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李适有什么功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中后期,有一个皇帝是李适,这个“适”该怎样读?(李适怎么读)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唐朝中后期,有一个皇帝是李适,这个“适”该怎样读?
适发音为Kuò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唐朝宰相李泌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生平有什么事迹呢?
李泌是一个能力十分出众的人,他曾多次入朝为官却又因*臣的陷害而一次次归隐山林。李泌在幼年时期便因为聪慧而声名远播,还拥有“神童”之名。李泌七岁那年便因才情出众而受到唐玄宗的关注并因此得到召见。期间唐玄宗还曾让人出题为难李泌,但是李泌不但没有被难住,还给出了一个十分令人满意的答案。为此唐玄宗对李泌赞赏有加,还吩咐李家要好好培养李泌。
在李泌成长过程中,不少朝臣都对他十分关注,其中包括张九龄、张说等人。待成年之后李泌以一篇名为《复明堂九鼎议》的文章再次引起唐玄宗对他的关注,随后他便奉唐玄宗之命教导太子。当时杨国忠仗着君宠在朝中肆意妄为,李泌对他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为此还曾写诗嘲讽过杨国忠。杨国忠因此十分不喜李泌,故而在唐玄宗面前诬陷李泌有诽谤朝廷之举,李泌也因此退出朝廷隐居于山林之中。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趁乱即位,成为唐肃宗。唐肃宗刚一即位便差人前去寻找李泌,待找到李泌之后便想授予他官职。但是李泌却不愿入仕,最后只以宾客身份辅佐肃宗。而肃宗对李泌的器重则引起了李辅国等朝臣的嫉妒,最后在李辅国等人的陷害下李泌再次选择归隐。待唐朝君王再一次发生变更,新登基的唐代宗又一次差人将李泌请回朝堂。此次回归朝堂之后李泌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但是不久之后便因元载等人的排挤而被改派至其它地方任职。
待元载过世之后代宗本想将李泌召回,但是李泌不肯受命,而是一直在外地对代宗进行辅佐。待唐德宗即位之后才又一次回到朝堂并被授予宰相一职,之后李泌便辅佐唐德宗改善内政,抵御外敌,协助唐德宗创造了“元和中兴”。
驻颜祛皱有什么金方?
中医认为,容颜衰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出现皱纹,其主要是由于肾精虚衰,脾胃虚损,生化之源不足。脏腑、皮肤等组织**,失于精血的濡养,故出现衰老。此外,饮食失节、劳逸过度、情志失常等均可导致五脏亏虚,机能失调而出现早衰。预防治疗当以补益肾精、滋养气血为主。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
(一)内治方【方一】纯阳红妆丸【来源】《普济方》【组成】补骨脂、胡桃肉、葫芦巴各120克,莲肉30克。
【功效】温肾助阳,润肤除皱。
【制法】诸药共研细粉,以酒相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以酒送下,每日1次。
【方二】容颜不老方【来源】《奇效良方》【组成】生姜5000克,大枣500克,白盐60克,甘草90克,**、沉香各15克,茴香120克。
【功效】悦泽容颜,抗老除皱。
【制法】上药共捣粗末,和匀。
【用法】每服9~15克,清晨煎服或沸水泡服。
【方三】山药丸【来源】《和剂局方》【组成】赤石脂、茯神、巴戟天、山茱萸、牛膝、泽泻、熟地黄、干地黄各30克,山药60克,五味子180克,肉苁蓉120克,杜仲、菟丝子各90克。
【功效】补益肝肾,益精填髓,驻颜延年。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30丸,食前温酒下。
【方四】神仙驻颜延年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熟地黄、干地黄、甘菊花、天门冬各500克。
【功效】润肤泽面,驻颜抗老。
【制法】天门冬去心焙干,捣诸药为散。
【用法】每服12克,空腹服,温酒送下。
【方五】仙术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干姜9克,大枣100枚,杏仁40克,甘草80克,盐100克,苍术300克。
【功效】调和脾胃,美化容颜,益寿延年。
【制法】干姜炒至皮黑内黄;大枣去核;杏仁去皮尖,麸炒,捣烂;甘草蜜炙;盐用火炒;苍术去皮,米泔水浸泡,以火焙干;上药除杏仁外共研细末,后加入杏仁,备用。
【用法】每服3克,饭前开水送服。
【方六】胡桃丸【来源】《御药院方》【组成】破故纸、杜仲、萆薢、胡桃仁各120克。
【功效】补肾助阳,驻颜润肤。
【制法】将前3味药捣烂、过筛、为细末;另捣胡桃仁成膏,入药末和匀,再捣1000次,成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或淡盐水送服。
