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现场测量标准有哪些要求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水分测定有哪几种主要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水分测定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分测定有哪几种主要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一、常采用的水份测定方法:
1、热干燥法:
①常压干燥法(此法用的广泛);
②真空干燥法(有的样品加热分解时用);
③红外线干燥法(此法用的广泛);
④真空器干燥法(干燥剂法);
2、蒸馏法
3、卡尔费休法
4、水分活度AW的测定
二、热干燥法
1、常压干燥法
(1)特点与原理
特点:此法应用最广泛,操作以及设备都简单,而且有相当高的精确度。
原理:食品中水分一般指在大气压下,100℃左右加热所失去的物质。但实际上在此温度下所失去的是挥发性物质的总量,而不完全是水。
(2)干燥法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对食品而言):
水分是唯一挥发成分
水分挥发要完全
食品中其它成分由于受热而引起的化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高糖高脂肪食品不适应
只看符合上面三点就可采用烘箱干燥法。烘箱干燥法一般是在100~105℃下进行干燥。
(3)烘箱干燥法的测定要点
取样(称样):注意防止水分的变化
干燥条件的选择三个因素:①温度;②压力(常压、真空)干燥;③时间。
(一般是温度对热不稳定的食品可采用70~105℃;温度对热稳定的食品采用120~135℃。)
(4)操作方法
清洗称量皿→烘至恒重→称取样品→放入调好温度的烘箱(100~105℃)→烘1.5小时→于干燥器**→称重→再烘0.5小时→称至恒重(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2g即为恒重)
计算:水分=G2-G1/W
固形物(%)=100-水分%
G1——恒重后称量皿重量(g)
G2——恒重后称量皿和样品重量(g)
W——样品重量(g)
(5)烘箱干燥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样品中含有非水分易挥发性物质(酒精、醋酸、香精油、磷脂等);
样品中的某些成分和水分的结合,使测的结果偏低(如蔗糖水解为二分子单糖),主要是限制水分挥发;
食品中的脂肪与空气中的氧发生**,使样品重量增重;
在高温条件下物质的分解(果糖对热敏感);
被测样品表面产生硬壳,妨碍水分的扩散;尤其是对于富含糖分和淀粉的样品;
烘干到结束样品重新吸水。
2、真空干燥法
(1)原理:利用较低温度,在减压下进行干燥以排除水分,样品中被减少的量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本法适用于在100℃以上加热容易变质及含有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其测定结果比较接近真正水分。
(2)操作方法
准确称2.00~5.00g样品→于烘至恒重的称量皿→至真空烘箱→70℃、真空度93.3~98.6KPa(700~740mmHg)→烘5小时→于干燥皿**→称至恒重
计算:水分=G/W
G——样品中干燥后的失重(g)
W——样品重量(g)
真空干燥法测水分,一般用于100℃以上容易变质、破坏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样品,如糖浆、味精、砂糖、糖果、蜂蜜、果酱和脱水蔬菜等样品都可采用真空干燥法测定水分。
二、蒸馏法测定水分(迪安—斯达克)
蒸馏发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当时它采用沸腾的有机液体,将样品中水分分离出来,此法直到如今仍在适用。
(1)原理:把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和样品放入蒸馏式水分测定装置中加热,试样中的水分与溶剂蒸汽一起蒸发,把这样的蒸汽在冷凝管中冷凝,由水分的容量而得到样品的水分含量。
(2)步骤
