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恶性肿瘤的筛查标准是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怎么判断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肿瘤扩散还能活多久)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怎么判断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1、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是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肿瘤常具有包膜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肿瘤细胞分化成熟,对机体危害较小。良性肿瘤是指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由于瘤体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但并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内,瘤体多呈球形、结节状。周围常形成包膜,因此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用手触摸,推之可移动,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摘除不转移,很少有复发。
恶性肿瘤通常又被泛称为癌症,其特点是瘤细胞的形态与发生处的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相差甚远,生长方式为 "浸润性生长"(即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瘤体表面有许多"蟹足样"瘤组织散在于周围正常组织中),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除有推移积压作用外,还直接浸润和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即使手术切除了肿瘤,仍有复发的可能性,并且可以从一处跑到另一处(医生称为转移)。其对人类的危害较良性肿瘤大得多,目前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2、组织学及病理切片
良性肿瘤的特点是瘤细胞与起源组织的正常细胞面貌相似,在发生的脏器或组织缓慢生长,属于高分化,低毒性成熟性细胞。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从组织学属于低分化,高毒性的原始细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称为癌,如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肿癌,胃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类由间叶组织发生恶变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人们对癌听得较多,而对肉瘤听得较少,这与癌症病人远比肉瘤病人为多有关。临床上癌与肉瘤之比大约为9:1。
但最终一定要有组织培养来确定,这样会更准确。一般都是根除手术加病理切片来确诊,这样既减少转移的可能,又可以明确治疗原则及方案。

癌症指标有哪些

一是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
二是癌胚抗原(CEA)是结肠癌的主要标志物。
三是一般标志物:糖链抗原125(CA125)是卵巢癌首选肿瘤标志物,对肺癌也有参考作用。
四是糖链抗原242(CA242)主要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对肺癌也有参考。
五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一般用于小细胞瘤与非小细胞瘤的鉴别。
六是血清癌胚抗原(CEA)是广谱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肺癌的特异标志物,但在肺癌鉴定方面仍有重要意义。
七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肝炎史癌症鉴定。
八是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灵敏度低,作为肺癌辅助诊断。
九是酸性多肽(Cyfra21-1),是鳞状上皮细胞癌目前首选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均有意义。
十是组织多肽抗原(TPA),是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也是广谱肿瘤标志物。
十一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患者诊断标志物。
十二是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诊断前列腺癌,监测前列腺癌疗效,术后复发、转移的辅助指标。
十三是良性肿瘤标志物有(CA199)、(CA153)等。

体检时检查癌细胞通常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有这些!具体的可以在网上预约,做好体检准备

怎么判断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主要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筛查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主要是对胰腺癌,结肠癌,肺癌,*腺癌等的筛查

前列腺特异型抗原(T-PSA):主要用于男性前列腺癌以及其它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

游离前列腺特异型抗原(F-PSA):主要用于男性前列腺癌以及其它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

糖类抗原(CA19-9):主要用于筛查胰腺、胆道、肠道及甲状腺等**肿瘤

糖类抗原(CA-50):主要用于胰腺、胃、肺等**的肿瘤筛查

糖类抗原(CA24-2):主要用于胰腺癌精准筛查,与CEA同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筛查及诊断

糖类抗原(CA72-4):主要用于胃癌、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细胞角蛋白(CYFRA21-1):主要用于非小细胞癌及N母细胞瘤等的肿瘤的早期筛查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主要用于小细胞肺癌、肾脏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等肿瘤的筛查

鼻咽癌EB**抗体检测:用于检查鼻咽癌

癌细胞体检比较贵,但是身体很重要,建议去一些大型医院,也可以网上预约

肿瘤指标有哪几只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这些物质在健康人体内并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标数值明显高于正常人。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一般认为应具有下列特点:(1)敏感性高,能早期测出所有肿瘤患者;(2)特异性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应100%准确;(3)有**特异性,能对肿瘤定位;(4)血清中浓度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相关,可用以判断预后;(5)半衰期短,能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6)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剂盒价廉。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TM。由于肿瘤基因的复杂性,没有一种肿瘤是单一类型的,故发现“理想”的TM就十分困难。

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常见、通用的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脏器来源,肺腺癌特异性强。正常≤3 ng/ml(不吸烟) ≤10 ng/ml(吸烟),>20 ng/ml提示消化肿瘤。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标志。

SCC(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用如其名,鳞癌特异性;宫颈癌TM。

CA125(糖类抗原125):卵巢TM,肺癌预后的**TM;正常<35 u/ml。

CA153:*腺癌首选TM,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来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结直肠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来源。

N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TM、神经胶质瘤TM;神经内分泌来源,是脑转移的信号。

TPA(组织多肽抗原):反映活动、分化、浸润性。

2几种常见癌症的肿瘤标志物

肺癌

CYFRA21-1(细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鳞癌首选TM,敏感度 76.5%,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 87%。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小细胞肺癌的TM,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早期可发现,可用于高危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筛查,在日本已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产物,阳性率与肺鳞癌术后生存相关。