【方七】菊花延龄膏【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新鲜菊花瓣适量。
【功效】润肤驻颜。
【制法】取新鲜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再熬,熬至浓汁为止。然后兑少量蜂蜜收膏。
【用法】每次12~15克,白开水冲服。
【方八】养心延龄益寿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茯神、当归、干地黄、酸枣仁、枳壳各18克,柏子仁、丹参、酒白芍、牡丹皮各15克,栀子、酒黄芩、陈皮各12克,川芎、野白术各6克。
【功效】美容驻颜,安神。
【制法】先将柏子仁、野白术、枳壳、酸枣仁分别用火炒过,当归、黄芩酒炒,干生地黄用酒洗。然后将以上药物研为极细粉末,炼蜜制成绿豆大的小丸,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12克,用白开水送服。
【备注】此方为清宫御医庄守和、李德昌专门为慈禧太后所拟的长寿驻颜方。
【方九】红颜酒【来源】《万病回春》【组成】胡桃肉(捣碎)、小红枣(捣开)各120克,杏仁(泡,去皮尖,煮四五分钟,晒干,研碎)30克,白蜜100克,酥油70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用好白酒1000毫升,先以蜜、油溶开入酒,随将3味药入酒内浸泡7日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饮1~2盅。
【方十】熙春丸【来源】《随息居饮食谱》【组成】枸杞子、龙眼肉、女贞子、*羊藿(去毛边)、绿豆各100克。
【功效】泽肌肤,去皱纹。
【制法】将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
【用法】早晚各服1丸。
【方十一】瓜子散【来源】《中药大辞典》【组成】西瓜子仁150克,白杨柳皮(或橘皮)60克,桃花120克。
【功效】润肌,容颜,去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日3次,每次饭后用米汤调服1匙。
【方十二】随心变化美人方【来源】《驻颜有术偏验方》【组成】冬瓜仁150克,梨花120克,玫瑰花、荷花各60克,橘皮10克。
【功效】润泽肌肤,去皱纹。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
【用法】每于食后服3次,每次3克。
【方十三】黄芪丸【来源】《妙药宝鉴》【组成】黄芪(锉)、肉苁蓉(酒浸切焙)、人参、防风(去叉)、桂(去粗皮)、桔梗(炒)、牛膝(酒浸切焙)、白术、芍药、白茯苓(去黑皮)、天雄(*裂去皮脐)、附子(*裂去皮脐)各30克。
【功效】润泽肌肤,除皱。
【制法】上12味捣碎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
【方十四】脂桃膏【来源】《寿世传真》【组成】补骨脂(拣净,黄酒浸一日,蒸熟晒干,为末)300克,胡桃肉(温水泡去皮,捣如泥)600克,蜂蜜(白者更佳)500克。
【功效】润泽去皱。
【制法】先将蜂蜜入锅内煎1~2滚,以前2味入蜜内搅匀,收瓷罐内。
【用法】每饭前空心,酒调200毫升服。如不饮酒,用滚水也可。
【方十五】卫生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当归、白芍各200克,黄芪400克,炙甘草50克。
【功效】润泽容颜,除皱。
【制法】锉散。
【用法】每服20克,水煎服。
【方十六】回阳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牡蛎(煅)、干姜(*)各250克。
【功效】悦泽肌肤,去皱纹。
【制法】为细末,姜汁煮半夏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空腹温酒下20丸。
【方十七】久服颜如童子方【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枸杞根100克,生地黄30克。
【功效】延年驻颜。
【制法】上2味,捣筛。
【用法】每日空腹酒服6克。
【方十八】延年悦泽方【来源】《养颜与减肥自然疗法》【组成】茯苓1500克,菊花750克。
【功效】健脾养血,润肤驻颜。
【制法】茯苓、菊花捣细为末,以炼成的松脂拌和为丸,如弹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服1丸,日2次,以酒溶化后服用。
【备注】凡有*虚火旺,症见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者,应慎用。
【方十九】仙莲丸【来源】《援生四书》【组成】莲花210克,藕240克,莲子270克。
【功效】健脾补肾,活血驻颜。
【制法】将上药用砂锅蒸熟,晒干,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每服10克,日3次,开水送下。
