣最高,为时人所推崇。与钱沣类似,何绍基也主张师法唐人,兼收魏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