准确称2.00~5.00g样品→于250ml水分测定蒸馏瓶中→加入约50~75ml有机溶剂→接蒸馏装置→徐徐加热蒸馏→至水分大部分蒸出后→在加快蒸馏速度→至刻度管水量不在增加→读数
(3)计算:
水分=V/W
V——刻度管中水层的容量ml
W——样品的重量(g)
(4)常用的有机溶剂及选择依据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比水清的,也有比水重的。
苯甲苯二甲苯CCl4
密度0.880.860.861.59
沸点80℃80℃140℃76.8℃
(5)选择依据:对热不稳定的食品,一般不采用二甲苯,因为它的沸点高,常选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如苯。对于一些含有糖分,可分解释放出水分的样品,如脱水洋葱和脱水大蒜可采用苯,要根据样品的性质来选择有机溶剂。
(6)蒸馏法的优缺点
优点:热交换充分;受热后发生化学反应比重量法少;设备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水与有机溶剂易发生*化现象;样品中水分可能完全没有挥发出来;水分有时附在冷凝管壁上,造成读数误差;对分层不理想,造成读数误差,可加少量戊醇或异丁醇防止出现*浊液。
三、卡尔—费休法---国家标准测微量水分
(1)原理:在水存在时,即样品中的水与卡尔费休试剂中的SO2与I2产生**还原反应。
但该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当硫酸浓度达到0.05%以上时,即能发生逆反应。如果我们让反应按照一个正方向进行,需要加入适当的碱性物质以中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经实验证明,在体系中加入吡啶,这样就可使反应向右进行。
I2+SO2+H2O+3吡啶+CH3OH2氢碘酸吡啶+甲基硫酸吡啶
I2︰SO2︰C5H5N=1︰3︰10
(2)卡尔费休试剂的配制与标定
若以甲醇作溶剂,则试剂中I2、SO2、C5H5N(含水量在0.05%以下)三者的克分子数比例为I2︰SO2︰C5H5N=1︰3︰10
这种试剂有效浓度取决于碘的浓度。新配制的试剂其有效浓度不断降低,其原因是由于试剂中各组分本身也含有一些水分,但试剂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一些副反应引起的,较高消耗了一部分碘。
(3)配制:
称85gI2→于干燥的有塞棕色烧瓶中→加670ml无水CH3OH→塞上瓶塞→振摇使I2全部溶解→加270ml吡啶→混匀→于冰水浴**→通干燥的SO2气体60g→塞上瓶塞→于暗处24小时后标定使用
(4)标定:
先加50ml无水甲醇→于反应器中→接通电源→启动电磁搅拌器→用KF试剂滴入甲醇中使甲醇中尚残留的痕量水分与试剂达到终点(即指针到达一定刻度,不记录KF试剂用量)→保持一分钟→用10μl注射器从反应器加料口注入10μl蒸馏水(相当于0.01g水)→电流表指针接近零点→用KF试剂滴定到原定终点→记录
F=G*100/V
F——KF试剂的水当量(mg/ml)
V——KF滴定消耗试剂的体积(ml)
G——水的重量(g)
(5)步骤
对于固体样,如糖果必须预先粉碎,称0.30~0.50g样于称样瓶中
取50ml甲醇→于反应器中,所加甲醇要能淹没电极,用KF试剂滴定50ml甲醇中痕量水→滴至指针与标定时相当并且保持1min不变时→打开加料口→将称好的试样立即加入→塞上皮塞→搅拌→用KF试剂滴至终点保持1min不变→记录
计算:
水分=FV/W
F——KF试剂的水当量(mg/ml)
V——滴定所消耗的卡尔费休试剂(ml)
W——样品重量(g)
注:
①此法适用于食品中糖果、巧克力、油脂、*糖和脱水果蔬类等样品;
②样品中有强还原性物料,包括维生素C的样品不能测定;
③卡尔费休法不仅可测得样品中的自由水,而且可测出结合水,即此法测得结果更客观地反映出样品中总水分含量。
④固体样品细度以40目为宜,最好用粉碎机而不用研磨,防止水分损失。
四、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检验方法很多,如蒸汽压力法、电湿度计法、附感敏器的湿动仪法、溶剂萃取法、扩散法、水分活度测定仪法和近似计算法等。一般常用的是水分活度测定仪法(AW测定仪法)、溶剂萃取法和扩散法。水分活度测定仪法操作简便,能在较短时间得到结果。
1、AW测定仪法
⑴原理:在一定温度下主要利用AW测定仪中的传感器根据食品中水的蒸汽压力的变化,从仪器的表头上读出指针所示的水分活度。在样品测定前需用氯化钡和溶液校正AW测定仪的AW为9.000。
⑵步骤
①仪器校正
