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俗称飞蝗,多了被称为“蝗灾”,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然而有些地方却靠养蚂蚱走上了致富路,年收入超过了万元。蚂蚱饲养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高,首要是因为蚂蚱饲养成本低,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成为乡镇餐桌上罕见的野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怎样建蚂蚱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大棚[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蚂蚱养殖技术。
怎样建蚂蚱养殖大棚
大棚地点选择:
地点好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房前屋后、闲置的院落、地块等都可以,养殖棚的地面要高出周围地面10-15厘米。
大棚的面积:
面积根据蚂蚱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800只成虫。起初养一万只蚂蚱有15平方米即可。
大棚的建设:
养蚂蚱建棚一般经济用料为木棍、纱布、竹竿、竹片等。也可以利用废旧的蔬菜大棚、闲置的房屋等,建议建造拱形棚,其抗风能力强,结构简易。建棚规模可因地制宜,棚长一般不超过15米,宽不超过6米,高2米,以便投喂饲草、清棚、捉捕蚂蚱等。
建造时,间隔1米用2根竹片做成拱形依次延伸,用木棍、竹竿等材料将其连在一起形成框架,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留下门口,门口安装上拉锁或粘带等,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蚂蚱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于管理。
蚂蚱养殖技术
种卵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蚂蚱卵很小,外壳很薄,在孵化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一旦碰破就会影响孵化率。对刚引进的种卵要及时孵化,具体做法是:先在养蚂蚱的大棚内找一处阳光充足的地方,把土耙细耙平,然后把种卵均匀撒在上面,再用细土覆盖1厘米即可。此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间,如果棚内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在28℃~33℃,种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毕。若利用土粪发酵的温度来孵化种卵,效果更佳。
幼虫管理:刚孵化出来的蚂蚱为白色,一天后变为黑褐色,采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较嫩的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的嫩草。所以在蚂蚱未孵化之前应在棚内种上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作为蚂蚱的开食饲料,这样能减少幼蚂蚱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长速度。
成虫管理:只要温度适宜、饲料充足,蚂蚱每5~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时间为20分钟左右,共蜕5次皮,所以蚂蚱从出壳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间的管理重点是:蚂蚱每蜕一次皮为一龄,三龄以前的蚂蚱采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应精心管理,如遇大雨,应及时用塑料布[塑料布,是由塑料层与网状基层热压而成,塑料布具有防水、保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如用于果树伤口包扎,蜂群饲养及保温大棚等。]覆盖大棚,三龄之后就不怕下雨了。三龄后的蚂蚱采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给充足的鲜草让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长。30天左右蚂蚱蜕掉后一次皮,长出了长长的翅膀,进入成年,先后开始交配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
成虫产卵:长出翅膀的蚂蚱经过1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大都开始交配产卵了。雌蚂蚱将卵产于土内2~3厘米处,每只蚂蚱每次产卵60~80粒,多可达100粒。如温度适宜,15天左右卵即可孵化。产卵后的雌蚂蚱大都先后死掉。自然温度下,蚂蚱每年发生两代,代称夏蚂蚱,其产卵于6月底7月初,第二代为秋蚂蚱,产卵于8月底9月初。如早春和深秋都用塑料布进行保温处理,可轻松年养三批,经济效益比自然温度养殖提高三分之一。
以上就是怎样建蚂蚱养殖大棚,蚂蚱养殖技术的全部内容了,总的来说,人工养殖蚂蚱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市场,前景看好。不过,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养殖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尤其是这种特色养殖,找好销路才是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