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茶业标准化生产规范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茶叶质检报告要求做哪些项目(茶叶质检报告要求做哪些项目检查)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茶叶质检报告要求做哪些项目
物理测试:
外形检测:形状,嫩度,色泽,净度等;内质检测:香气,滋味,汤色,杂质,叶底等
化学指标:
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干物质含量,粗纤维,游离氨基酸,碎末茶,粉末,碎末,***,茶多酚,净含量,含氟量,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新红,赤藓红
重金属及营养元素:
铅,**,砷,铜,铬,镉,汞,锡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葡萄球菌),商业无菌
真菌毒素指标:
黄曲霉毒素
现行的国际茶叶标准有哪些
首先来说农残问题,按照国家标准来讲,虽然很多茶园因为长期喷洒农药的历史原因农残超标,但还是有很多茶园达标的。但如果按欧盟标准来检测的话,确实很多国内企业生产的茶叶是不合格的,所以在国际出口市场上,虽然我国是生产茶叶的大国,但很多市场份额却被斯里兰卡等小国抢走了,泱泱大国的悲剧啊。
其次,在标准问题上,今年3月新修订的国家标准中涉及茶叶农残的检测指标有20项,而欧盟标准茶叶检测指标则有400多项。仅从数量指标来判断,欧盟标准就比国家标准高出很多。这是源于欧盟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一贯重视,多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结果。而国家标准之所以如此之低,有业内人士曾经讲过,如果真的严格起来,将茶叶农场标准提高的合适的位置,恐怕中国绝大部分茶叶企业要关门,历史的原因导致中国的大部分茶园短期内很难改善其农残指标过高的问题。这跟中国*制品行业类似,行业普遍做不到高标准,为了行业的存活,只好如此认为设置低门槛。
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确实是悲剧,对整个中国来说都是悲剧。
急求《GB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中的 红茶标准、黄茶标准 ` 在线等答案
在我国,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堪称“国饮”。我国的茶叶产品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袋泡茶、紧压茶等9类产品。 茶叶的检测内容 1.外观审评:即观察茶叶的外形。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等各大茶类的感官品质、外形特征千姿百态。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鉴别方法:有的品种要看它的茸毛多少,多者为优,少者为劣;有的品种要看它的条索松紧,紧者为好,松者为差。质量好的茶叶外形应均匀一致,所含碎末茶和杂质少。 2.内质审评:基本要求有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等项目。这些项目应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检验。由于我国的茶叶产品种类繁多,产区辽阔,因茶树品种、地域、气候、加工季节和工艺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类的产品(如绿茶),其外形和内质都会有很大差异。 3.理化、卫生检验:理化检验指标主要包括:水分、总灰分、茶多酚、***、氨基酸、粗纤维、水浸出物等。卫生检验指标包括:六六六、滴滴涕、联苯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三氯杀螨醇、优乐得、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乙硫磷、喹硫磷、铅、砷、氟等。 茶叶的有关检测标准 1.绿茶的产品标准已有GB/T 14456-1993《绿茶》,现正在修订为《绿茶-基本要求》。 2.红茶的产品标准已有GB/T 13738.1-1997《第一套红碎茶》、GB/T13738.2-1997《第二套红碎茶》、GB/T 13738.4-1997《第四套红碎茶》;现正在合并修订为《红茶-红碎茶》;另外《红茶-工夫红茶》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红茶-小种红茶》正在计划制定中。 3.白茶的产品标准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黄茶的产品标准正在制定中。 4.黑茶的产品标准正在计划制定中。 5.花茶的产品标准有GB/T 9172-1988《花茶级型坯》,现已修订完毕,《茉莉花茶》已制定完毕,正在等待发布实施。 6.袋泡茶正在考虑制定国家标准。 7.紧压茶的产品有GB/T 9833.1-2002《紧压茶 黑砖茶》、GB/T 9833.2-2002《紧压茶 花砖茶》、GB/T 9833.3-2002《紧压茶 茯砖茶》、GB/T 9833.4-2002《紧压茶 康砖茶》、GB/T 9833.5-2002《紧压茶 沱茶》、GB/T 9833.6-2002《紧压茶 紧茶》、GB/T 9833.7-2002《紧压茶 金尖茶》、GB/T 9833.8-2002《紧压茶 青砖茶》、GB/T 9833.9-2002《紧压茶 米砖茶》。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1988年通过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后正式成立,授权开展对各类茶叶及茶制品检验检测工作,是我国最早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认可,即“三合一”认可的质检中心之一。
