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哪些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华北平原是由于黄河的冲击而造成的吗?(华北平原是由于黄河的冲击而造成的吗对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华北平原是由于黄河的冲击而造成的吗?
华北平原虽然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而成,但是其主要力量还是充满泥沙的黄河,因此它确实是由黄河冲击而造成的。了解过历史都会知道,其实在历史记载里面华北平原本身就是一片海洋,之所以会成就现在不断扩大的平原其实是黄河的功劳;黄河不断地冲击不断地堆积泥沙,让华北平原的面积不断扩大,成就了现在繁盛的华北平原的生活。
一、历史上的华北平原确实是汪洋大海,因此它应该是由河流冲击而造成的
为何总会听说东北平原是河流冲击而成?因为翻找历史资料会发现,其实在古代是没有东北平原的存在的,这个范围其实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很多人都觉得东北平原本来应该是存在的,或许只是被海水掩盖了而已,但是从地质资料研究发现,其实东北平原位置一直都是空缺的,唯一造就它成为陆地的考虑就是海水的冲击的,而刚好这里有黄河,那么可以理解为是黄河冲击出华北平原了。
二、黄河的含沙量是全球第一,因此靠着它庞大的含沙量冲击下成就了现在繁荣的华北平原
其实流经华北平原的河流很多,为何都说它是黄河冲击而成?因为相比淮河、海河来说,他们的含沙量根本无法跟黄河进行比较,平原的冲击最重要还是泥沙,这几河流里面只有黄河的含沙量是最多的。要知道,黄河的含湿量是地球上的首位,丰富的含沙量让它在冲击海岸的同时造成了泥沙的堆积,慢慢地发展成为华北平原,而且华北平原并没有停止“生长”,在黄河的动力下每年也在扩大面积。
因此,大家都会认为华北平原就是黄河冲击造成的。
黄河塑造的两个平原分别是什么
我们学过是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没有华北平原因为黄河下游已经是地上河了也没有支流注入,对下游地区地形根本没有什么影响了!
黄河冲积平原的介绍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什么时候形成的
平原的基底形成于太古代和元古代,盖层构造主要受燕山运动影响。中生代时期华北平原为隆起区,局部发育了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断块作用活跃,早第三纪时期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堆积范围逐步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海积-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即①黄河冲积扇平原,②淮河中下游平原,③海河中下游平原,④滦河下游冲积扇平原。
黄河冲积平原的介绍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是地质环境组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影响地质环境中氟元素分布的一个重要条件。研究区内南北地形起伏较大,最高海拔达1491.1m,最低为80m。依据形态成因和物质组成的不同,将研究区的地貌划分为:山地、岗地和平原三种类型(图2-6)。
图2-6 南阳盆地地貌类型图
1.侵蚀及剥蚀山地
侵蚀及剥蚀低山 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罗沟寨—大寨山、北部驻马山—蒿子沟一带,海拔400~1491.4m,最高点在镇平县北部的蒿子沟,标高1491.4m,其主要岩性罗沟寨—大寨山一带为变质岩,驻马山—蒿子沟一带由岩浆岩组成,山势陡峭,沟谷深切,切割深度200~550m。沿构造裂隙面崩塌作用强烈,多发育U形谷,谷壁陡直,谷底平坦。部分山体表面风化强烈,山体呈**状。
剥蚀残山丘陵 分布在研究区北部阳城、四颗树、柳河等地及东南部大雀山—四方山一带,标高240~500m;阳城、柳河等地及大雀山一带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四颗树、四方山一带由岩浆岩组成;山顶**,风化壳较厚,可达数十米,沟谷多为U形,谷底宽阔平坦,谷坡脚常有冲洪积物堆积。
2.剥蚀岗地
剥蚀鼓丘状岗地 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田关、瓦亭以北、北部余关、东南部的马振扶等地,标高200~280m;田关、瓦亭以北、余关等地为变质岩,潦河坡、马振扶一带为花岗岩;岗体呈鼓丘状,岗顶宽平,大部分地段基岩*露,植被不发育,河谷两侧可见不对称阶地。
剥蚀波状岗地 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北部等地,标高180~260m,岗顶起伏变化大,大面积分布坡洪积、冲洪积物,局部有花岗岩、灰岩*露,沿岗坡Ⅴ形冲沟发育,岗间河谷平坦。
剥蚀垄岗 分布于研究区西部赵集、北部安皋、博望,东南部湖阳、古城等地,标高140~220m,组成物质为坡洪积及冲洪积物,岗体走向基本与河流方向一致,岗顶平缓,沿岗坡Ⅴ形冲沟发育,岗间河谷平坦。
剥蚀岗地的地貌类型特点使这部分地区在氟元素分布迁移上总体成为过渡的汇,但相对于地势更为平坦的堆积平原来说也成为局部的源,因此这些地区氟元素的分布情况差异较大。
3.堆积平原
冲洪积倾斜平原 主要分布于研究区河道之间的中间地带及岗地前沿地带,由中更新统坡洪积、冲洪积及上更新统湖沼沉积、冲洪积物组成,标高110~160m,地形平坦而宽广。
冲积带状倾斜平原 分布在研究区河道的两侧,主要为全新统冲积物组成,标高80~130m,黏性土与下伏砂层构成二元结构,地势平坦,略有起伏。
由于研究区的堆积平原是地势最低、最平坦的部分,地表及**径流汇集于此,从研究区四周的山区带来了大量含氟物质,因此,从宏观尺度上看,这部分是氟相对富集的地区。
河流的冲击平原是怎么形成的?
