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种果树有什么用途吗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落叶果树生产及其重要性是怎么样的?(落叶果树栽培学)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落叶果树生产及其重要性是怎么样的?
作为果树的一大部分,落叶果树生产也具备上述几大重要作用,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从表1-1-2我国落叶果树产量增长情况(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果农发展果树的积极性)也可对其重要性略窥一斑。
表1-1-2 我国几种落叶果树产量增长情况
苹果树枝能做什么,或者有什么用途。。
1、苹果树木材可以用来做烤炭材料,如木烤鸭;是落叶乔木,通常树木可高至15米,但栽培树木一般只高3-5米左右。树干呈灰褐色,树皮有一定程度的脱落。
2、也可以用来做小型家具,其硬度适中、颜色暗红、木质细腻,但易开裂变形且新鲜木材容易生虫,需要*干两年以上测试开裂情况后才能制作;
3、还可以用来做工艺品的雕刻。苹果树的直径太小且节眼太多,不能作为实木地板原料,但可以作为杂木买个纤维板厂,剥皮去糖后作为纤维板原料。
扩展资料:
光合效能的高低与新梢生长的动态,与枝条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长枝,有较大的光合生产能力,所制造的光合产物除满足本身消耗外,还能回流供给其它**应用。这类新梢输导组织发达,生长健壮,叶面积大,光合能力强,既是有机营养的制造者,又是树体营养的调节者。
但这类枝及叶片建造期长,停止生长晚,前期是消耗性生长,在其停止生长以前,叶片的光合产物,只能满足其本身的需要,而不外运,旺长期有时还夺取下部附近枝梢的营养,以致影响下部中短枝的发育和花芽的形成。
中枝,新梢及叶片建造时间短,光合日数较长,营养物质在花芽分化期主要供给顶端花芽及腋花芽的形成。花芽停止分化后,营养物质可运到母枝及根中,因此中枝有季节性的调节作用,但输出量不如长枝。
短枝,短枝的光合能力差异较大。大叶短枝,光合能力强。小叶短枝光合能力弱,有的要依赖外援维持生活。在果实迅速生长期还要少量供给果实的需要。
大叶短枝,由于停止生长早,功能期长,积累营养水平较高,有利于花芽的形成,是盛果期树的主要结果枝类。
果台副梢的光合产物,除满足本身需要外,主要供给果实需要。生长强旺的果台副梢也会夺取下部的营养,引起落花落果。果实在发育初期也有较大的光合能力,但还要依靠短枝和果台副梢供给营养。
我国果树栽培的发展简史是怎么样的?
我国是世界上果树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据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考证,远在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采集栗、榛等果树的果实为食用;在我国最早的文献《诗经》一书(公元前1000年)中,对原产我国的桃、李、梅、杏、榛、栗、枣等果树的栽培也均有记述。从而可以断定,我国果树生产至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大约在二千年前的秦汉时代,我国果树栽培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如《史记·货殖列传》写道:“秦汉千树栗,安邑千树枣,淮北荥阳河济之间千树梨,蜀汉江陵千树桔,其人与千户侯等”,充分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栽培枣、栗、梨、柑桔的盛况。到了唐宋以后,我国果树的种植规模更为扩大,品种更为丰富,记载更为详尽。如公元1178年,宋代韩彦直写的《桔录》,首次明确地将当时我国的柑桔划分为27种,其中柑8种,桔14种,橙5种,并叙述了柑桔的嫁接、砧木的选择、防治病虫害及收藏加工等技术,这可谓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柑桔品种分类的科学著作;宋代在《荔枝谱》中也记载着我国荔枝有69种,还着重描绘当时福州栽培荔枝的盛况:“福州种植最多,延施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一家之有,至于万株”。所有这些,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遗产。
我国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的另一见证是,目前全国各地尚保存着不少珍贵的古老树。如山东莒县发现有三千余年的银杏树;福建莆田县有一千二百年的荔枝树;山西、陕西有一千年的酸枣树;浙江、云南有数百年至上千年的老梅树;四川省有三百年至四百年的柑桔树,等等。这些古老果树,已成为我国宝贵的历史文物之一,对研究我国果树栽培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果树栽培虽有悠久历史,但是**战争以后,由于帝国**的侵略,使得我国果树栽培业一蹶不振。特别是国民***派统治时期,大量外国果品源源输入中国,占据我国水果市场。据统计,每年仅从美国进口的苹果、柑桔和葡萄干,价值多达300万白银。在外国水果的冲击下,我国果业生产几乎濒临破产。到1949年,全国水果总产量只有2400万担。
