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美国农业地区气候什么为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找出美国本土的主要农业带(找出美国本土的主要农业带来的变化)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找出美国本土的主要农业带,说说它们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美国农业分布情况是:东北部—*畜带;东部—棉花带;东南部—**带作物带;中北部—春小麦、玉米带;中部—冬小麦带;中南部—混和农业带;西北部—小麦和林牧业区;西部—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南部—地中海农业区
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如*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肉等产品的需求量)
美国西部地势较高且少雨适合畜牧业
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东南部和**带气候类似所以种植对应的农作物。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是根据纬度决定的,东部地势平坦多雨适合棉花生长。
简述美国现代农业?(初一地理)
第一节、美国
1、位置与领土:P82图9.5
⑴、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纬度位置――主**于北温带。夏威夷位于热带,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寒带和亚寒带
⑵、领土由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海外州)三部分组成。
⑶、陆上邻国:南临墨西哥,北临加拿大。
2、移**家
⑴、居**要是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是非洲人的后裔。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里。美国境内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洛杉机和旧金山。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话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⑵、城市:①、首都-华盛顿;
②、最大城市(联合国总部)—-纽约;
③、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机(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
④、有“硅谷”分布的城市-——旧金山;
⑤、芝加哥-交通中心、美国第三大城市。
⑥、底特律-汽车城;⑦休斯敦――航空城;⑧西雅图――波音城
⑨、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
3、农业地区专业化P82图9.5
⑴、世界农业大国:是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⑵、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生产专门化(农业生产特点)如五大湖附近的*畜带等,
⑶、地形分布特点:南北纵列分布,有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注意: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
⑷、降水量分布特征:降水由东部向西部递减。
⑸、河流: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比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河流和湖泊为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
⑹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土壤、人口(市场及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P85图9.9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⑴、工业分布地区:①、东北部地区(发展最早)-—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工业。
②、南部地区(新兴工业区)-—石油、飞机、宇航、电子工业等。
③、西部地区(硅谷分布地区)-—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
⑵、工业特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在创造产值、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5、能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大国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发达的工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上的,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应该在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担负主要的责任和义务。
美国以下农业带分布地区以及形成原因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西部的高原山地间),形成原因为(受地形阻挡,降水少,是干旱、半干旱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需灌溉才能发展农业,草原面积广,地广人稀,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分布在(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形成原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太阳辐射强,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水少,需要灌溉才能发展农业。)
“**带作物带”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形成原因为(纬度较低,属于**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全年降水充沛,适宜水稻,柑橘,甘蔗等热带作物的生长。)
“混合农业区”分布在(棉花带以北,玉米带、*蓄带以南),形成原因为(西部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中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东部为大西洋沿岸。**带湿润气候,加上该地多变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既适宜牧草生长,发展畜牧业,又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发展种植业。)
①*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地区,自然条件是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土地贫瘠,不宜耕种,适合发展畜牧业。社会条件城市人口集中,畜产品市场广阔。
②小麦区---分布在**大平原的中,北部。北部春小麦,中部冬小麦,由气候决定。发展的自然原因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社会条件我就不知道了。
③棉花带---分布在南部,大概35°N以南。自然条件是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社会条件是不利的:因为长期不合理开垦,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现在已发展为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哈哈,估计以后的地理书又该变了。
④玉米带---分布在小麦区之间,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由于各地区气候、土壤、劳动力以及市场条件不同,美国农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专业化区,大致可分为:
1、*酪带 *酪带地处五大湖以南和东北部地区,那里气温较低,雨量较多,牧草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本地区的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形成合理的产销结构。*酪带形成以牛*和*制品为专业化生产区,产量占全国1/2。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玉米带 该区位于牧草*酪区以南,在北纬40°~45°之间,主要包括衣阿华、伊利诺斯、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和密苏里等州。这里地势低平,肥沃的草原黑钙土,土层深厚,无霜期160~200天,春夏两季气温高,湿度大,年降水量为520~650毫米。这种自然条件极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因而从本世纪40年代起,这里就成为美国玉米的主要产地。70年代以来,玉米带已扩及到西起内布拉斯加州,东至宾夕法尼亚等十个州的部分地区。目前这里生产的玉米已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3/4,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玉米专业化地带。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有牧草与麦类。近年来轮种大豆的愈来愈多,以致成了全国的大豆盛产区,它约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60%。利用这些农产品作为精饲料,饲养猪和**,形成一种科学的农牧结合方式。此带虽以玉米为基础,但就全区来说,商业意义最大的是养畜业,它的生猪饲养量占全国的2/3,肉用牛的头数占全国的1/4,因而玉米带又常称为玉米和肉畜带或玉米大豆带。