关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适用于什么行业的标准
目前颁布的有很多行业的标准,如食品、白酒、机械、治金(有很多分项)等,大部分企业都能对号入座,无法入座的就用通用标准
中国茶叶为什么没有一个行业标准
我国茶叶有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第27号国家标准公告,中国茶叶分类新国家标准于2014年6月22日起实施。本次分类原则以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进行分类。
茶叶分类Tea Classify(以下仅为意见稿,定稿以2014年6月22日实施日发布的为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则和类别。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的生产、科研、教学、贸易、检验及相关标准的制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茶叶tea
以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s)的芽、叶、嫩茎为原料,以特定工艺加工的、不含任何添加剂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
2.2
杀青enzymeinactivation
采用一定温度,将茶鲜叶中的酶失去活性;或称将酶钝化的过程。
2.3
发酵Enzymaticreaction
运用茶鲜叶中的酶,使茶鲜叶的多酚物质进行**、聚合的过程。
2.4
渥堆pile-fermentation
将茶叶打堆后,通过加温、加温的条件,促使其中的微生物缓慢发酵的过程。
3、分类原则
以生产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进行分类。
4、类别
4.1绿茶Green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1.1以杀青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1.1炒热杀青绿茶
杀青工艺采用金属导热方式制成的产品。
4.1.1.2蒸汽杀青绿茶
杀青工艺采用蒸汽导热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以干燥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2.1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炒或滚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2烘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烘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2.3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日晒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4.1.3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1.3.1大叶种绿茶
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1.3.2中小叶种绿茶
采用中小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2红茶Black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2.1以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2.1.1红碎茶
采用揉切加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颗粒(或碎片)形红茶产品。
4.2.1.2工夫红茶
采用揉捻加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1.3小种红茶
采用揉捻加工等特定工艺(或经熏松烟)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2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2.2.1大叶种工夫红茶
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2.2.2中小叶种工夫红茶
采用中小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制成的条形红茶产品。
4.3黄茶Yellow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3.1以鲜叶原料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3.1.1芽型
采用茶树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3.1.2芽叶型
采用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3.1.3大叶型
采用茶树的一芽多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4白茶White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4.1以鲜叶原料和产品特性进行分类
4.4.1.1白毫银针
采用茶树的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4.1.2白牡丹
采用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加工制成的产品。
4.4.1.3贡眉
采用茶树的一芽二叶或多叶加工制成的产品。