两张滤纸→浸于氯化钡饱和液中→用小夹子轻轻地把它放在仪器的样品盒内→然后将传感器的表头放在样品盒上,轻轻地拧紧→于20℃恒温烘箱→加热恒温3小时后→将校正螺丝校正AW为9.00
②样品测定
取样→于15~25℃恒温后→(果蔬样品迅速捣碎取汤汁与固形物按比例取样→肉和鱼等固体试样需适当切细)→于容器样品盒内→将传感器的表头置于样品盒上轻轻地拧紧→于20℃恒温烘箱中→加热2小时后→不断观察表头仪器指针的变化情况→等指针恒定不变时→所指的数值即为此温度下试样的AW值
2、溶剂萃取法
⑴原理:食品中的水可用不混溶的溶剂苯来萃取。苯在一定温度下其萃取的水量随样品中水分活度而变化,即萃取的水量与水相中的水分活度成比例,其结果与同温度下测定的苯中饱和溶解水值与水相中的水的比值即为该样品的水分活度。
⑵步骤
称样1.00g→于250ml磨口三角烧瓶→加100ml苯→塞上瓶塞→振摇1小时→静置10分钟→吸50ml→于卡尔费休水分测定器中→加无水甲醇70ml→混合→用KF试剂滴至微红色→置电
流指针再不变即为终点→记录
求苯中饱和溶解水值:
取蒸馏水10ml代替样品→加苯100ml→振摇2分钟→静置5分钟→同上样品测定
⑶计算
AW=[H2O]n×10/[H2O]0
AW——样品中水分活度值
[H2O]n——从食品中萃取的水量,即从KF试剂滴定度乘滴定样品消耗KF试剂毫升数
[H2O]0——测定纯水中萃取水量
3、扩散法
样品在康威氏微量扩散皿密封和恒温下,分别在较高和较低的标准饱和溶液中扩散平衡后,根据样品重量的增加和减少的量,求出样品中AW值。
五、其它测定水分方法
1、化学干燥法
化学干燥法就是将某种对于水蒸汽具有强烈吸附作用的化学药品与含水样品同装入一个干燥器(玻璃或真空干燥器),通过等温扩散及吸附作用而使样品达到干燥恒重,然后根据干燥前后样品的失重即可计算出其水分含量,此法在室温下干燥,需要较长时间,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
干燥剂有五**二磷、**钡、高氯酸镁、氢**锌、硅胶、**氯等。
2、微波法
微波是指频率范围为103~3×105MHZ的电磁波。当微波通过含水样品时,因水分引起的能量损耗远远大于干物质所引起的损耗,所以测量微波能量的损耗就可以求出样品含水量。
3、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波长0.75~1000μm的光。红外波段可分三部分:
①近红外区0.75~2.5μm;
②中红外区2.5~25μm;
③远红外区25~1000μm。
根据水分对某一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与其在样品中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的事实即建立了红外光谱测定水分方法。
拓展内容:1、食品检测技术
食品现代检测技术包括食品感官检测、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础知识和检测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中食品检测技术基础知识、食品的物理检测法、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感官检测技术、食品中一般成分的分析、食品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等内容为重点内容。
2、食品安全的含义
(1)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2)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
(3)食品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3、安全标准
(一)食品相关产品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于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九)食品中禁止使用的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
参考资料:1、食品检测技术_百度百科
2、食品安全_百度百科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中!!!需要哪些基本知识!!!