冲积平原(alluvial plain)
编辑本段形成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还有我国的宁夏平原也是典型的冲击平原.
宁夏平原的土的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
冲积平原:河流搬运的碎屑物,因流速减缓而逐渐沉积下来的平原。主要特征为地势平坦,堆积深厚,面积广大。河流上游有持续而丰富的泥沙供给及堆积地区地壳的不断沉降(或相对沉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华北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等大河河里沉积形成。冲积平原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山前平原(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中部平原(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常有数条河流或几个水系流经),滨海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常有池沼和海岸地貌)
编辑本段特征
主要特征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0米,有的仅10~20米;坡度一般在5°以下,有的不到1°或0.5°。
编辑本段形成条件
冲积平原是河流受构造运动(上升转为下降)、地形(从山地到低平谷地)和人为因素(筑堤、修水库)等影响,水流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冲积平原的形成条件有3个:
①在地质构造上须是相对下沉或相对稳定的地区,在相对下沉区形成巨厚冲积平原,在相对稳定区形成厚度不大的冲积平原;
②在地形上须有相当宽的谷地或平地;
③须有足够的泥沙来源。
编辑本段种类划分
根据形成部位分为:
①山前平原,位于山前地带,为洪积-冲积型平原。河流出山口入平原,河流比降急剧减小,发生大量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或洪积扇联结即成洪积-冲积平原。如黄河出孟津后和邻近其他河流在山麓带共同形成的平原。
②中部平原,冲积平原的主体,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常夹有湖积物、风积物甚至海相堆积物。中部平原坡度较缓,河流分汊,水流流速小,沉积的物质较细。洪水时期,大量悬浮物随洪水溢出,在河槽两侧堆积成天然堤和天然堤外的泛滥平原。天然堤若被洪水冲溃,河流便沿决口处改道。中部平原上的河流经常改道,留下许多古河道,并保留一些沙堤、沙坝、迂回扇、牛轭湖、决口扇和洼地等地貌和沉积物。
③滨海平原,为冲积�海积型平原,其沉积物很细,湖沼面积大。因有周期性的海潮入侵,形成海积层和冲积层的相互交错现象,还常见海岸沙堤或贝壳堤、潟湖等地貌。
根据形状分为:
①冲积扇平原,大量泥沙堆积在山地河流出山口处所成扇形的平原(见冲积扇)。
②泛滥平原,沿河搬运的泥沙在洪水期经常泛滥、堆积在河床两侧的河浸滩上,沿河呈带状分布的平原,为大型的河漫滩。
③三角洲平原,河口区的泥沙所成的三角洲,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平原。
编辑本段分布
冲积平原分布于不同高度、纬度和河流的不同部位(上、中、下游)。以中国为例,位于第一地形台阶青藏高原面上的有雅鲁藏布江上游的马泉河串珠状宽谷冲积平原,海拔在4550米以上;位于第二地形台阶高原面上的有黄河中游河套冲积平原、关中渭河冲积平原,高1300~300米;但更多的是分布于东部最低一级地形台阶上的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如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见图[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多在200米以下。冲积平原随所处的纬度不同,其物质组成地貌形态等亦有不同。例如位于北纬42°以北的俄罗斯平原(即东欧平原),北部受冰川、冰缘等作用影响,平原面布有冰碛、冰砾阜地形,组成的物质较粗,磨圆度不好;南部不受冰川、冰缘作用的影响,仅发育,物质组成较细,分选和磨圆度较好。地处寒温带的中国松嫩平原,山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广,水流较弱,平原下部又有和,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作用和流水的下渗能力,因此在平原面上多湿地、沼泽、湖泊,平原的物质组成较细。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洲亚马孙河平原,全年高温多雨,无论是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平原面上有大片湿地、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