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道家内丹有什么作用与功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道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道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道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教内丹学与中国文化关系析略*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
山少内丹学流派众多,阐述内丹学的丹经浩翰、
隐语复杂目_带有相当程度的神秘和迷信色彩,所
以很长时期内中国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一度几乎成为禁区。这种情况直到Zo世纪so年
代末以后才有所改变。然!fu,迄今为止,道教内
丹学的研究比起其它道教文化的研究仍然是非常
薄弱的,这种情况与内丹学在道教中的地位很不
相称。
众所周知,道教的根木宗旨就是“得道成
仙”,然“得道成仙”的方法及理论多种多样,
包括存思、冥想、导引、辟谷、房中术、外丹
术、内丹学……等等,这些方法和理论中,生命
力最长久、最具影响力的显然是内丹学。在《道
藏》典籍中,内丹学内容数量也远远超过其它方
术和理论的内容数量。内丹学自唐代逐渐兴起
后,就成为道教“得道成仙”思想的主流,步{
目_,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的绝大部分道
十也都是信奉内丹学的全真道。胡孚探先生认为
“内丹学是道教文化中最核心的学问”一珍,此论实
有充分根据。
作为道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丹学对道
教文化的许多方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对
内丹学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那么对道教发展
史、道教神仙信仰、道教清规戒律、道教伦理道
德、道教方术等各方而的研究都有可能产生重大
误解。
例如,原来曾有学者认为内丹学是唐**始
才从外丹发展转化Ifu来,这就是因对内丹学缺乏
深入了解Ifu得出的一种片而的看法。实际上,内
丹学步{非纯粹思维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模
式,同时还包含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具体的行为模
式,Ifn这种行为模式其实旱己存在N_与外丹没有
任何关系,例如汉代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即有
内丹学的相关记载②。内丹学发展至唐代才开始
兴起,这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使然Ifn非受外
丹影响的结果。
再如,道教全真派为子}一么要制订各种严格的
清规戒律?为子I一么一些全真道十强调“力一恶*为
首”?对」几这些问题,学者们仅从社会伦理的层
而来考察是不全而的,得出的结论也是肤浅的甚
至是错误的。只有在充分了解道教内丹学的具体
行为模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
基础上,才能真正卉清全真教所制订的各条清规
戒律的出发l从和落脚l从,才能真正理解全真道十
所谓的“力一恶*为渝,的确切含义。
另外,宋代以后道教符派的不少法术的施
行也是以内丹**为基础的,即如白玉蟾所谓的
“内炼成丹.外炼成法”.如果不了解内丹学.显
然也很难对这些道教法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
说.不了解内丹学.就很难真正理解整个道教文
化。
内丹学作为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从中国哲学、中国文学
和中医学著作中即可窥见一斑。
中国哲学史主要就是儒佛道二教思想史.但
以往的中国哲学研究常注重儒佛却忽略了道教.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道教(不含道家)只有“形!fn
尸的方术!fn没有“形!fn上”的哲学思想。实际
上.以内丹**实践为依托Ifn发展成熟的道教内
丹学理论自成体系.比之儒佛两家的哲学思想步{
不逊色。宋以后儒佛道二家都倡心性学.道教内
丹心性学与宋明理学、佛教禅学交相辉映.常常
难分难解。
不少有影响的佛**和儒学大师都曾不同程
度地受到过道教内丹学的影响.如南朝著名僧人
慧思的《立愿誓文》中就有所谓“借外丹力修内
丹.欲安众生先自安”之说(剐。北宋理学的重要
代表人周敦颐的“太极图’,、邵雍的“先人易’,
均可溯源至内丹家陈拎的丹道易学思想。④南宋
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道教内丹学十分关注.曾
对丹经《周易参同契》和《*符经》进行过精心
校订和注释.甚至化名道十邹著述《周易参同
契考异》。明代理学大师工阳明也曾钻研过内丹
J货.其气臼货”理论不但与禅宗有关.也与内丹
J货有关.如他在答陆原静}J时就曾用自己的理论
来俭释内丹学:
来}J石:兀神兀气兀精.必各有寄藏发
生之处。又有真*之精.真阳之气。石石。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Ifn言谓之神.以其流
行Ifn言谓之气.以其凝聚Ifn言谓之精.安可
以形象方所求哉?真*之精.即真阳之气之
母;真阳之气.即真*之精之父。*根阳.