具体应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鳞癌:SCC、CYFRA21-1;③小细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细胞肺癌三联:CYFRA21-1+CEA+p53;⑤肺转移:CA199、CA153;⑥复发: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进展和疗效TM,**预后因子。

没有一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通常联合诊断。癌前病变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结直肠癌

CEA、CA242、CA199:三者较敏感,然而联合检测不优于单一CEA。

ESM-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异度 95%,随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来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系肿瘤 TM。正常≤20 ng/ml,无肝病活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续 1 月或 ≥200 ng/ml 持续 2 月者,结合影像检查可诊断肝癌。

GP37(高尔基体蛋白73):预测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性肝癌早期诊断,敏感度50%,特异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达95.83%。

*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较低(60%)、晚期敏感性为 80%,转移性阳性率较高(80%)、晚期骨转移阳性率可达 50%。

CA125:伴淋巴结转移、浸润阳性率达 44.6%。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吗?

在体检报告中,简单的几个肿瘤标志物数值的变化往往让人心惊肉跳,甚至被人当成是否患癌的审判书。然而,专家表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且存在个体差异,健康人发现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了,一定要综合分析、动态随访,若指标持续成倍增加,要特别小心。同样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位于正常值内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

据专家介绍,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

2. 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 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4. 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5. 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

由此可见,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CT、B超等方法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

此外,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任何一种恶性肿瘤都没有绝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且每个患者对于各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作为其疗效监测的指标。当肿瘤经治疗有好转或因肿瘤复发转移而病情恶化时,这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

肿瘤标志物检查主要用于肿瘤高危人群及年龄40岁以上群体的肿瘤筛查,特别是身体出现了“癌症信号”者、严重污染厂矿企业的从业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检测指标偏高也不要误认为已确诊肿瘤,及时与主诊大夫沟通并听从其意见,必会得到正确的治疗。

综上所述,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瘤医生网有很多的科普内容,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肿瘤六项指标:它们的指标结果分别提供了哪一方面的信息?

AFP
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肿瘤标志物,大约70-90%的肝细胞肝癌阳性。其他如胚胎细胞瘤、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患者AFP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为AFP>500n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可结合临床确诊肝癌。
CEA
广谱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早期阳性率较低,大约在25-40%。CEA升高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其中腺癌CEA常高于其它上皮癌。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CA12-5
卵巢癌首选标志物,它对卵巢癌的阳性检出率在70%-90%。另外它还是个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腺癌、肝癌、肺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均可增高。
Cyfra21-1
非小细胞肺癌的最好指标,肺鳞癌阳性率为77%左右。对*腺癌,cyfra211则可媲美CA153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率大约为65%。另外食道鳞癌中阳性率为47.9%-57%,优于SCCA;其他如膀胱癌、鼻咽癌,卵巢癌、胃肠道癌等都有一定的阳性率性。
CA24-2
在胰腺癌和胆道癌阳性率在60-70%左右。在肺癌、*腺癌和一些妇科肿瘤中阳性率也超过40%。其他如结直肠、胃、头颈部恶性肿瘤等有30-40%左右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道肿瘤的诊断比CA199更特异。
NSE
小细胞肺癌(SCLC)的首选标志物。NSE对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70%-80%。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母细胞瘤、APUD系统肿瘤均也可升高。NSE还可用于病情监测,肺癌患者在病情恶化时NSE升高,且NSE的升高要比临床检出的复发早4~12周。
PSA
前列腺疾病最佳指标。大于10ug/ml时前列腺癌敏感性达99%、特异性47%。早期前列腺癌有增高早于临床症状出现6个月以上。但在4-10ng/mL范围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有较多的交叉。
f-PSA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游离PSA/总PSA比值明显较前列腺增生患者低,当PSA值为4~15ng/ml时,应用游离PSA/总PSA比值来区别癌和增生,可使特异性增加到90%。比值<0.1提示前列腺癌、>0.25提示增生。
β-HCG
主要应用于妇科肿瘤和非精原性**癌。其他如*腺癌、精原性**癌、肺癌、肝癌等也有20-40%的阳性率。
CA15-3
*腺癌主要指标,但早期*腺癌阳性率低,约30%左右。转移灶的*腺癌阳性率可达63%以上。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均可升高。

9种高发癌症筛查清单出炉,什么是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并不是每个人、每种癌症都要每年筛查,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看年龄,二是看有没有高危因素。

一、年龄

癌症的发病虽然不都是老年人,但毕竟年轻人患癌的几率还是相对很低的,所以,一般没有高危因素的年轻人,不常规推荐做癌症筛查。

二、有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

1.肺癌

高危人群:有肺癌家族史;工作中接触石棉、煤;长期受室外大气污染、烟草烟气污染、厨房油烟污染、房屋装修装饰材料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以及爱生闷气的人。

筛查项目:使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

筛查时间:对于45岁以上的低危人群而言,如果第一次筛查没有问题,则无需要年年做,可以考虑3-5年后再做一次,对于每天吸烟20支,烟龄大于20年的高危人群而言,建议每年做一次筛查。

2.胃癌

高危人群:家族里有多人发生胃癌;本人有超过20年的吸烟或者是饮酒史;有慢性的胃炎、良性的胃肠病,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胃肠有过外伤,譬如做过胃部的手术;