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十分重视发展果业生产。首先,组织领导全国各省、区开展果树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果树生产的一系列发展规划。提出了“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的正确方针,并采取各种有效的经济和技术措施,先后在丘陵、山地、沙荒地、盐碱地及海涂上建立起苹果、柑桔、葡萄等各有特色的果园,扩大果园面积。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果品购销政策放开,果农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我国果树种植发展迅速。迄止1985年,全国果园面积达4104.4万亩,比1952年的1026.6万亩增长3倍。其中,苹果园增长27.2倍,柑桔园增长14.5倍,葡萄园增长9倍,梨园增长2.1倍。从产量看,1985年全国果品总产量为23278.8万担,比1980年增长71.3%,平均每年递增11.4%,若与1952年相比,增长3.76倍。这不仅对繁荣城乡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使我国由果品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跃为世界上果业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
苹果树的用途
苹果树春季观花,白润晕红;秋时赏果,丰富色艳,是观赏结合食用的优良树种,在适宜栽培的地区可配置成“苹果村”式的观赏果园;可列植于道路两则;
苹果树树干通直,树形高大,在干瘠、严寒之地常呈灌木状,有用作绿篱者。又因其老茎残根萌芽力强,可自野外掘取制作盆景。
苹果树不仅可以释放氧气,而且它的枝干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木材,在街头绿地、居民区、宅院可栽植一、二株,使人门更多一种回归自然的情趣。
扩展资料:生长习性
苹果树能够适应大多数的气候,在南北纬35-50度之间是苹果生长的最佳选择。苹果需要1000-1600的单位热量和120-180天的无霜冻天气。
白天暖和,夜晚寒冷,以及尽可能多的光照辐射是保证优异品质的前提。苹果能抵抗零下40°C的霜冻。开花期和结实期,如果温度在-2.2 ℃至-3.3 ℃之间,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与其它落叶作物相比,苹果开花较迟。因此减少了遭受霜冻的概率。然而对于某些品种和地区,那里的霜冻影响则更为明显,因而一套有效的抗霜冻体制是必要的。最适合pH值6.5,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
苹果树有什么作用?
砸牛顿!!!!!
果树设施栽培有什么意义?
果树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产物,因其符合“三高”农业的要求而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 设施栽培在人工控制环境的条件下,生产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可使土地的利用率成倍提高。设施栽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还可进行立体化生产,充分利用空间,如果树和草莓间作可以做到上层果树不占地,下层草莓不占天;利用果树空间栽植矮秆作物,尤其是与蔬菜设施栽培结合起来,能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外,由于设施栽培冬季可以生产,改冬闲为冬忙,使劳动力资源也得到充分的利用。
2.周年供应新鲜果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对水果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果供应的淡季,只靠贮藏的少数几种水果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在设施条件下,可以人为地控制环境条件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不仅可使一部分水果提早成熟或延后采收,还可使一些果树作物四季结果,周年供应。如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可使樱桃、杏等在3~4月份成熟;可使桃、李在4~5月份成熟;草莓和葡萄可一年四季结果。
3.提高经济效益 设施果树栽培的目的是以淡季水果供应为目标,因此同露地栽培相比,其经济效益要高得多。温室草莓产量按每667米21000千克计,春节前上市,15元/千克,仅草莓一茬可收入15000元,草莓收后种一茬蔬菜等作物,还可收入几千元。其他果树也一样,如葡萄不仅可一年四季收获,还可与草莓等作物间作。杏能在3月份上市,桃能在4月份上市,其每千克的价格都要比露地高5~6倍以上。
4.预防自然灾害 利用设施条件,如荫棚、遮阳网等进行遮阳、降温、避雨,能克服**气象环境给果树生产带来的影响,显著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5.扩大果树种植范围 通过人为地控制环境,可使一些热带和**带果树向原产地以北迁移,使温带果树向寒带地区迁移,使其种植的地域范围大大扩大,使北部地区也能有充分成熟的南方鲜果供应市场,丰富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