【方二十】乌麻驻颜散【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乌麻适量。
【功效】抗老驻颜。
【制法】将乌麻用水拌令匀,勿使太湿,曝干,九蒸九晒,捣去皮做末。
【用法】每次6克,空腹温水送下,每日3次。
【方二十一】慈禧太后驻颜方【来源】《御香飘缈录》【组成】珍珠适量。
【功效】悦色驻颜。
【制法】研为细末。
【用法】一小茶匙,以温茶水送服,10日1次。
【方二十二】三台益寿膏【来源】《遵生八笺》【组成】白术1000克,苍术、黄精各500克。
【功效】悦泽颜色,驻颜。
【制法】煎汁熬膏。
【用法】每服15克,白开水调下,或含化。
【方二十三】苍术木瓜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苍术(米泔水浸5宿,焙末)500克,木瓜(蒸烂去皮核)1枚。
【功效】驻颜却老。
【制法】木瓜研如糊,拌苍术末,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盐汤送下。
【方二十四】地仙膏【来源】《圣济总录》【组成】萆薢、防风、白蒺藜、狗脊、乌药、*白附子、*附子、赤小豆、地龙、炒骨碎补、炒茴香子、羌活、*天南星、炒黄芪各25克,肉苁蓉(酒浸,焙)、牛膝(酒浸、焙)、何首乌(去黑皮)、炒川椒、覆盆子各50克,木鳖子(去壳)15克。
【功效】壮筋骨,润肌肤,去皱纹。
【制法】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20丸,空腹食前盐汤或茶酒任下。
【方二十五】老鸦丹【来源】《杨氏家藏方》【组成】枸杞子、巨胜子、菟丝子(酒浸)、覆盆子、当归(焙)、熟干地黄(焙)、干山药、白茯苓(去皮)、白芍、白术、炒白蒺藜、牛膝(酒浸1宿)、香白芷、延胡索、荜澄茄各50克,炒破故纸10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经无灰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或盐汤下。
【方二十六】石菖蒲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石菖蒲、人参、防风、白茯苓(去黑皮)、茯神(去木)各75克,柏子仁、杜仲(去粗皮,炙)、百部、山茱萸、炙甘草、炒五味子、贝母(去心)、丹参各50克,生干地黄(焙)、麦门冬(去心)各100克,远志(去心)25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服1丸,空腹,食前开水嚼服。
【方二十七】何首乌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何首乌(米泔水浸1宿,去黑皮,焙)500克,赤芍药、牛膝(酒浸1宿,焙)、熟干地黄各200克。
【功效】壮筋骨,润肌肤,去皱纹。
【制法】上药共捣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温酒或米酒送下。
【方二十八】冬瓜子丸【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冬瓜子60克,天门冬90克,藁本、远志、杜衡、白芷、当归、车前草、云母粉各30克,柏子仁、细辛、橘皮、瓜蒌仁、白石脂各15克,铅丹3克。
【功效】润肤抗皱。
【制法】上药晒干,研为细末,用筛筛过,再将筛取之极细末用白蜂蜜揉合成丸,每丸如黄豆大小。
【用法】用温开水吞服5~10克,每日2次,饭前服用。
【方二十九】慎火草散【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慎火草、白石脂、禹余粮、鳖甲、干姜、细辛、当归、川芎、石斛、芍药、牡蛎各100克,黄连、蔷薇根皮、干地黄各200克,熟艾、桂心各5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服2克,温酒送下,每日3次。
【方三十】调中沉香汤【来源】《和剂局方》【组成】沉香100克,白豆蔻仁、木香各50克,炙甘草0.5克,生龙脑5克,麝香2.5克。
【功效】润肌肤,去皱纹。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服5克,生姜、盐少许,沸汤食后服用。
【方三十一】悦泽玉容丹【来源】《食宪鸿秘》【组成】桃花瓣(*干)20克,瓜子(去油)150克,橘皮6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服。
【方三十二】延生护宝丹【来源】《御药院方》【组成】菟丝子(酒浸,去末)150克,肉苁蓉(酒浸,焙)、蛇床子(水淘净,用枣100克同煮,枣熟去枣,焙)200克,木香、**、南*香(另研)各250克,白龙骨(茅香50克同煮1日,去茅香,裹井中浸1宿)、鹿茸、炒桑螵蛸、炒莲实肉、干莲花蕊、葫芦巴(微炒)各50克,麝香(另研)10克。
【功效】润泽肌肤,去除皱纹。