阳根*.亦非有一也。苟合良知之说明.即
儿若此类.铃可以不言Ifn喻。不然.则如来
} J所石二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
疑者一也汤。
道教内丹学对中国占代文学的影响非常广
泛.被列为中国占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
记》就是一部以小说形式阐述道教内丹学的特殊
“丹经”一一正如不少明清学者所言.《西游记》
中的各故事角色都有特定的内丹学含义.如孙悟
空(“心猿勺、白龙马(“意马勺、猪八戒(“木
母勺、沙悟净(“黄婆勺、佛(“兀神勺……唐
僧师徒西人取经过程的实质即一个人**内丹的
过程.《西游记》的宗旨就是阐扬内丹学.整部
《西游记》的情节结构完全是按阐述内丹学的需
要来安排的。但山」几现代文学界对道教内丹学缺
乏了解.以至对《西游记》产生了种种误解.JI
出现了许多所谓的不解之谜:《西游记》的主题
究竟是}I一么?为}I一么《西游记》的主角不是唐僧
却是孙悟空这么一个占怪角色?《西游记》为子I-
么要强调唐僧所取的真经都是“大乘”佛经.共
有5048卷.取经的过程也正好是5048人?
只有对内丹学有足够的了解.这些所谓的不解之
谜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
除《西游记》外.许多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也都与内丹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唐代
“诗仙”李白与道教的密切关系是大家公认的.
他曾亲自求仙访道.他的许多诗歌不仅有浓厚的
道家道教旨趣.更直接涉及内丹学.如他的《庐
山i',}-寄卢侍御虚):J-)):“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
入名山游……旱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二叠道初
成”一书。宋代文豪苏东坡与佛教和道教都有不解
之缘.他的《龙虎铅汞论》就是论述道教内丹学
的作品⑧。以《岳阳楼记》名扬人卜的范仲淹同
样钻研过内丹学.他的《鹤鸽人二肖‘)都是直接
阐述内丹学的.如其中的这一首:
人人都说水中金.尽向儿铅池内寻。谁
识全凭真火制.水重半斤火半斤。一丹夜.
十一辰.风火连人不暂停。太上当年分明
说·炼铅如粉又如尘43j
明代《封神演义》中有许多关」几内丹学的内
容.其作者显然也对内丹学有较深入的了解.以
至海外学者柳存仁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其作者就是
著名道教内丹家陆西星。明清时期的《绿野仙
踪》、《聊斋志异》、《二言》、《一拍》及其它不少
小说、传奇、传记中均不乏有关内丹学的描写。
近代武侠小说作家还珠楼主同样对内丹学有所研
究,其著作《蜀山剑侠传》中的不少剑仙、侠客
的非儿木领的描写显然是在内丹学理论基础之上
加以改造If1J成。现代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人金庸先
生更直接把著名道教内丹家工重阳、丘处机、张
二1几等搬进其小说中,使他们成为一代大侠或武
J货宗师。从金庸小说中我们不难确定,金庸先生
肯定仔细研读过不少道教内丹学经典,他所描绘
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内功”的主要渊源正是道教
内丹学。毫无疑问,没有内丹学的直接影响就没
有如今脍炙人口的金庸小说。
中国自占即有“医道同源”之说,“医”指
传统的中医,“道”指包括内丹学在内的道教。
因为“医”和“道”都以长生为要旨,这一者起
源具有同一性,在旱期常常难以截然分开。道教
内丹学与中医在理论上更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
一者都把《黄帝内经》作为经典。从总体上看,
我们虽不能说中医的理论是来自」几道教内丹学,
但有理山相信一部分中医理论应与内丹学有直接
关系。例如中医和内丹学都承认人体经络*位的
存在,有所谓“奇经八脉”之说,如明朝名医李
时珍的《奇经八脉考》:
八脉散在群}J者,略If1J不悉。医不知
此,同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
医If1J知乎八脉,则十一经、十五络之大旨得
矣;仙If1J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北幽微
之窍妙得矣姚。
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经络*位是怎样被发现的
呢?李时珍认为就是来自J几内丹家的内视实践:
八脉俱属*神,闭If1J不通,唯神仙以阳
气冲开,故能得道。……**(即内丹家张
伯端-一笔者注)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
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
之,其言必不谬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时珍对道教内丹学是非
常推崇的,以至当医}J所载的经脉与内丹}J略有
不同时,他认为应以内丹J为准。
另外,历史上有不少名医同时也是道十或是
虔诚信仰道教之人,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邀等