4.5乌龙茶Oolong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5.1以生产地域、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分类
4.5.1.1闽南乌龙茶
采用福建闽南地区的特定茶树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1.2闽北乌龙茶
采用福建闽北地区的特定茶树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条形产品。
4.5.1.3广东乌龙茶
采用广东潮州、梅州地区的特定品种、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条形产品。
4.5.1.4台式(湾)乌龙茶
采用**地区的特定品种、或以福建地区的特定品种、经**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小)颗粒形产品。
4.5.2以茶树品种和产品特性分类
4.5.2.1铁观音
采用铁观音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2.2黄金桂
采用黄金桂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颗粒形产品。
4.5.2.3色种
采用色种等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3大红袍
采用大红袍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4肉桂
采用肉桂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5水仙
采用水仙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5.2.6单枞
采用单枞的茶树品种的芽叶、经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4.6黑茶DarkTea
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6.1以生产地域和产品特性分类
4.6.1.1湖南黑茶
湖南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2四川黑茶
四川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3广西黑茶
广西地区的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6.1.4普洱茶
云南滇西南地区的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日晒、渥堆、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4.7花茶FlowerTea
以茶叶为原料,经整型、加香花窨制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4.7.1以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分类
4.7.1.1茉莉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茉莉鲜花窨制(含白兰鲜花打底)而成的产品。
4.7.1.2白兰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白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3珠兰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珠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4桂花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桂花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7.1.5玫瑰花茶
采用红茶为原料,经加工成级型坯后,由玫瑰鲜花窨制而成的产品。
4.8紧压茶BrickTea
以茶叶为原料,经筛分拼配、汽蒸(渥堆)、压制成型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以加工特点及产品特性分类
4.8.1.1黑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2花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3茯砖茶
采用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4沱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5紧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6七子饼茶
采用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或不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7康砖茶
采用川南边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8金尖茶
采用川南边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渥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9青砖茶
采用老青茶为主要原料,经筛分、拼配、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8.1.10米砖茶
采用红茶的碎末茶为主要原料,经蒸汽压制定型、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4.9袋泡茶Teabag