3、平原小麦带 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9个州。这是个海拔500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3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41%,其蛋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棉花带 棉花带位于美国东南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的东部,是历史上有名的老棉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棉花带逐渐崩溃,老棉区的棉田已缩到少数条件较好的地带,并且向西推进,形成了一些新棉区。而这里原有的农业则趋向多样化发展,开始向以畜牧业(养畜和养禽业)为主的多部门农业演化。目前,美国的棉花产区大致可分为三带:东部带,包括亚拉巴马、佐治亚和南、北卡罗来纳州。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里曾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4以上,如今大片棉田已改种大豆和牧草,养牛和养鸡业十分发达,并成为“肉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带,即密西西比河下游和三角洲农业区,其中以密西西比州的棉花产量为最多(约占全国产量的1/10),目前水稻和甘蔗生产发展很快。西部带,包括西部平原的两个州,其中有灌溉条件的得克萨斯州是全国棉田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一个州(占全国产量1/3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带的**饲养和高粱的种植发展较为迅速。美国的老棉花带目前虽已分散,不再呈连续的带状分布,但是,由于这里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共性,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生产力水平较低以及人口中黑人比重较大等,因此人们仍然称这一地带为棉花带。、
5、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 落基山西部地区,这一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放牧肉用牛和羊。二战后,南部有些地区迅速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化的灌溉农业区,其他地区为粗放的放牧区。
6、混合农业区 混合农业带分布于棉花带和玉米带之间,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种植棉花和玉米。北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是小麦的主产地,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13%。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也是国家最大的“菜篮子”,为国家提供了51%的水果和干果,32%的蔬菜。
7、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该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区。发展灌溉农业,大量生产蔬菜、葡萄、水果,供应全国各地。加利福尼亚州商品菜产量占全国1/3以上。
8、**带作物区 墨西哥湾沿岸,种植有柑桔、甘蔗、水稻等**带作物和早鲜蔬菜,供应全国。
9、太平洋北部小麦和林业牧业区 又称*酪森林区,分布于北纬40゜以北,在河谷地带生产小麦和苜蓿等。还饲养牛,丘陵地带盛产温带水果,仅华盛顿州苹果产量占全国1/3
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
1、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这里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适宜经营放牧业。
2、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麦,这里的农场一般是以就家庭为单位经营的,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程度高。
(2)、其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3、混合农业
(1)、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一般指的是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
(2)、有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4、*畜业
(1)、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五大湖沿岸,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5、种植园农业
(1)、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2)、这里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为**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适宜棉花的生长。
扩展资料:
1、农业地域类型是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而形成的在一定地域内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畜业。
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
4、19世纪以后,美国横贯东西大铁路的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拓展,并开始进行商品性生产。
5、进入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矛盾;农业的生物技术**、化学**,以及经营管理**,从培育杂交玉米品种,到化肥的增施,到提高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6、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玉米、小麦、黑麦、燕麦等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7、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玉米带面积不到美国耕地总面积的1/10,玉米产量却占全国的4/5.小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8、例如,在商品谷物地域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稳产和高产;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农业地域类型
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联系
高中地理啊~~~~一下全凭记忆,估计有错的和不全面的地方:
地形决定了气候 气候又决定了农产品种植的方向
美国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性气候,其地理位置三面环海,东岸常年受拉布拉多寒流和西格陵兰暖流的影响,呈极地气候。故农业分布较少。西海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呈温带海洋性气候。农产业多为灌溉农业。小麦和玉米等种植业分布在中南部
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地区和原因
1.*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地区,自然条件是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土地贫瘠,不宜耕种,适合发展畜牧业。社会条件城市人口集中,畜产品市场广阔。
2.小麦区---分布在**大平原的中,北部。北部春小麦,中部冬小麦,由气候决定。发展的自然原因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3.棉花带---分布在南部,大概35°N以南。自然条件是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社会条件是不利的:因为长期不合理开垦,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现在已发展为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4.玉米带---分布在小麦区之间,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分布规律与地形的关系
1、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如*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肉等产品的需求量。
2、美国西部地势较高且少雨,适合发展畜牧业。
3、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东南部和**带气候类似,所以种植对应的农作物。
4、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是根据纬度决定的;东部地势平坦多雨,适合棉花生长。
扩展资料美国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性气候,其地理位置三面环海,东岸常年受拉布拉多寒流和西格陵兰暖流的影响,呈极地气候。故农业分布较少。西海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呈温带海洋性气候。农产业多为灌溉农业。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⑴中部平原广阔,土地平坦连片,适合大型农机耕种,利于农业地区专门化布局。
⑵北部冬季长、气温低,只适合春小麦种植;中部冬季气温相对较高,能够满足冬小麦越冬。
⑶生长期长,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降水较充沛,且有密西西比河水灌溉之利。
美国农业生产专门化,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区,*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了产量,减少了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如下:
1、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4、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5、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6、**带季风和**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1、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13、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扩展资料中国气候主要类型:
**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