其实在建筑中用的比较多的就是要会坐标的正算反,还有就是用水准仪测量的时候要会算标高。
正算就是根据角度和距离算坐标,反算就是根据坐标算距离和角度。其实反算用的最多,因为反算是放线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的就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方位角公式。
水准测量就是已知一个点标高,后视一个读数,前视一个读数让你算前视点的标高。
这些都不难,建议你买一本土木工程测量的书看看这三个方面。平时在工地上把计算器带着,一般算的比较多。
进行水准测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测量前,水准仪要进行检验与校正。
(2)、测站地面要坚实,脚架应踩稳,防止碰动。
(3)、前后视线要尽量等长,视线不宜过长(<100m),
但也不宜过短(>10m).
(4)、瞄准标尺时,注意消除视差。每次读数前符合气泡务必严格居中。
(5)、水准尺应竖直,尺垫应踩实,转点要牢固,在固定标志点
不得使用尺垫。
(6)、记录要工整,计算要无误,并及时进行校核计算。
(7)、读数要准确,严格按照限差要求,误差超限,必须重测。
(8)、同一测站观测时,不要重复调焦。
(9)、同一测站上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尽可能接近一条直线。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观测过程中双眼要保持睁开,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回答时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国家水准网布设成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现用的水准测量规范为:GBT_12897-2006_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与GBT_12898-2009_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工程上常用的水准测量为:三、四等水准测量;等外水准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有哪些
控制网建立、地形图测绘、城乡规划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矿山测量、**管线测量、变形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等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您好,需注意如下:
工程测量事关重大,而且并不如许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着个全站仪就是工程测量的全部,测量人员的 水平高低,其实更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
进场后,第一步工作就是联测导线,此时应该先问清楚,设计院的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
第二步工作一般是复核,补充征地线。设计中往往有改线发生,而中国的国情是,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有时候
是改线之前的,这在低等级公路,地形复杂的公路尤其多见,而你进场后,设计院一般是不会再来放线了(虽然这并不符合
合同要求,但施工单位是**为力的)。所以,必须首先和设计院沟通,问清楚设计院
放的征地线是否是最终征地线,如果不是,要问清楚设计院哪些路段是改过的,要设计院提供改线后的征地线和原来征地线的对比图表。
中国乡村民情复杂,因为征地纠缠不清,严重影响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征地放线就关系到老百姓的征地
补偿情况,哪怕只是区区几百元,一样可以叫你开不了工。没有设计院的参照资料,不但测量人员会对自己的放样成果产生
怀疑,和老百姓也解释不清。
