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痢[病名。]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病是对禽类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疫病,对生产危害较大。此病多发于鹧鸪幼雏,病死率较高,使用一般的抗菌药物效果不佳。下面为大家介绍鹧鸪白痢杆菌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鹧鸪白痢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雏鹧鸪表现精神委靡,绒毛松乱,翅膀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囊;腹泻,排白色浆糊状稀粪,*门[中医称*门为“魄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门,引起*门周围炎症而疼痛,发出尖锐的叫声。

鹧鸪白痢杆菌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鹧鸪白痢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雏禽出壳后第1~3天使用敏感抗生素,持续7天,然后改用0.2%氟哌酸[氟哌酸,即诺氟沙星,化学名称1-乙基-6-氟-4-氧代-1,4-二氢-7-(1-呱嗪基)-3-喹啉羧酸。]饮水,连饮4天。对重症废食者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每次各1万~3万单位,1天2次。同时给雏禽添加**,做好各项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2、对种禽进行药物预防,全群用0.1%氟哌酸饮水,连饮10天。

  3、加强对种蛋及孵化室的消毒。种蛋在收集进蛋库之前及孵化之前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30ml和高锰酸钾15g进行熏蒸消毒30min。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