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栀子的功效和适应证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栀子花泡茶喝有什么功效(栀子花泡茶喝有什么功效和禁忌)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栀子花泡茶喝有什么功效
栀子花泡茶喝可以治疗咳嗽,尤其是在嗓子不舒服,有痰的时候,泡点这个喝也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栀子苦寒能燥,栀子能够清利下焦湿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可用来治疗小便不适症状。
热病是指夏天的暑病,一般的高发季节为夏天。热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高热、面红耳赤、口渴等,这种情况可以适量的服用栀子。
扩展资料
栀子花种植注意事项
1、宜放光照充足的南向、东南、西南向阳台或房间,全日有60%的光照,对它生长是最佳的。长期在缺少充足光照的环境下养护,即使开花,花量会明显减少,还会导致落蕾,影响观赏效果。
2、在冬季,由于生长停止,会处于休眠状态,需水肥也少,务必暂停用肥以防导致肥害。
3、对于盆栽的栀子花,盛夏时节虽然在生长期,但在遇有持续高温时,同样也要停止施肥,因为高温会加快土水分蒸发,在施肥后会让土中肥浓度变大,进而导致出现肥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栀子花
栀子花泡茶喝有什么功效
栀子花茶:据有关史料记载,宋初蔡襄“茶录”,“茶有真香”,而入者微贡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赵希鹄“调变类编”、“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 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茶始称。” 栀子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大、洁白是药用之花,对胃胀、痢疾、热毒引起的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其作为观赏植物栽种于庭院内外,适应性广、花期长、产量高、香气鲜浓、实为窨制花茶的好原料。 栀子花盛花期在6月中旬比茉莉花早1~2个月,与茶叶生产季节相吻合。 窨制花茶总下花量为40%,将采摘半开放的鲜花折瓣,摘去梗、蒂、花、萼、薄摊除去表面水待用,如10斤毛茶素坯(留下少量)含水量在5%左右,放到洁净的团簸上,厚度25cm左右,一层茶叶,一层花,然后充分拌匀,再放到茶箱或茶袋里,面上盖一层茶坯,略见花,扎上口保温,窨制时间以18小时花茶香气最高,每6小时检查一次。如温度达到50℃以上则需通 花散热,温度降到30℃时收堆续窨。目前以“一窨一提”和“二窨一提”比较受欢迎,也便于操作。 1、“一窨一提”采用传统花茶窨制方法,取10斤毛茶素坯投放鲜花3.5斤窨18小时后,筛去花瓣及时烘干,烘温110℃左右,薄摊烘到茶坯含水量6%左右及时下烘,摊凉二天,用0.5斤鲜花提花装箱。 2、“二窨一提”取10斤毛花素坯,投放鲜花2斤,窨制18小时,筛去花瓣复火,摊凉到30℃ 左右再放鲜花1.5斤拌匀续窨15小时,筛去花瓣及时烘干温度为110℃左右,薄摊烘至茶坯含水量6%左右,及时下烘摊凉二天,用0.5鲜花进行提花装箱。 栀子花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合体内虚火大的人,而温热体质的人喝了,就会加重体质的虚弱。 栀子花又名栀子,原产我国南部,因花朵形状像古代盛酒器具“卮(zhī)”而得名。 栀子花瓣洁白,叶色浓绿,初夏时节绽放出浓郁的芳香,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其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但只有单瓣能结果。果实、根部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药用价值 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栀子花采收加工 9~11月间摘取果实,除去果柄等杂质,入甑中微蒸或沸水(可加明矾)中微煮,取出后晒干。果实不易干燥,故应经常翻动使通风良好,以免发霉变质。根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栀子栽培2-3年开始开花结果。11-12月果实开始成熟,当果皮呈黄绿色时即可收获,选择晴天摘采,采回的栀子及时晒干或烘干即可。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苦;人肺、肝经。 功效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鼻,咯痰,肿毒等病症。 营养成分 栀子花含有三萜成分,栀子花酸A、B和子酸。另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及多种生素。 食疗作用 1.清热凉血 栀子花苦寒,能人血分而清邪热,是疮肿毒,肠风下痢,血热妄行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食品。 2.