第三步工作复测地面线。这步工作变化很多。我想说的是,虽然一般要求是施工单位要测地面线,但是测量人员最好不要贸然动手,因为一旦贸然动手,不但意味着辛辛苦苦的大量工作全部白做,甚至意味着工程量的损失,一定要把各种因素权衡好再下决定,一旦动手,全线的地面外业,原地面复测资料,横断面绘图,土石方工程数量表
就必不可少,工作量极大。在工作开展前,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么几个元素:
1。公路等级,工程量大小。2。业主的实力,业主的意思。3。本单位人员配备情况。4。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
先看第一个因素-工程量,如果工程量不大,但是线路长,地形又复杂,那么地面线测量工作量很大,价值却不大。
再看第二个因素,业主实力,业主的意思:业主如果实力不强,那么很可能不调整设计方量,换句话说,穷业主你就别
做梦他会补你钱了。业主如果对施工单位关于
超出设计多少百分比才调整方量的咨询含糊其词,那么也希望渺茫,因为这个百分比他也许永远不会先告诉你。其后果就是,你超出的百分比永远达不到业主的要求。别受业主和监理的唬弄,他们也许会说的很好听,说什么你们只要数据属实,方量是可以考虑的,其实他们真正的想法是:拿到书面的资料备档,并避免以后的纠纷,让施工单位没话说。哪个
业主不贪婪?谁不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
再看第三个因素,人员配备:大型国企可能人员充足,中小企业则人手严重不足,搞测量的人辛苦,所以我劝告大家,
无论企业大小,只要是方量不能调整,这步工作走个过场,应付过去就算了。断面图可以复印设计院的,稍微改改。
原地面测量结果从设计院图上量就可以了,然后可以发动施工队的人一起弄。至于监理,当路线长地形复杂时,我认为大部分监理是不会全程
旁站的,他要旁站,那就先带他去地形最复杂的,最难爬的地方,搞一二次估计他就在旁边吹风了。当然,监理也觉得走走过程就行了那
最好。当然,监理那份抽检资料你得给他弄掉。
第四个因素: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虽然说尽量要避免无谓的劳动,不过我们还是要考虑设计是否会发生巨大错误的。那就是
原地面数据的准确性。一般来说,设计院在填方区的地面还是较为准确的,但是在挖方区,尤其是等高线很密,地形很陡的的地形上,
设计出错是有的,而且有些错误很大。这一点,我们应该在放征地线的时候来验证,虽然征地线放的只是两条线,但一般来说,一个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
本人曾经做过的两个工地,一个工地方量极大,业主也是国家级的,但是业主的要求是:施工单位测地面必须全测,不能只报局部,
然后业主再下来全程检查。这样一来,业主的意思很明显,你根本耗不起这个时间,你就认了设计数量吧。那么我们就认了吧。
第二个工地,方量没多少,业主也穷,可地形复杂,和业主见面的时候,业主对超出多少百分比才补方量含糊其词。本人经过权衡,决定放弃复测,承认设计数量,把资料补齐就算完事。一开始监理还奇怪,说从没见过主动放弃的。相邻的合同段测得正火,信誓旦旦说设计院错误很大,又说业主,设代就快认可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全部否定。外业算白做了,内业就当交差。
这步工作工作量极大,如果操作不得法,劳民伤财,对测量人员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第四步工作:线路复核,尤其是结构坐标高程复核,这一步必须预先进行,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大设计院投下标以后,往往把设计工作
分包,而分包单位的实力不敢恭维。结构上位置,高程的大片出错并非没有,本人就经历过。如果你到结构开工之前才复核,那么
一旦发现错误,自己又不敢确定,必然要上报,现在设计单位工作效率大家也都知道,非常低,当然,这和业主的低效率,业主和
设计院沟通不力也有关系。一旦结构位置高程大面积错误,就只有干等设计去复核,而施工单位的工期就这样耽误了,施工队只有干坐在工地上晒太阳。其实,
进场后测量人员还是有富裕时间的,应该趁此富裕时间提前复核,此时尚未开工,即使上报,设计批复下来后可能正好结构
开工,也可能超过结构预期开工时间还不多。工期就省下来了。