等,从他们的著作中看,他们都通晓内丹学,他
们的一些高超的医术和养生术实与内丹学有着不
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总之,内丹学是道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中国宗教、哲
J货、文学、中医等传统文化均有不容忽略的重要
影响,它甚至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积淀和渗透到了
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意识之中,以至今人人们的
不少日常用语都打上了内丹学的烙印,如所谓
“伤精费神”、“脱胎换,冲,、“兀神出窍”、“出神
入化”……等等。中国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宗教
徒、哲学家、文学家和中医学家都曾与内丹学发
生过千摊力一缕的联系,他们虽不一定就是内丹
家,但他们的的思想行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
内丹学的影响,因此,只有对内丹学有足够的研
究和认识,才能全而深入地研究他们的作品,从
If1J才能正确理解许多重要的中国文化。
道家结丹是什么
结丹 分内丹和外丹
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其理论思想与中医思想不谋而合,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高质量生活状态,其**步骤是“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见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金丹大道了。资料来源于玄珠内丹介绍。
内丹修行就是积聚能量疏通自身经络,练功时间越长,正气越多,病、邪、秽气等不干净气态自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而内气充盈,病气无存,达到神清气爽高精神状态,继续修行能量互相感应形**体生物场,尤其是练功时候这个生物场会无限制扩大,与宇宙不断重叠,直至合一, 这就是道家内丹说的天人合一,此时念的咒语会跟波一样随时来影响宇宙,这时人处在自身的生物场中无比的舒服愉悦,身心达到极好的调整。 丹 原指用[1]铅汞等矿物炼制而成的红色或丸状的药物,被认为服之能长生不死,羽化成仙。据称,道教信徒炼制这种理想中的长生不死药的过程,须经“七返九还”,最后复归于“道之初始”,故称“还丹”,《周易参同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又此丹以金(实为铅、汞)为主要原料,故称“金丹”,并取“金性不朽败”之义,以喻还丹能令人永生不死。
[2]亦称“还丹”、“金丹”、“内金丹”、“大丹”,为道教重要的炼养方术。内丹是指在人体内炼成的长生不死药,其所需原料精、气、神,亦用外丹术语喻称铅汞,其炼制过程亦如外丹之经七返九还而复归本初之道,故亦称还丹、金丹。张伯端《金丹四百字》释云:“以火(喻神)炼金(喻气),返本还源,谓之金丹也。”
其实你还要了解丹法 天元丹法 地元丹法 人元丹法 等等 这些丹法若是没有师傅教授 最好不要修习 德行不足 亦不要修习 心性不纯 否则易有危险 言尽于此
我国的主要宗教有哪些
***教、佛教、**教、天主教、道教。
1、***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2、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民众一向不满。
3、**教是对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
4、天主教(catholic)是**教的三大派别之一,亦称公教、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
传说**教是公元一世纪,由耶稣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创立的。公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发布“米兰敕令”后,**教才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5、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内丹是什么
内丹,内指身体内部,丹指人体精气神结合而成的产物。
内丹是什么?
内丹术 内丹术是道家重要的一种**方法。内丹术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以人的身体为鼎炉,**“精、气、神”等而在体内结丹,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至人”、“圣人”的**境界,以及「提挈天地,把握*阳,呼**气,**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积精全神」、「移精变气」等**、疗病方法。「移精变气」可以看作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一类的方法。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著作《道德经》中即有“归根复命”的内炼学说,“或嘘或吹”、“绵绵呵其若存”的吐纳**,又讲述了“长生久视”的理想。《庄子》中亦有「心斋」、「坐忘」之类的内炼方法 。