化痰止咳 栀子花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释痰液而通畅气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作热痰壅而致咳嗽者的食疗品。 3.宽肠通便,防癌 栀子花含有纤维素,能促进大肠蠕动,帮助大便的排泄,预防痔疮的发作和直肠癌瘤的发生。 注意事项: 栀子花苦寒,脾虚泄泻,肾阳不足者慎食。 选方:①治伤风,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 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同煎服。(《滇南本草》)②治鼻血不止: 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鼻。(《滇南本草》) 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栀子含栀子甙、去羟栀子甙、鸡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栀甙,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 遇到下列病症,不妨用栀子花来进行治疗。 感冒高烧:栀子根60克,山麻子根30克,鸭脚村二层皮60克,红花婆根30克,煎服,效果很好。 黄疸性肝炎:用栀子根30—60克,加瘦肉煮食,半月左右,黄疸可退。 痢疾:用栀子根同冰糖炖服,效果很好,连服7天见效。 眼红肿痛:用栀子叶、菊花各9克,黄芩、龙胆、甘草各6克,用水煎服,连服15天,效果很好。 烂疮:用栀子叶榨汁,抹在红肿的疮处,7—10天效果显著. 声音暗哑:栀子花5-7朵,沸水冲泡,代茶饮。 胃脘痛:栀子7-9枚炒焦,加生姜适量,水煎服;栀子根30克、冰糖20克,炖服。 鼻出血:栀子花焙干,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吹入鼻腔,用消毒棉塞压。栀子花、槐树花各10克,水煎15分钟,代茶饮。 感冒高烧:栀子根60克,山麻子根30克,鸭脚村二层皮60克,红花婆根30克,煎服,效果很好。 黄疸性肝炎:用栀子根30—60克,加瘦肉煮食,半月左右,黄疸可退。 痢疾:用栀子根同冰糖炖服,效果很好,连服7天见效。 眼红肿痛:用栀子叶、菊花各9克,黄芩、龙胆、甘草各6克,用水煎服,连服15天,效果很好。 高血压:用栀子叶泡茶喝,有降血压的作用。 烂疮:用栀子叶榨汁,抹在红肿的疮处,7—10天效果显著。 气管炎:栀子10克、鲜栀子根30克,水煎服。 声音喑哑:栀子花5-7朵,沸水冲泡,代茶饮。 肺热咳嗽:将鸡蛋3个煮熟剥去外壳,再与栀子花30克共煮半小时,每日分3次食用;栀子花15克用白糖30克腌半天,每取少许,泡茶饮。 疮疖红肿:栀子、蒲公英、金银花各12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 栀子花保健食谱 1.凉拌栀子花: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将栀子花去杂洗净,放人沸水中煮一沸,捞出沥水,晾凉用筷子抓松,置于洁白的瓷盘中,撒上葱花、姜丝,浇人香油、老醋,酌放食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香鲜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痈肿,肠风下血等病症。 2.栀子蛋花: 栀子花200克,鸡蛋3枚,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放人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鸡蛋磕人碗中,打匀;将栀子花放人鸡蛋中,搅拌均匀;锅中加油,烧至八成热,倒人栀子蛋花,炸熟,撒上葱花、姜丝,人食盐、味精,炒匀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 3.栀子花炒小竹笋: 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加油,烧至六成热,将栀子花、小竹笋、腊肉一同倒人锅中,翻炒数遍,加葱花、姜丝,再翻炒至熟,酌加味精、食盐即可。此菜清淡鲜香,脆嫩爽口,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病症。 4.栀子花鲜汤 :栀子花150克,猪瘦肉100克,榨菜丝3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沥干水;猪肉切丝;锅中加水,煮沸后投人栀子花、猪瘦肉、榨菜丝,再煮至猪肉漂起,撇浮沫,加葱花、姜丝及其他五味佐料,盛人汤碗中。此汤鲜香清爽,具有养胃补中,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肠风下血,大便不畅,咳嗽咯痰,牙龈肿痛等病症。
栀子与栀子花是同一种东西吗
栀子与栀子花是同一种植物。属茜草科、栀子属。
这是叫法不一的问题,有人叫栀子也有人叫栀子花。比如非洲苿莉同时也有人叫非洲苿莉花。三角梅也有人叫三角梅花等等。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山栀花,原产中国。栀子又分两种,分大栀子和小栀子;大栀子树高花大且香浓。小栀子树矮长不大,香味不大且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
色泽白皙,美丽动人,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
栀子花喜*还是喜阳
栀子花是喜阳的花卉,见光足,光合作用旺盛,植物不仅长得好,花芽分化也好,有利于开出又大又多的花朵。
怎样用药浴治疗水肿?