第五步工作:资料格式的确定。
测量有各种资料,最多的就是报验资料了,开工后资料不要埋着头一股脑只管做,因为做了很可能白做。
首先,你的资料很可能是应用本单位原来的格式。其次,即使是业主下发的,也可能错,所以还是要合同人员
把表格格式核对一下,业主的表错了,但资料返工他可不会帮你改。
第六步工作:全线踏勘,重点观察涵洞位置,以及函长。
设计院的涵洞位置的设计通常是不准的,角度偏差,桩号偏差,高程不准时有发生,估计他们的涵洞设计很多
是不到现场,而是在图上定位置的。如果涵洞要开工才
放样发现要变更,那么和结构坐标高程错误又一样了,要干等设计去复核变更,出变更图。有时候,一段路基的工期往往取决于这段路基上的涵洞能否及时完工,
涵长也要提前验算,尤其是在有匝道的时候,一个涵洞同时穿越主线和匝道,还是斜交的,还是在弯道上的,这种情况涵长最难计算,设计院常错,最好的计算方法是在CAD里模拟计算。
第七步 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和谋划的东西。
首先,要规划好全线的水准点和导线点。不要梦想控制点可以从
头用到尾,因为随着填高挖深,以及控制点的破坏,某些点也许
后面就不能用了,所以一开始就要观察地形,联系断面图在大脑
里进行空间想象,以决定加密导线点的位置,让这些导线点能尽
可能的用久一点。
施工单位进场后的导线复测通常和加密导线点的过程集成为一
个过程,在复测之前必须理解“施工单位导线复测的含义”。施
工单位的导线复测,是以标段为单位的,而且标段内一般是没有更高级
的已知点的,这使得复测过程和设计院测量导线的过程含义不同
。施工单位只需保证两点即可:1。本标段内各导线点相对位置
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任意取四点假设为两条已知边,两条边之
间的点进行联测满足规范要求。2。和相邻标段的起始边能闭合
。只要满足这两点,那么在本标段内,导线系统是一个精密的整
体,从而放出的路线也是光滑,顺接的。然后又能和相邻标段闭
合,这样, 每个标段的精密的导线系统和其他标段精密的导线
系统可以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导线整体系统。不要去
想导线的绝对坐标如何,因为没有已知点,你永远无法证明
绝对坐标的正确性。
理解了上面的含义,在进行导线复测和加密时,就不必把
整个标段的导线作为一条导线来测。因为导线太长,导线点太多
的话,只要中间某些点出现测角的稍微大点的误差,就会使得
整条长导线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出现和设计成果之间较大的误
差,而且难以查出错误根源何在。所以,不妨把整个标段看成若
干个小标段,以6-7个导线点为一组,组和组之间设一条公共边
,这样,某点的测角误差只会影响本组,不但导线成果精度高,
而且容易查出错误所在。这样,外业测量精度不变,却不会发生
长导线误差过大的情况。
水准点的布设原则上是讲究规范,严密的,对于某些大型国企
尤其如此。但是,施工单位的人手通常不足,况且本人不喜欢
做无用功。我们完全可以在规范的基础上变通。比如,在路基施
工中,中间的高程要求是极低的,全站仪粗测就够了。再比如,
在山区施工中,你去将设计院在高山的点引下来,站数多得吓人
,而且往往徒劳无功,因为站数越多,出错的可能越大。那么,
我就假设在一条复杂的山区公路中,如何进行水准点总体布设的
规划呢?
首先,布设我肯定是以全站仪为主的,但要用水准仪辅助,工
作以后我基本就没用过水准仪去进行全线联测,工作量太大了,
相比工作量带来的那点精度没太大意义。
第一步,将导线联测和
水准联测合为一体,用全站仪测水准,需要注意的环节是:
水准气泡的精确调平,这一点极为重要,要最大限度的调平,
最好是仪器有电子水泡的。
仪器的严密踩实。不但要锁死脚架,地面也要踩实。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
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
。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
第四。视线位置和棱镜螺丝中心重合,有时距离较远的时候,可
能棱镜边的螺丝中心看不清,这时可以叫对方用一只笔点在螺丝
Σ→(271876698) 8:36:20
中心,用视线去切分笔即可。
第五,对向观测。一定要对向观测。?