以茶叶为原料,经加工形成一定的规格后,用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以产品特性分类
4.9.1.1袋泡绿茶
采用绿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2袋泡红茶
采用红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3袋泡乌龙茶
采用乌龙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4袋泡花茶
采用花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5袋泡黑茶
采用黑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6袋泡白茶
采用白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9.1.7袋泡黄茶
采用黄茶为原料,经特定的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产品。
4.10粉茶DustTea
采用茶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加工形成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0.1以产品特性分类
4.10.1.1抹茶
采用一定品种和规格的蒸青绿茶,经特定设备和工艺研磨制成的具有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0.1.2茶粉
采用茶叶为原料,经特定设备和工艺研磨制成的具有一定粉末细度的产品。
4.11其他Other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昆、席兴军、宛晓春、赵玉香、李立祥、黄皓。
茶叶的有机,有机茶种植方式标准的应该是怎么样的?
目前有机茶的种植方式还没有特定的标准,只是在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规定了有机茶种植方式所必须遵守的规定和产品指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9月正式发布了有机茶获颁证标准,这个是有机茶种植方式最权威的标准了。《有机茶获颁证标准》制定要点如下:
1、向茶叶行业引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准则,符合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向,对保护和改善我国广大茶区生态环境、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向国内外消费者提供无污染的茶叶制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规范。
3、规定了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高于国内外现行茶叶标准。
4、规定了有机茶的颁证程序。
国家对绿茶叶种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
三项茶叶制作新国家标准3月1日起实施中国质量新闻网 三项茶叶制作新国家标准3月1日起实施茶叶新标添异香 编者按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生机勃发。迎着早春的露水,茶树冒出了新芽。现在,很多地区春茶已经开始采摘,清明节前就可以上市了。随着3种茶叶制作新标准的实施,今年消费者可以喝到有更高标准保证的高质量茶叶。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国家,也是种植、加工和出口茶叶的大国。茶叶加工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我国茶叶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打造,有利于茶叶的出口。其意义重大。 本期我们详细介绍了3月1日开始实施的3种茶叶制作新标准的内容,以便使茶叶生产企业更好了解和实施新标准。同时,在我国的很多茶叶产区,都已经实施了标准化种植和加工,给茶农... 三项茶叶制作新国家标准3月1日起实施中国质量新闻网 三项茶叶制作新国家标准3月1日起实施茶叶新标添异香 编者按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生机勃发。迎着早春的露水,茶树冒出了新芽。现在,很多地区春茶已经开始采摘,清明节前就可以上市了。随着3种茶叶制作新标准的实施,今年消费者可以喝到有更高标准保证的高质量茶叶。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国家,也是种植、加工和出口茶叶的大国。茶叶加工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我国茶叶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打造,有利于茶叶的出口。其意义重大。 本期我们详细介绍了3月1日开始实施的3种茶叶制作新标准的内容,以便使茶叶生产企业更好了解和实施新标准。同时,在我国的很多茶叶产区,都已经实施了标准化种植和加工,给茶农和企业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的经验更是值得其他地区和企业借鉴。 □ 本报记者 徐 风 从3月1日起,3项国家标准《茉莉花茶》、《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以下简称《工夫红茶》)和《白茶》开始实施。这意味3月1日以后生产的茉莉花茶、工夫红茶和白茶均应符合新国标的要求。据悉,这3项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据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翁昆介绍,《茉莉花茶》(GB/T 22292-2008)国家标准,适用于以绿茶为原料,经加工成型坯后,由茉莉鲜花窨制(含白兰鲜花打底)而成的茉莉花茶。