【制法】上药除*香、麝香、菟丝子外,同为细末。将菟丝子末浸药酒2000毫升,文武火熬减半,入荞麦面50克,以酒调匀下膏子内搅匀,次下*香、麝香,搅如稠糊,入酒少许,与前药末和成剂,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旦以温酒入炒盐少许送下。
【方三十三】神仙巨胜子丸【来源】《古今图书集成》【组成】巨胜子(焙)100克,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各200克,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枣仁、炒破故纸、柏子仁、覆盆子、鸡头实、广木香、莲花蕊、巴戟天(去心)、肉苁蓉(酒浸3日)、牛膝(酒浸)、天门冬(酒浸)、韭子、官桂、人参、茯苓(去皮)、楮实子、*天雄、莲肉、川续断、山药各50克,菊花40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上药共为末,春夏炼蜜,秋冬蒸枣肉,入胡桃肉10个捣泥,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
【方三十四】仙传种子蒋酒【来源】《鲁府禁方》【组成】白茯苓(去皮)500克,红枣(去核)250克,胡桃肉(去皮)300克,白蜂蜜3000克,黄芪(蜜炙)、人参、白术、川芎、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小茴香、枸杞子、覆盆子、陈皮、沉香、木香、官桂、砂仁、甘草各75克,*香、没药、五味子各15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锅内熬滚前4味,搅匀,再以微火倾入瓷坛,加高烧酒15000克,糯米白酒5000克。余药共为细末,入坛和匀,笋叶封口,外面固封,入锅内大柴火煮2炷香时间,取出入土中3日去火气。
【用法】每日早晚,适量饮数杯。
【方三十五】西岳真人灵飞散【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云母粉500克,茯苓400克,钟*粉、柏子仁、人参、续断、桂心各350克,菊花750克,干地黄600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生天门冬9500克取汁搜药,铜器中蒸120升黍米下,米熟曝干为末。
【用法】每服2克,日1次。或取42克,白蜜和捣杵,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7丸,日3次。
【方三十六】瓜蒌粉膏【来源】《秘术海》【组成】瓜蒌粉90克,杏仁(去皮)30克,猪胰1具。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将上药共研如膏。
【用法】每晚洗面后涂之。
【方三十七】不老汤【来源】《万病回春》【组成】胡桃仁(去皮)、小红枣、白蜜各125克,酥油、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煮四五沸,晒干)各60克。
【功效】驻颜悦色。
【制法】上药用好酒适量,先将蜜、油熔开,入酒中,后将3药入酒中浸21天。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服2~3盅。
(二)外治方【方一】千金面脂【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白芷、冬瓜仁、商陆、川芎各90克,葳蕤、细辛、防风各45克,当归、藁本、蘼芜、土瓜根、桃仁各30克,木兰皮、辛夷、甘松香、麝香、零陵香、白僵蚕、白附子、栀子花各15克,猪胰3具。
【功效】泽颜嫩肤,抗老除皱。
【制法】猪胰切,水渍6日,用时以酒捋取汁渍药。诸药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一宿,平旦以前,猪脂6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渣,入麝,收于瓷器中。
【用法】涂面。
【方二】文仲面脂方【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细辛、葳蕤、黄芪、白附子、山药、辛夷、川芎、白芷各0.3克,瓜蒌、木兰皮各0.6克,猪脂2升。
【功效】润面除皱,去黑增白。
【制法】上11味,切,以绵裹,用少酒渍一宿,纳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别出1升,白芷煎色黄,药成,去渣,搅凝。
【用法】敷面。
【方三】常用蜡脂方【来源】《外台秘要》【组成】蔓荆油3升,甘松香、零陵香各30克,辛夷仁、细辛各1.5克,白术2升,竹茹1升,竹叶5合,茯苓、蘼芜花各1克,羊髓0.5升,麝香少许。
【功效】润肤泽面,去皱除斑。
【制法】上12味,切,以绵裹,酒浸经再宿,绞去酒,以脂中煎,缓火令微沸。3日许,香气极盛,膏成。乃炼蜡令白,看临熟,下蜡调,软硬得所,贮用之。
【用法】涂面。