水肿是指头面、眼睑、四肢、腰脊甚至全身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多见于西医所说的肾炎、心力衰竭、肝硬化、营养**性水肿等疾患。
中医认为,水肿是由于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导致水液的敷布、运化、排泄功能障碍,使水液潴留体内,流溢于肌肤而成。其病变部位,多在肺、脾、肾或三焦。因为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液排泄,三焦主决渎,为水流之通道。凡上述致病因素损伤内脏,引起脾、肺、肾或三焦的功能失常,均可发生水肿。
临床辨证主要应分清寒热虚实,概而言之,病情属实者称为“阳水”,属虚者称为“*水”。阳水的主症是起病急骤,初起常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继则头面乃至全身水肿,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或滑数;*水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或由阳水转变而来。其主症为头面或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小便量少,常伴有面色不华,头晕心悸,咳嗽气喘,口唇发绀,神疲乏力,或畏寒怯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无力。
方一【组成】赤小豆500克。
【用法】将赤小豆加水4 000毫升,熬煮至极烂,取汁,温渍膝下足部。
【功用】利水消肿。
【适应证】水肿从足起,漫及全身。
【说明】赤小豆,有利水消肿之功效,为治水肿之良药。
方二【组成】葱全株适量。
【用法】加水煎煮取汁,浸渍两足,每日3~5次。
【功用】利水消肿。
【适应证】水肿病两足水肿者。
【说明】葱有通阳行水的功效,能治面目水肿。用葱煎汁浸渍两脚,适宜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水肿患者。
方三【组成】樟柳、赤小豆、葱白各60克,麻黄(去节)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汤,沐浴20分钟。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
【功用】发汗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证】水肿。
【说明】樟柳功能利水消肿,配伍麻黄发汗解表,赤小豆利水,葱白通阳化气,其效更佳。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水肿。
方四【组成】麻黄、羌活、苍术、柴胡、荆芥、防风、牛蒡子各10克,佩兰、柳枝各15克,葱白6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煎煮,制成药浴液,待药液温度降至40℃时洗浴。汗出即可,每日1次。
【功用】祛风解表,利水消肿。
【适应证】急性肾炎等风水泛滥型水肿患者。
【说明】风邪外袭,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水气内停,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方中麻黄散风宣肺,羌活、防风等祛风解表,再加苍术、佩兰等化湿。诸药合用,祛风解表,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水之证。
方五【组成】楠木、桐木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煎汤取汁,浸渍双足,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功用】利水消肿。
【适应证】水肿自足起者。
【说明】楠木性味辛温,能治足肿。桐木亦可治肿从脚起。两者配伍,故对水肿以足肿为主者有效。
方六【组成】黍茎适量。
【用法】将黍茎煎汤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功用】利水消肿。
【适应证】通身水肿者。
【说明】黍茎即“玉米茎”,性味辛热,能治小便不利、水肿。煮取汁沐浴,能去水肿。
方七【组成】椒目、苍术、防风、荆芥、桂枝、麻黄、艾叶各25克。
【用法】将上药入水煮沸15分钟后,滤得药液,适其温度,将双足浸入其中,浸泡40分钟,使周身汗出。每日1次,取效为度。
【功用】利水消肿。
【适应证】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水肿。
【说明】方中椒目行水退肿,苍术健脾化湿,防风、荆芥祛风解表,麻黄散风宣肺,桂枝、艾叶通阳利水。诸药合用,利水消肿,适用于水湿浸渍所致的水肿。
方八【组成】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白术、红花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后,倾药液于大盆中,入盆中浸浴30分钟,应保持水温,使周身汗出,每日洗浴1次。
【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适应证】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水肿。
【说明】方中麻黄散风宣肺,桂枝通阳利水,细辛、羌活、独活祛风解表,苍术、白术健脾化湿,红花通络。诸药合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水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