《工夫红茶》(GB/T 13738.2-2008)国家标准,适用于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和精制加工工艺制成的工夫红茶。《白茶》(GB/T 22291-2008)国家标准,适用于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上述3项国家标准都是首次制定、实施的,已于2008年8月12日发布。 《茉莉花茶》国家标准根据绿茶的原料不同,分为烘青茉莉花茶和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两类。《工夫红茶》国家标准根据茶树品种和产品要求的不同,分为大叶工夫和中小叶工夫两种产品。《白茶》国家标准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3种产品。3项标准中涉及的每种产品的每一等级均设实物标准样,均规定每3年更换一次。 据翁昆介绍,标准的“要求”是核心内容,3项标准的“要求”均包括基本要求、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包括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和净含量。其中,卫生指标中的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残留限量均要求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基本要求的差别不大,均包括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工夫红茶》和《白茶》标准增加了具有正常商品的色、香、味,不得含有非茶类物质和任何添加剂的要求,《茉莉花茶》标准中对应“具有正常商品的色、香、味”的描述是“品质正常”,由于添加了茉莉花,所以对应“不得含有非茶类物质和任何添加剂”的要求是“不得含有任何添加剂。”而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要求尽管项目相近,但描述或限量的差别成为判定茶叶品质和分级的关键。 3项标准的感官品质要求分外形和内质两个方面。《茉莉花茶》和《工夫红茶》外形包括条索、整碎、净度、色泽,内质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而《白茶》的外形包括叶态、嫩度、净度、色泽,内质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茉莉花茶》国家标准的感官品质要求是:烘青、炒青(含半烘炒)茉莉花茶分为特级至6级共7个等级,以烘青茉莉花茶为例,特级茶的条索应是细紧或肥壮,有锋苗,有毫;茶香鲜浓醇持久。《工夫红茶》国家标准的感官品质要求是:工夫茶分为特级到6级共7个等级,其中对大叶工夫茶的要求为茶条肥壮、紧结、多锋苗,茶形匀齐,净,茶色乌褐油润,金毫显露;甜香浓郁、鲜浓醇厚、茶汤红艳、叶肥嫩多芽红匀明亮。《白茶》中的白毫银针分特级和一级两个等级,白牡丹、贡眉分特级到3级4个等级。以特级茶的叶态为例,标准对特级白毫银针的描述为合芽针肥壮、匀齐,对特级白牡丹的的描述为芽叶连枝叶缘垂卷匀整,对特级贡眉的描述为芽叶部分连技、叶态紧卷、匀整。 3项标准的理化指标都包括水分、总灰分、粉末的限量。此外《茉莉花茶》标准还包括茉莉花干的限量,《工夫红茶》标准还包括水浸出物限量。《茉莉花茶》标准规定各级别茉莉花茶的水分和总灰分均分别设定为小于等于8.5%和小于等于6.5%。特级、1级、2级茶粉末为小于等于1.0%,3级到6级为小于等于1.2%。特级、1级、2级茶的茉莉花干为小于等于1.0%,3级到6级茶的茉莉花干为小于等于1.5%。标准还以资料性附录给出了茉莉花茶各级别窨制过程中的配花量。《工夫红茶》标准各等级的水分和总灰分的限量一致,分别是小于等于7.0%和小于等于6.5%;分特、1级,2、3级,4、5、6级的粉末限量分别为小于等于1.0%、1.2%和1.5%;水浸出物分大叶工夫类和中小叶工夫类设定,从36%~28%不等。《白茶》标准规定,各类各等级白茶的水分为小于等于7.0%,总灰分为小于等于6.5/%,白牡丹和贡眉的粉末限量为1.0/%。 据3项标准工作组的专家介绍,茉莉花茶的生产和加工地域广大,风格、品种,加工工艺不尽相同。工夫红茶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地域也比较广大,品种及传统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制定标准过程只能抓住基本特征规定产品品质的基本要求。白茶是我国的六大茶类之一,生产和加工主要在福建的闽东和闽北地区,以其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和品质,一半以上出口,在港、澳和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白茶》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白茶产品的质量,推动我国白茶的生产和贸易。由白茶新工艺加工生产的新白茶,因与传统白茶的品质有较大差异,所以没有将新白茶产品列入标准范围。 茶叶进口国国家 美国:美国进口茶叶的最低标准是通过不同方式和评茶师的感官审评建立起来的。在1987年制定的“茶叶进口法案”中规定,所有进入美国的茶叶,不得低于美国茶叶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最低标准样茶。最低标准样茶,每年从贸易样中先订,计有7种:(1)中国红茶(包括**省);(2)红茶;(3)乌龙茶(包括**省);(4)绿茶;(5)中国包种茶(包括**省);(6)香料茶(spiced tea );(7)加香茶(flavored tea )。各类进口茶叶,根据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管理规定》,必须经美国卫生人类服务部、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ii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抽样检验,对品质低于法定标准的产品和污染、变质或纯度不符消费要求的,茶叶检验官有权禁止进口,对茶叶的农药残留量除非经出口国环境保护部门许可,或按规定证明残留量在允许范围内,否则属不合法产品。 