【方四】延年面脂方之一【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白术、茯苓、杜衡18克,葳蕤、藁本、川芎、土瓜根、瓜蒌、冬瓜仁各15克,木兰皮、白僵蚕、蜀水花、辛夷仁、零陵花、藿香各120克,菟丝子24克,栀子花、麝香、鹰屎白各9克,桃仁60毫升,白蜡60克,羊脂600毫升,猪脂1800毫升,猪胰1具,白附子30克。
【功效】嫩肤增白,去皱延年。
【制法】上25味,并细切。酒1200毫升,取猪胰、桃仁、冬瓜仁绵裹纳酒中,绞取汁,用渍药一宿。别煎猪脂令消,去渣。以鹅脂、羊脂、白蜡于铛中,用绵裹纳铛,微火煎三上三下,药**,去渣。待澄候凝,纳鹰屎末,搅令匀。
【用法】涂面。
【方五】延年面脂方之二【来源】《外台秘要》【组成】防风、葳蕤、川芎、白芷、藁本、桃仁、白附子各18克,茯苓24克,细辛、甘松香、零陵花各6克,当归、瓜蒌各12克,川椒50粒,鸬鹚屎、冬瓜仁各9克,麝香3克。
【功效】活血祛风,润肤延年。
【制法】上17味,酒浸淹润一夕,明日以绵薄宽裹之。以白鹅脂、羊脂各1800毫升,并炼成者以煎之,于铜器中微火上煎,使之沸,勿使焦也。乃下之三上,看白附子色黄,膏成去渣,又入铛中上火,纳麝香,气出更以绵滤度之。乃纳瓜蒌仁、桃仁、冬瓜仁等脂,并鹰屎、鸬鹚屎粉等,搅令调。膏成待凝,以瓷器贮,柳木作槌子,于钵内研,使轻虚得所,生光。研之无度数,二三日研之,方始好。唯多,则光滑,任用。
【用法】涂面。
【方六】定年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白芨75克,白术150克,藁本、白矾、川芎各45克,当归30克,茯苓、白石脂、土瓜根、蕤仁、葳蕤、细辛、白附子、防风各60克,白玉屑、琥珀末、珍珠末、钟*末各15克。
【功效】润肤除皱,活血通络,祛风胜湿。
【制法】上药捣罗细研为末。取鸡子白并蜜等份和,捻作挺子。入布袋盛,悬挂门上,*干。60日后如铁,即堪用,再捣研为末。
【用法】每夜用浆水洗面,即以面脂调药涂之。
【方七】鹿角膏【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鹿角霜60克,牛*670毫升,白蔹、川芎、细辛、白芷、白附子、白术、杏仁各30克,天门冬45克,酥90克。
【功效】嫩肤除皱,祛风活血。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杏仁膏,研令匀,用牛*及酥于银锅内,以慢火熬成膏。
【用法】每夜涂面,旦以浆水洗。
【方八】面膏方【来源】《医方类聚》【组成】青木香、白附子、白蜡、白芷、川芎、零陵香、香附子各60克,茯苓、甘松各30克,炼羊髓3000克。
【功效】抗老除皱,悦泽面容。
【制法】以上10味,以酒水各100毫升,浸药经宿,次日煎三上三下,候酒水尽,膏成,去渣。
【用法】敷面如妆。
【方九】宫廷美容三联方【来源】《御药院方》第一步:用楮实散。
【组成】楮实、土瓜根、商陆各等份。
【功效】洁面润肤,去皱益颜。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
【用法】每日早晨用少许药面如香皂一样洗脸后,敷桃仁膏。第二步:用桃仁膏。
【组成】桃仁不拘多少,白蜜适量。
【功效】活血润肤,去皱益颜。
【制法】先将桃仁去皮尖,研如泥,用白蜜少许调如膏状。
【用法】取膏适量用温水化开,揉擦面部,十几分钟后,涂玉屑膏。第三步:用玉屑膏。
【组成】轻粉、定粉各9克,密陀僧6克,皂角适量。
【功效】嫩肤除皱。
【制法】皂角用水煮后,去皮、弦,去**皂角肉用温浆水泡烂,捣成膏,加入三药调匀。
【用法】用时薄涂面上。
【备注】此方为元代皇家却老除皱秘方。所谓“三联”,即“系列”之意。方中轻粉含汞,定粉(铅粉)、密陀僧含铅,均系有毒之品,不宜长期应用。
【方十】神仙玉女粉【来源】《御药院方》【组成】益母草不拘多少。
【功效】活血祛瘀,益颜减皱。
【制法】先将益母草烧作灰,糯米粥和为鸡蛋大的灰团,晾干。用枫炭火把灰团煅红,候冷研细。再如前法和为灰团,煅之。如此反复,至所研灰团末色白细腻为止。
【用法】用该粉洗脸,早晚各1次。
【方十一】七白膏【来源】《御院药方》【组成】香白芷、白蔹、白术各30克,白茯苓9克,白芨15克,白附子9克,细辛9克。
【功效】润肤防皱,祛除黑斑。
【制法】以上药物均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丸,丸如弹子大,*干。
【用法】每晚临睡前,先以温水洗面,然后将该药丸以温水化开涂面。
【方十二】展皱膏【来源】《普济方》【组成】栗子薄皮不拘多少。
【功效】活血,润肤,去皱。
【制法】上药研末,白蜜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再涂上此膏,第二天早晨用温水洗去。
【方十三】芦荟汁【来源】《驻颜有术偏验方》【组成】芦荟25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将芦荟煎汁,加入滋润剂中。
【用法】每日擦面。
【方十四】去皱方【来源】《神奇祖传方》【组成】桃花、荷花、芙蓉花各等份。
【功效】去皱润肤。
【制法】上药用雪水煎。
【用法】外洗,每日数次。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有什么名将、明君、名臣?