第六,尽量在天气*的时候。不过在工地上难以保证,我就经常
出太阳测,但是因为前五个环节把握的好,影响也不是很大。
只要把每个环节都把牢,最后的成果一般是让人满意的,本人测
过的若干工地,其结果和设计成果几乎相差无几。而它的工作量
相比水准仪测量来说,又何止是十分之一。
第二步 当初始水准点具备后,要做的线路控制了,在公路中,居于控制
地位的是桥,刚开工时路基的高程要求是非常低的。那么,规划
方法就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到桥头,此时,再用水准仪
将打下来的转点进行细部加密。桥和桥之间的路基由这些转点控
制。此时,转点已在工地现场,水准仪加密工作量很小。这个方
法的原理和导线复测是一样的,不要担心转点的绝对高程,关键
是:标段内部的转点之间能衔接,
整个导线系统的高程和相邻标段能衔接。
由于转点都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下来的,只要做好我说的六个
环节,转点之间的高程衔接不成问题,尤其是从一个导线点打下
来的两个转点。而且,转点之间还可以用水准仪来验证,验证的
工作量也并不大。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可以随时用全站仪从
导线点打转点下来补充。
这个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全站仪完成总体规划布设,用
水准仪进行辅助性的细部加密验证。
以上谈的是施工测量前的控制点规划方法,以下是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和预见的问题,
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注意的问题:
1。桥梁方面:越小的桥测量越容易错,尤其是单跨扩大基础u型桥台的小桥。这类小桥多半是斜弯的,由此情况又
更加复杂了,所以,以下的例子就是以斜弯小桥为例。
首先,在测量之前就要对桥梁的总体工序在脑子里有个数。
第一步,斜弯小桥一般是平行布置的,(当然测量前还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平行布置还是扇形布置),所以要搞清楚,桥台横向方向到底是以桥梁哪个位置的路线切线为基准的。
第二步,做扩大基础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各种复杂因素,但是从扩大基础上面的台身开始,就要仔细预先谋划了。
首先,要提前计算好台帽的左右长度,在斜弯情况下,台帽左右长度是不等的。而不同桥台的台帽
左右长也不是对称的。最好,最直观的计算方法也许
还是在cad里,但是,最好用常规计算方法复核,常规的计算方法一般一次不能完成,需要试算若干次。这还不算完,当桥梁左右分幅时,台帽偏长的一侧按计算结果,但台帽偏短的一侧还得取正常结果,因为左右梁板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且梁板不是变宽的,必须保证能放下梁板。
其次,要提前把台帽的投影放在基础顶面上。为什么呢?因为桥台的台帽是有横坡的,尤其是左右幅同坡的情况,
左右边点的高程基本要差40-50厘米,假设台身按照统一坡率1:6做,那么左右边点做到最上面的时候,会导致
高的一边跨径偏大,而矮的一边跨径偏小,差异大概有8,9厘米。即使将台帽位置调整过来,也会照成一侧台帽
悬**身过多,而另一侧却又缩进过多,极为难看。所以,必须将台帽投影放在基础顶面,用台帽的位置来控制
台身坡率,这样,中左右三点的台身坡率不一致,但是能保证台帽位置的正确。
第三步,**身时,前墙位置定好了,还要考虑侧墙,当半径较小时,侧墙的每一点路基宽度都要正好,这样,侧墙
就是弧形的,和路线一致。
第四步,台身先考虑好了的话,**帽自然水到渠成。
第五步,架梁板时,测量人员要在一边观察,和架梁人员形成有效沟通,要让架梁人员务必把两侧(如果分幅的话就是
四侧)的梁板架准,如果边板架的靠内,那么翼缘钢筋就离中线太近,为了保证桥面净宽,施工人员只能去扭曲,
剪断翼缘钢筋,非常困难。
第六步,做桥面护栏时,护栏和路线一致,均为弧形,这点就不多说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斜弯小桥所体现的问题都是典型问题,只要把这种斜弯小桥的测量流程搞清楚,其他各种
类型的桥都可以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以下是路基测量中应预先注意的问题,
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坐标也同理方法。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具体的公式怎么样啊?