筛查项目:血清学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胃镜检查。

筛查时间:40岁以上,每1~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每5年做一次血清学检测。

3.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50~75岁之间属于高危人群,75~85,医生可依据病人意愿、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及前期筛查等情况制定合适的筛查计划,对于85岁以上人群,不鼓励继续进行筛查;有腺瘤**肉病史、炎性肠病且病史较长、腹部、盆腔有过放疗史患者。

筛查方式: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高敏感性的粪便隐血试验,每年一次;结肠镜检查5~10年一次;CT 结肠成像 5年一次。

4.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肝硬化、非酒精脂肪肝肝炎、肝炎**感染者;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检测。

筛查时间: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半年检查一次。

5.*腺癌

高危人群:**接受过放疗者;亲属患有*腺癌;患过小叶原位癌、小叶不典型增生者;

筛查项目:*房X线钼靶检查;B超。

筛查时间:高危人群在20就要开始做检查,每年一次;

普通人群40~45岁之间,每年一年;45~69岁之间,每年1~2次;70岁以上,每2年1次。

6.食管癌

高危人群:长期饮烈性酒、吸烟、喜爱食用过硬或过热食物、进食过快者;有食管癌家族史;食管癌高发地区。

筛查方法:40~69岁,每1~3年做一次内镜检查。

7.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亲属患过甲状腺癌;童年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碘的摄入量过高或过低;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的病人。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8.宫颈癌

高危人群:性事过早;多孕、早产、多次流产的人群;多个***或配偶有多个***;生殖道感染HPV**的患者。

筛查方法:20~29岁有性事的人,每3年一次TCL;30~65岁的人,每5年一次TCL+HPV检测。

9.脑肿癌

高危人群:至今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致癌因素,没有明确高危人群。

筛查方法:检查手段有CT、MRI、腰穿等,但一般不做筛查,有了头晕、耳鸣等症状就诊即可。

10.胰腺癌

高危人群:急、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人群;囊性纤维化等。

筛查方法:目前没有能在早期发现胰腺癌的检测方法,但专家一般建议到了50岁以后,如果有一些胰腺癌高危因素,可以尽早去做一下影像学检查(B超、内镜超声、CT、MRI等)。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些肿瘤标志物(CA19-9、CEA)作为胰腺癌的补充筛查。

以上就是癌症筛查的人群需求和分类。

肿瘤早期筛查是什么样的?靠谱吗?哪里可以做?

肿瘤早期筛查是有效果的
检查项目
编辑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存在肝癌、*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2013年,清华大学肿瘤生物实验室罗永章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自主研发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
2、妇科体检中巴氏涂片
采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检测早期宫颈癌,检出率约60%~70%。
3、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全身大多数**是否有肿块及病变。
4、X线胸片
X线穿过人体后,因**、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肿瘤。
5、*门直肠指检
大致可以确定距*缘7厘米~10厘米的*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6、胃镜和肠镜
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可疑病灶可做活检确诊。
7、PET-CT诊断
PET-CT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8、肿瘤标志物筛查
例如:检安舒定.单羟酚物质是肿瘤标志物中一种,单羟酚的偏高符合肿瘤筛查的参数,肿瘤标志物筛查一般属于广谱手段,需配合身体具体情况和症状进行,有一定的概率性。

请问目前肿瘤筛查的手段都有哪些?

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目前肿瘤筛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包括X光,B超,CT等一些影像学设备的影像检测。但是经过影像学检查查出的肿瘤都是比较大的肿瘤了,基本都到了中晚期。总的来说,作为早期筛查,影像学手段发现的还是比较晚的。
2. 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癌胚抗原定量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等等。在美国,肿瘤标志物通常用作检验癌症是否复发,而不是用在健康人身上,医生不鼓励健康人盲目地做癌症筛查。
3. 基因检测,肿瘤的产生源自于细胞的无限增殖。癌基因又称又称转化基因,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目前常见的癌基因家族src家族、ras家族、myc家族、sis家族、myb家族。抑癌基因的缺失也会导致肿瘤发生。目前基因检测比较昂贵,且受基因样本库、专业解读水平的制约,基因检测的结果解读难度大。
4. 尿液检测,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的现象,氨基酸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早期就存在,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尿液中对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升高。肿瘤细胞代谢越活跃,氨基酸代谢异常越显著,酪氨酸含量升高越明显。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病人尿液中的酪氨酸含量明显升高50%-150%。目前市场上的好益测TM癌症检测试剂可以与与尿液中的酪氨酸及其衍生物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定性检测其含量,从而判断人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代谢活跃程度,进而进行恶性肿瘤风险评估。

对于癌症筛查,应定期选择哪些体检项目?

一般年龄在40岁以上需要每年定期体检,至于癌症筛查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可以选择肿瘤专科医院体检中心,一半会查血主要是肿瘤标志物,不过这个有很多项,可以查全项,另外超声主要是上腹部和盆腔,最好再加甲状腺和*腺针对女性,另外血尿常规必须的,可以做个低剂量**CT查肺,这些体检项目一般有套餐,如果有针对性可以加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