先由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这3位都是为大唐,抵抗叛乱的。
唐朝皇帝李源有什么功过之处,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大坏蛋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人精心地掩盖了。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他对李密和**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后来,他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宰相写下“青鹅”被武后问斩,这两字背后有何含义?
青鹅这两个字拆开来代表了有人要**。武则天既然能登上女皇的宝座,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她不仅美丽,她的头脑更是非同一般,她十分聪明。裴炎身为宰相,和她玩文字游戏,写下青鹅这两个字,传递给别人。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他以为自己做的这一切无人知道,却不知道这点小聪明早就被武则天所看透了。
武则天从一个小妃子到最后的一代女皇,她凭借的不只是自身的容貌,更多的是聪明的头脑。她一生陪伴了多少位君王,有多少人都嫉妒她的美貌,有多少人对她暗下**,她哪一次没有躲过去?她没有有权势的背景,也没有强有力的帮手,所能依靠的,从头到尾都是她自己一人,可是她还是度过了。
武则天从小就精通各种文化,头脑聪慧,兰质蕙心,和她玩文字游戏,简直就是自取其辱。她从小就十分精通琴棋书画,对各种文化都略知一二。而且她特别欣赏有文化的人,无论男女,她都会重用。比如上官婉儿,她明知道上官婉儿出身卑微,但是仅仅因为上官婉儿才华出众,她就将上官婉儿留在身边重用,这点可以看出来她特别惜才。
武则天当时处于特别重要的时候,她想把控朝政,却没有理由,正好裴炎看出来她的意图,做出了这件事,正好给了武则天机会和理由,将他抓起来问斩,从而除掉这么一个迂腐的人。
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分别是什么关系啊?
唐高祖是唐太宗的爹,是唐玄宗的曾曾祖父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顺序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贞观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显庆 656年~661年
龙朔 661年~663年
麟德 664年~665年
乾封 666年~668年
总章 668年~670年
咸亨 670年~674年
上元 674年~676年
仪凤 676年~679年
调露 679年~680年
永隆 680年~681年
开耀 681年~682年
永淳 682年~683年
弘道 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684年,
(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 684年
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684年,
(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 684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684年~705年光宅 684年
垂拱 685年~688年
永昌 689年
载初 690年
中宗
(重新即位)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见684年,)
705年~710年
神龙 705年~707年
景龙 707年~710年
睿宗
(重新即位)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见684年,)
710年~712年
景云 710年~711年
太极 712年
延和 712年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712年~756年
先天 712年~713年
开元 713年~741年
天宝 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亨 756年~762年
至德 756年~758年
乾元 758年~760年
上元 760年~761年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762年~779年
宝应 762年~763年
广德 763年~764年
永泰 765年~766年
大历 766年~779年
德宗 神武圣文皇帝 李适 780年~805年
建中 780年~783年
兴元 784年
贞元 785年~805年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805年
永贞 805年
宪宗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李纯 806年~820年
元和 806年~820年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821年~824年
长庆 821年~824年
敬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湛 824年~826年
宝历 824年~826年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826年~840年
宝历 826年
大和 827年~835年
开成 836年~840年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840年~846年
会昌 841年~846年
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846年~859年
大中 847年~859年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859年~873年
大中 859年
咸通 860年~873年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873年~888年
咸通 873年~874年
乾符 874年~879年
广明 880年~881年
中和 881年~885年
光启 885年~888年
文德 888年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888年~904年
龙纪 889年
大顺 890年~891年
景福 892年~893年
乾宁 894年~898年
光化 898年~901年
天复 901年~904年
天佑 904年
昭宣 光烈孝皇帝 李祝 904年~907年
天佑 904年~9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