楼主经验非常丰富。所写感悟很切全实际情况。在证地线的上破口和下坡口工作切实很大。还有难度大的涵洞,例如,斜交弧形的涵洞。第一理清图纸的尺寸和设计涵意。第二要紧密**现场施工。
好的,龙锋一刀,我解释一下:
“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坐标也同理方法。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现在设计院的导线成果有时候给你的是高斯坐标;有时候则是平面坐标,没有考虑投影,不一定肯定是高斯坐标的。我个人很喜欢平面坐标。另外补充一点,哪怕设计成果是
高斯坐标,但设计院可能忽略了桥的问题,桥本身一定要用平面坐标系统。
水准点也是这样,在一个标段内,可能同时混杂了三四等水准点和GPS水准点。”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这一点是我提出的要考虑的四个因素的其中一个:
当我们决定是否要正式复测地面时,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再决定是否去做。
当前三个因素已经决定能补方量的可能性非常小时,此时就要权衡是否要全线复测地面了,假设全线复测地面,比设计成果多3%,(如果总量基数很大,绝对数量也不小),
但是这3%本来就属于正常范围,设计数量是不会调整的。那么,我们就要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粗略估算,全线的地面线是否值得我们去复测。我提出的这种方式就是记下左右征地线的高程。当左右征地线高程和设计差异不大时,整个断面的两个开口就定死了,此时只要把整个断面地面线型和断面图对照一下,如果线型也差异不多,那么这个断面基本不会错。即使有差异,也要看看差异会导致土石数量有多大变化,再决定是否对差异大的少数断面进行详细复测。
在工程中,土石数量差异在正负5%之间非常正常,我做过的三个工地,都属于山区公路,局部有差异的有,有多也有少,(我认为设计院还是不会故意往少的去)但做完以后,对地面的准确性心里就有底了,设计院的总方量还是控制得较准的。再由于业主的强权和手腕,即使你大于5%,也未必能补。
路线长的山区公路复测时间是非常长的,这将影响工期。这点也要考虑。因为按照道理,是不可能局部复测的,防止你只报多得路段,不报少的路段。这样,在断面复测
没结束之前,所有的地面线都不能破坏。
所以,决定是否复测地面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充满了不确定性,
你只能去权衡所有因素,再考虑是否去做。即使你考虑得当,你只能得出一个合理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结果。在条件相同得情况下,不同的人考虑得出得结果也不一定相同。
总之一句话,如果考虑得结果是,可能性很小,那么相比复测过程的工作量之大,时间之长,我建议不去做。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具体的公式怎么样啊?”
其实,如果联测导线时候前后视用的都是三角架,这个倾斜可以不考虑,因为大致抵消了。所差异的不过是仪器高和前后视棱镜高,以及仪器的横向宽度的不同,差异非常小。
具体是这样,量仪高从导线点顶量到望远镜中心(一般侧面有一条刻度线),这是斜长,然后量仪器中心到仪器边的横向宽度,这是短的那条直角边。长直角边是真正的仪高,用勾股定理算。一般和斜长差2MM左右。
我并不认为细心认真就不会出错,这要看细心认真是怎么个细心认真了。
如果只是亦步亦趋,细心认真做好眼下的工作,而不是主动去预见后续的步骤和工序,那么眼下这步工作的实施本身不易发生错误,但是,一件事要正确完成,由策划和实施两个步骤完成。如果策划错了,实施再正确,那么结果还是错的。这就意味着,后面的工序只能从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开始。
当领导告诉我们,要去测地面了,我们就认真的去测,但没有主动的去预见谋划,去自己拿主意,结果认真测的结果是白测。
当要做资料了,我们就认真的做,内容全都对了,结果白做,因为表格格式一开始就是错的。
要桥梁放样了,我们就认真按设计去放,结果做完台身发现和台帽对不上位置,因为设计中标注的前墙坡率是中线处的,且设计并未提示我们要考虑左中右三点前墙坡率的不一致。
搞测量有死测量和活测量两种,死测量是一种会计式的认真,机械的根据数据来源,按预定的步骤和公式处理数据,这时,人本身成为一个机械的数据处理机,没有主动性,没有预见性。
活测量则不是,活测量一样会精确的处理数据,但活测量不仅仅是要做一个会计,还要主动去谋划,去判断和预见。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成为活测量,因为这需要积累。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有了足够的工作经历之后还是一个死测量呢?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会计,他认为测量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字工作。就是一个亦步亦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