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领导控制标准有哪些要求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控制标准都有哪些分类要求?(控制标准主要包括)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控制标准都有哪些分类要求?
控制标准是指计量实际或预期工作成果的尺度,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的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是控制工作的依据和基础。确定控制标准是控制过程的第一步,要控制就要有标准,离开可比较的标准,就无法实施控制。控制标准的分类:1、定量控制标准与定性控制标准定量控制标准就是可以用数字量化的标准。定性控制标准,就是难以定量化的标准。2、实物标准与价值(财务)标准实物标准是一种非货币化的标准,用于反映定量的工作成果。价值(财务)标准是用货币度量的标准。具体又分为费用标准、资金标准和收入标准。有效控制标准的要求:1、简明适用即保证标准明确、不含糊,对标准的量值、单位、可允许的偏差范围等要明确说明,对标准的表述要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接受。含糊的、解释起来主观随意性大的控制标准是不利于控制的。2、协调管理控制工作覆盖着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制定出来的各项控制标准不可相互冲出,应该彼此协调一致。3、可行且易操作即标准的确定要客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使绝大多数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因为建立标准的目的,是用它来衡量实际工作,并希望工作达到标准的要求。所以,控制标准的建立必须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如果标准过高,人们将因根本无法实现而放弃努力;如果标准过低,人们的潜力又会得不到充分发挥,降低工作效果。4、相对稳定即标准要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要能用于一段较长的时间,即使有弹性,也是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变化。否则,标准经常变化,会使标准缺乏权威性,并加大控制工作的难度。但这种稳定不是绝对的,控制标准也要随组织活动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组织的发展和组织效率的提高,控制标准应不断提高。5、前瞻性建立的标准既要符合现时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对控制指标的要求。
管理学中 控制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控制工作的要求:
1、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6、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医疗器械类别的标准有哪些?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MP,ISO13485,YY0287.
生物学评价标准:ISO10993
指导性管理标准
特殊类别产品的生产控制标准:EN 12442-2000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一部分:风险分析与管理。
医疗器械上微生物的控制与检验的标准:ISO 11737,YY0466
医疗器械灭菌确认与常规控制标准:GB18278,ISO14937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准:GB19633
医疗器械洁净区及其控制标准:ISO14644
动物源医疗器械**的控制标准:EN12442
医疗器械无菌加工技术的确认和常规控制标准:ISO13408
医疗器械临床调查标准:YY0279
试验方法的标准:GB14233
相关术语的标准:GB/T19971
简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反映计划要求
控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计划,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为实现每一项计划所进行的控制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都需要按不同计划的特殊要求和具体情况来设计。控制工作是考虑到各种计划的特点,就越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直接控制
主管人员及下属的工作质量越高,对所负担的职务越能胜任,也就越能觉察偏差,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于是越不需要进行间接控制,从而减少偏差的发生及进行间接控制的费用。
3、控制关键点
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别注意在根据各种计划来衡量工作绩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控制住了关键点,也就控制住了全局。同时,在控制工作中强调关键点的控制也是提高控制工作效率的要求。
4、关注例外
例外原则对例外的关注,不应仅仅依据偏差的大小而定,还必须考虑相应的工作或标准的重要性,即强调例外必须跟关键点结合起来,关键点上的例外偏差是最应予以重视的。
5、控制趋势
要使控制有效,控制变化趋势则显得非常重要。控制趋势的关键在于从现状中揭示倾向,特别是在趋势刚显露苗头时就敏锐地觉察到。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即Z=f(S));
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扩展资料
控制的类型: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
①程序控制:控制标准Z是时间t的函数:Z=f(t),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的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
②**控制:控制标准Z是控制对象所**的先行量W的函数:Z=f(w),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t)。
④最佳控制: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 f(X、S、K、C); Z=min f(X、S、K、C)。
2、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分类:
①前馈控制(识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②同期控制(识记):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反馈控制(识记):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3、按主体分为:
①正式组织控制:是由管理人员设计和建立起一些机构或规定来进行控制。
②非正式组织控制:是基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非正式组织发展和维持的。
③自我控制:是组织成员有意识地按某一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效控制
管理原则有哪些?
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1、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2、组织管理
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3、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4、质量管理
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5、成本管理
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6、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7、劳动人事管理
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8、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9、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10、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和管理模块。
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激励问题激励不是操纵,不是牵制,而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通过满足需要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对人的积极性的调动。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认识人性的特点,适应人性的特点,是激励有效性的保证。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共同点只有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员工的真心,人是千差万别又不断的变化的,对张二适用的激励方法,对李四未必有效,因此,必须有区别有借鉴的意义和作用,又因为人的差异性。照搬理论和模仿他人不可有效激励员工。
成本控制基本原则是什么?
全面介入、例外管理、经济效益。
1、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
2、例外管理,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规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扩展资料:
成本控制虽然控制对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但控制工作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者应以计划为基础,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已制定的控制标准中所对应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
3、分析衡量的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偏差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作好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环节,是否要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就取决于此。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么控制人员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为止了。
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纠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