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为丹法之祖书。东晋葛洪是金丹道教的理论家与实践者。他认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极。《抱朴子?金丹篇》说:“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
“内丹”一词最早见于题为东晋许逊的《灵剑子》:“服气调咽用内丹”。南北朝梁代南岳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禅师《立警愿文》中说到:“我今入山修习苦行,忏悔破戒障道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敌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左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常得经修行诸禅,愿得深山静处,神丹药修此愿,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这是最早将外丹、内丹明确划分开的一处著作。
隋朝时,道士苏元朗进一步提出“性命双修”一说,强调心身的全面锻炼,进一步推动了内丹术理论的发展。
唐朝与五代,是内丹之道发展的关键时期,李筌、张果等注解《*符经》,钟离权著《灵宝毕法》,吕洞宾传钟离权丹道,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陈抟著《指玄篇》,作《太极图》、《无极图》,使内丹之道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完备。
至宋元内丹派问世,把《道德经》、《*符经》作为内丹祖书。北宋张伯端称“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作《悟真篇》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融老子内炼思想于《悟真篇》内丹术中。《悟真篇》还强调要炼内丹,必先积功德:“德行修逾八百,*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张伯端所传丹法,其继承系统为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形成丹道的流派称为南宗。 另有王重阳开创道教全真派,称承钟吕之真传,**亦以内丹为首务,主张性命双修,明心见性,以修性为先。王重阳所传流派称北宗。以后又有元代李道纯所创中派;明代陆潜虚所创东派;清代李涵虚所创西派。另外据说还有不少隐传的内丹流派。古时内丹术的传授大多师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难了解。
关于内丹**的阶次,各家方法有差,一般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几个阶段。元代陈致虚《金丹大要》卷四曰:“是皆不外神气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逆则生丹。何为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金丹大要》还说:“求于册者,当以《*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
内丹术对现代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
德国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曾率先用西方心理学的概念—意识与无意识—来阐释内丹学的识神和元神范畴,并认为“性”就是意识与无意识,而“命”与生理之本能密切相关。西方荣格精神分析学旨在消除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对立,荣格(Jung)曾用集体无意识理论理解了内丹学著作《金华宗旨》(《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中的超越现象,视之为一种无意识的表征。
史**载,内丹家多高寿,如《宋史》载:吕洞宾“ 年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陈抟寿长118岁,张无梦99岁,张伯端96岁,石泰136岁,薛道光113岁,陈朴、刘海蟾、施肩吾、蓝元道、陈楠、白玉蟾等内丹家都达到高龄。
关于清净孤修派丹法的步骤,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筑基入手功夫,称为道术筑基阶段主要是补足全身生理机能一亏损,同时初步打通任督和三关的径路,直至气通、全身经络通畅,达到精满、气足、神旺,为内丹仙术作准备。第二阶段为炼精化产,称为初关仙术 ( 百日关 ) 。这段**以元精为药物,包括调药、采药、封炉、炼药、止火几个步骤,属小周天功夫。第三阶段为炼炁化神,称为中关仙术 ( 十月关 ) 。这段**先要经过“大死七日”的入圜 ( 释教称坐关或闭关 ) 过渡步骤,随之“采大药”、“养胎”,进入无为的入定功夫。第四阶段为炼神还虚,称作上关仙术 ( 九年关 ) 。炼神还虚纯为性功,约九年,前三年神超内院、哺*温养;后六年调神出壳,直至虚空粉碎,合道成仙。下、中、上三关仙术各约需百日、十月、九年等时日。 但亦因人而异。今依《上品丹法节次》简述如下:
( 一 ) 炼己存诚。其要诀为惩忿窒欲、虚寂恒诚;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虑,即归中宫祖窍,养自我本来一点灵光,常应常静,二年三年,积久益善,促开玄关一窍。
( 二 ) 筑基培药 . 其**为择地入圜,身心意不动,收摄精气神三宝归于中宫,时时觉照 . 刻刻规中 . 借假修真,以玄关一窍立基敛藏神炁,行抱元守一之诀。此法纯熟,更复坐忘内视,行凝神入炁*之功,活子时至元阳生,勃然机发,于恍惚杳冥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龙生于离,虎生于坎,当虚极静笃之时,将元神沉于羔* . 听其自呼自吸,采有气无质之壬水 ( 坎中真阳 ) ,以真意摄入中宫,与离中真*会合。
( 三 ) 坎离交靖。其**要心息相依,身心不动,神羔凝结,于虚极静笃中,忽觉海底蠕动有光透出,似初三新月 . 或如粟如珠,照在腹部,乃金炁初现之象。而后以真意引药穿尾间,经夹脊,透玉枕,入泥丸,游九宫,自上腮滴下鹊桥,似醒酗甘露,沿赤道复归炁*,行归复法,为胎息入手功夫。
( 四 ) 采药归鼎。丹家于虚寂杳冥、渊默混沌之际,顿起雷声如裂帛,丹田火热,两肾汤煎,即将药物聚于海底,以真意引转尾间,雷声轰轰透过三关,翁聚泥丸宫。此时月窟风生,绛宫月明,两眉间内涌圆光,药物不知不觉由鹊桥下重楼,凉如冰片薄荷,沁人心脾,送归土釜。此为炼取谷神之法,取坎填离之功。
( 五 ) 周天火候。丹家循任督运小周天炼药,自子时至巳时进阳火,应乾之策二百一十六数,除去卯时沐浴三十六策不用,实行一百八十息。自午时至亥时退*符 . 应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数 . 除去酉时沐浴二十四策不用,实行一百二十息。连同沐浴六十息,闰余二十四息,合计三百八十四息,故日周天息数微微数。丹家须于平时调准,临炉炼药之际,只要心息相依,自然运用,不可唱筹量沙,刻意追求。小周天功成,得玉液还丹,补足后天破漏亏损,复归童真之体。
( 六 ) 乾坤交靖。丹士行足周天火候,填回先天乾坤之位,于凝神大定之中,勃然机发,玄关一窍大开,顿觉虚灵空朗,进入齐天地、泯人我、混混冥冥的境界。此时先天炁复,凝为大药,一点落黄庭,遍身酥绵畅快,只觉圆陀陀、光灼灼,如珠在玉盘,为虚灵独露的金液还丹。
( 七 ) 十月养胎。神炁凝结为圣胎,又名婴儿,须洗心涤虑、绵密寂照、常定常觉,如龙养珠,如鸡抱卵,暖气不绝,始得灵胎日渐坚固。十月养胎是大周天炼羔化神功夫,其火候要炉里自温温,镇日玩真空,念不可起,意不可散,十个月如一日,方能神全胎化。十月养胎为入定功夫,如遇丹田火热,可存想两眉间有一黑球如碗大,收摄入神室,其热自退。
(八)移神换鼎。头部泥丸宫,又名天谷,乃阳神本宫。灵胎纯为先天凝结之阳神,乃人之法身,婴儿现象,须出其胞,由下田炁*移至泥丸宫,行炼性之功。阳神能超越时空障碍,透金穿石,隐显随心。移神天谷后,丹士应端拱无为、正位居体、寂以定之、慧以镇之,继行入定之性功。
( 九 ) 泥丸养慈。泥丸为全身至清至灵之地,上应太空之镇星,丹家法天象地,以真心合天心,要居尘出尘,须入尘磨炼,静以养慧,动以炼慧。法惟冥心寂定,诀在一“诚”字,诚于静者神自明,诚于动者性自彻,天下无撇不下之凡情,无识不破之物理,乃由诚而明之性功。丹家于此际,静极生动,定极生慧,开发出人体潜能,得大智慧、大神通。
( 十 ) 还虚合道。内丹学炼至阳神脱体,未为究竟,躯体仍在,终难脱生死。丹家于具神通后,不可常动不还、用慧神疲,更应于群动之中 . 独抱静观自得之趣,一如得鱼而忘荃,行物我无间的还虚功夫。便进一步,粉碎虚空,真幻两忘,道合自然,神证太虚,与天地同其阖辟循环,浑化与无垠,动与天俱,静与天游,则为天仙功成。
清净丹法的步骤在《大成捷要》、《伍柳仙踪》中记载详而且明。此处所述《上品丹法节次》可视为各派丹法之总纲,非止清净派而已。下面再据仇兆鳌《悟真篇提要》,简述*阳双修派的丹法:
( 一 ) 凝神定息。男女双修功夫,亦要把凝神定息的踵息术贯彻始终。其诀要万缘放下,心息相依,虚极静笃,一念规中,行玉液炼形之功。
( 二 ) 运气开关。其法有积气开关与聚气开关之别;积气开关功迟,聚气开关功速。开关为得药作准备,欲采药上运,必须关路通畅。积气开关乃贯通任督二脉的逆转河车功夫。聚气开关续死用女鼎薰蒸,外提**,蛇婴含吐,使管通关透。
( 三 ) 保精炼剑。元精坚固,则剑锋刚劲;锻炼有方,则剑气通灵。剑要刚、通、灵;金水相资,刚柔迭用,屈伸如意,呼之立应,则可明强弱而出入,用提吸以回阳,或侧身修道,或颠倒行功,顺逆皆可用之。
道家功的内丹
在唐代以前,道教主要是以外丹来实现肉体的不死和飞升。唐代之后,外丹衰落而内丹逐渐兴起,炼气结丹成了道教教士主要修练**以及追求的最高目标。道教的内丹功把炼气结丹分为四个**阶段:A、筑基。即练好身体,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炼丹创造基本的条件。B、炼精化气。即将精与气合炼而成气,达到三归二。C、炼气化神,即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达到二归一。D、炼神还虚,即练一还无达到与道合真的最高境界。道教传说内丹术练到这种境界,就能在体内产生形状大如鸡蛋、光辉灿烂的金丹。内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级、最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