澳大利亚:海关“进口管理法”1975年和1977年先后规定,绝对禁止进口的茶叶有:泡过的茶叶、掺有假茶或不适合人类饮用的茶叶、有损于健康和不合卫生的茶叶。对一般进口茶叶,必须符合下列标准:水浸出物不少于30%(以干态计),总灰分不超过8%,水溶性灰分不超过3%(以干态计)。 埃及:进口茶叶必须符合1975年修订的“进口茶叶管理法”规定的如下标准:(1)各类茶叶必须用茶树的新梢嫩茎、芽、叶制成,根据不同制法分为红茶和绿茶;(2)各类茶叶的香气、滋味、颜色、品质必须正常,不得掺有泡过的茶叶、假茶或混有外来物质,不得着色或混有金属物质;(3)茶梗不超过20%;(4)水分不超过8%;(5)灰分不超过8%,其中水溶性灰分不少于总灰分的50%,水不溶灰分不超过1%;(6)多酚不超过(%):绿茶12、红茶17;(7)水浸出物不少于32%;(8)***不少于2%。水溶性灰分碱度100克样品中不少于22毫克当量;(9)包装必须是对茶叶无害而适合茶叶储藏的容器。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茶叶国家标准有以下3种:
PS 493-1965 茶叶标准-A
PS 18-1958 茶叶包装箱及制箱用胶合板:
PS 784-1970 茶叶标准-B。
茶叶标准规定红茶必须经过发酵、干燥而正常,不含非茶类夹杂物、茶灰或其他杂质。允许含茶梗,但不允许未发酵的,含梗量不得超过10%。绿茶必须经过干燥而正常,不含非茶类夹杂物、茶灰或其他杂质。
茶叶理化标准有:(1)水浸出物不得低于33%;(2)总灰分含量应在3-8%之间,其中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比例不低于45%;(3)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2O计应在重量的1.5-2%;(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8%。(5)粗纤维含量不得超过15%;(6)***含量不得少于2.5%。(7)茶多酚含量不得少于10%;(8)红茶水分不超过10%。以上限量标准均有其自己的检验方法。 英国:已把ISO 3720红茶规格标准等,转换为英国的国家茶叶标准。规定从1981年4月1日起,凡在伦敦拍卖市场出售的茶叶,必须符合这个标准,否则就不能出售。并将ISO 1839-1980茶叶取样方法,转换为BS 5987-1985英国标准。其他标准还有:
BS 6008-1985 茶-供感官检验用茶汤的制备;
BS 6048-1987 茶-红茶技术条件;
BS 6049/1-85 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试样的制备;
BS 6049/2-85 茶-在103摄氏度失重的测定;
BS 6049/3-85 茶-水浸出物的测定;
BS 6049/4-88 茶叶总灰分的测定;
BS 6049/5-81 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BS 6049/6-88 茶叶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BS 6049/7-71 茶叶水溶性灰公碱度的测定;
BS 6325-82 茶-红茶有关术语词汇;
BS 6986/1-88 速溶茶取样方法;
BS 6986/2-88 速溶茶松散密度和压实密度的测定方法。 智利:其茶叶国家标准有:(1)水分不超过12%;(2)粉末不超过5%;(3)含梗量不超过20%;(4)总灰分不超过8%;(5)10%**不溶灰分不超过1%;(6)水浸出物红茶不少于24%、绿茶不少于28%;(7)***不少于1%。 法国:赞成ISO 3720,并十分重视标准中茶叶代用品的鉴别,其茶叶国家标准有下列10种:
NFVO 3-001-1972 茶叶规格;
NFVO 3-340-1972 茶叶取样;
NFVO 3-341-1966 茶叶试验用粉末状样品的制备;
NFVO 3-342-1966 茶叶水分和挥发性物质测定;
NFVO 3-343-1968 茶叶水浸出物测定;
NFVO 3-344-1968 茶叶总灰分测定;
NFVO 3-345-1968 茶叶水溶灰分和水不溶灰分测定;
NFVO 3-346-1968 茶叶水溶灰分碱度测定;
NFVO 3-347-1968 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
NFVO 3-355-1972 茶叶制备感官审评用的茶汤。 罗马尼亚:茶叶国家标准有以下4种:
STAS: 968216-1975 红茶;
STAS: 968217-1976 茶的灰分测定;
STAS: 968214-1974 茶叶从大容器中取样;
STAS: 968215-1974 茶叶从小容器中取样。 保加利亚:茶叶国家标准有:
B.A.C 9808-1972 红茶;
B.A.C 2757-1977 开胃茶;
B.A.C 2758-1977 安神茶;
B.A.C 2759-1977 利尿茶。 德国:该国赞成ISO 3720,除有严格的茶叶卫生标准外,定有以下检验方法标准:
DIN 10800-81 茶叶和茶叶制品的检验_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DIN 10801-86 茶***含量的测定;
DIN 10802-83 茶总灰分测定;
DIN 10803-85 茶水浸出物的测定;
DIN 10804-86 茶叶和茶叶制品的检验_茶柔质含量的测定:
DIN 10805-87 茶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DIN 10806-83 茶试样制备;
DIN 10809-88 茶感官审评方法。 其他: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茶叶标准有:茶叶取样;(CSN 580115-89);茶叶词汇(CSN 581303-88);发酵红茶一般规定(CSN 581350-74)。匈牙利的茶叶标准有:茶叶(MSZ 8170-80)。沙特阿拉伯的茶叶标准有: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