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德育分有什么用途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中班级德育积分有用吗(班级德育积分表)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初中班级德育积分有用吗

没有用。


个人档案不会记录这些积分信息。国家对于个人的教育程度德育水平只是大概,不会具体到细节。

但是德育积分有没有用呢? 有的。

它的作用是督促学生,是老师管理学生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望采纳。

在大学,德育学分是什么

德育分跟综合测评挂钩,也就是与拿奖学金有重要关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学业成绩!想拿德育分的话就平时多参加活动啊 像参加社团,参加多种社团活动,比赛,多做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一般来说像德育、文体等等都是有上限的,我们学校是50分。德育分占得比重不高,在我们学校是10%,所以说主要还得看成绩。。像楼主所说既然成绩不错,那就多参加活动,令综合测评锦上添花,奖学金妥妥的!不懂还可以追问····

德育分到底有多大的用处

初中班级德育积分有用吗

中午儿子到家,生气地说:“今天心情不好!作文课时,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同桌吃棒棒糖,还一直讲话,一直跟我讲话,我都不理她,可她还说。然后语文老师就说我们两人讲话,把我们的德育分都扣了。后来第四节考数学,本来我都忘记这事了,班主任又在班上说这事,让我们被扣分的几个同学下课去找她,我很生气,考试都没心情。”
我问他下课跟老师解释了吗,他说解释了,可是老师不相信他,同桌一声也不吭,事后同桌还笑着说,“你也被连累了”。
“不公平!凭什么?我明明没讲话,为什么就不相信我?为什么要被扣德育分?”孩子很愤慨。
我也觉得不公平,不过当时还是跟孩子说,老师会有误解你的时候,如果你是对的,没必要生气。至于德育分,就让他们扣吧。孩子还是生气,想不通。
德育分这个名称,在孩子上初中以来,我是第三次听到了。第一次是开学前的三个下午操练,那是八月底,正好有一天下午4点以后,孩子要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钢琴比赛,所以事先我给班主任打了电话,告知如果时间来不及,可能会耽误操练,预先请个假。班主任在电话中表示理解,但马上说:“如果没参加操练,德育分就要被扣了。”当时我有些诧异,钢琴赛也是市教育局举办的,我们并不是有意不参加操练呀,何况还没开学,为什么要扣德育分呢?老师没多解释就挂了电话。
第二次听到德育分这个词,是在半期考后的家长会上,老师说,如果学生没交作业或没及时交作业,会被扣德育分,而德育分被扣,也会记入档案。当时心里顿了一下,有这么重要吗?这个德育分,到底是什么?是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孩子的德育?老师没有进一步解释。感觉这些条条规规,都是学校制定的,作为学生一定要遵守。于是回家认真告诫孩子,一定要及时交作业,因为他小学时有一阵经常做了作业忘记交。孩子说他知道,老师说过没交作业要扣分的。
可是孩子难免有忘记带或漏做作业的时候呀!比如前天,也就是上周末,数学老师布置了两张练习,他忘记了,只做了一张交上去,昨天周一中午回来,非常紧张地说,我昨天少做一张作业,中午不能午休了,要赶作业,一定要下午这前交,不然要被扣分了!
于是一吃完饭他就坐在那里赶作业,平时1:20走的,一直做到1:38才赶完,急急地冲去学校。以为没事了,可他晚上回来说,数学是交了,语文老师又说他了,数学老师也就是班主任要我打个电话给她。原因是这样,周末语文老师要求孩子们去书店买记叙文阅读的练习来做两篇,老师的本意可能是任何记叙文阅读的练习都可以,而孩子回来传达的是,书名叫记叙文阅读。于是我们和孩子分别去了三家书店,都没买到这本书,没货。我只好上网买,在亚马逊上订到了书,周一才能到货。于是让孩子别急,周一跟老师解释一下,书一到就把练习补上。可是老师还不能相信孩子,问他家长知不知道买不到书这件事,孩子说知道啊。老师要求家长要打电话去证实孩子的话。
说实话,我觉得老师的做法欠妥。我相信大多孩子都是希望能把作业及时完成的。老师首先要相信孩子,如果对孩子的话都不能信任,那么,孩子会怎么看老师?会怎么相信学校?孩子是否会对学习感到厌倦?我马上打电话跟老师说明情况,证实孩子的话,老师也只是淡淡地说,那好,明天交来给语文老师或者给我看一下,交个差。
我想可能是有些孩子在完成作业方面不够好,以致老师对其他孩子尤其是不是很突出的孩子也一起怀疑了。我无法指责老师,只能对孩子说,这是小事,我们没错,别放在心上,做完明天给老师看就行了。
可是我不知道这件事,孩子的德育分有没被扣。
今天作文课的事,是第三次听到德育分这个词。首先老师冤枉了孩子。再说,德育分到底代表什么?以什么为衡量标准?就算孩子上课真的讲话,就要扣德育分?就代表一个孩子德育方面出了问题?而一次次的扣分,真的能给孩子带来震慑?真的能让孩子在德育方面有所进步?
想不明白。我只知道,现在对学校的德育分这个东西,相当不是滋味。
学校,老师,为什么不能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和信任?为什么不在培养孩子性格和沟通孩子内心上多做些实质意义的事?而却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种框框条条去套住孩子去伤害孩子呢?小学老师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学还在用这些死规定来框孩子,就不能有一些高明的招数吗?
这就是中国的教育。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