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獭[旱獭,也叫土拨鼠,属啮齿动物,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又名土拨鼠,草地獭,是松鼠科中体型大的一种,是陆生和*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的草食性[草食性,在动物学上,草食性是指主要吃植物,而不吃肉类的动物。]、冬眠[冬眠也叫“冬蛰”。]性野生动物[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7个主要等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那么,旱獭是保护动物吗?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
旱獭是保护动物吗
所谓旱獭就是速成的土拨鼠。旱獭是自然保护区的动物。
旱獭又名土拨鼠,草地獭,又叫哈拉、雪猪、曲娃(藏语)。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是松鼠科中体型大的一种,是陆生和*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旱獭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因潜藏烈**菌,又危害牧场,一向被疾控与植保部门列入监控、杀灭黑名单。
我国有四种旱獭:蒙古旱獭、长尾旱獭、喜玛拉雅[简介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玛拉雅山是中国与***、印度、不丹、锡金等国的界山,东西延伸2450公里,这里有8000米以上高峰10座,其中坐落在中国境内和边境线上的有5座。]旱獭、阿尔泰旱獭。体形肥大,体长50厘米,颈部粗短,耳壳短小。四肢短粗,尾短而扁平。体背棕**,广泛栖息于省内高原草甸草原,山麓平原和山地阳坡下缘为其高密度集聚区,过家族生活,个体接触密切。洞*有主洞(越冬)、副洞(夏用)、避敌洞。主洞构造复杂,深而多口。
旱獭有冬眠性,出蛰后昼间活动。以禾本科、莎草科及豆科根、茎、叶为食,亦食小动物。出蛰后交配,年产1胎,每胎产2-9只,3岁性成熟。
喜玛拉雅旱獭为青藏高原特有种,省内除海西州均有分布。毛皮质好,肉细嫩鲜美,肉、油、骨、肝、胆均可入药。
旱獭是什么动物
一、旱獭外形特征
旱獭体短身粗,长37~63厘米。无颈,尾、耳皆短,耳壳黑色。头骨粗壮,上唇为豁唇,上下各有一对门齿露于唇外,两眼为园形,眶间部宽而低平,眶上突发达,骨脊高起,身体各部肌腱发达有力。体毛短而粗,毛色因地区、季节和年龄变异。被毛多为棕、黄、灰色。母獭有6~7对*头。
二、旱獭生活习性
旱獭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爱吃雨后草及露水草。
旱獭喜群居,易驯化,不伤人,不耐热,怕曝晒,抗病力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旱獭的寿命可长达15~20年,繁殖年限为10~15年。公母比例以1∶10为宜。春季是旱獭配种的季节。一般年产1~2胎,雌獭怀孕期为三十天左右,有的达四十天[《四十天》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爱情小说,作者是蓝色依恋。]产仔。每胎产仔6~8只,多者达12只以上。
旱獭经济价值
旱獭全身均是宝:其肉可食;脂肪可入药,内可治咯血,外可治烧伤,还可加工制成高级化妆品,具有润肤、护肤作用。
旱獭毛皮的皮质较好,坚实耐磨,旱獭绒毛的色染性能较佳,加工后的毛色光亮鲜艳,用以制成裘时,工艺价值很高。
旱獭是保护动物吗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旱獭的信息,还可浏览网站上相关文章进行查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