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中,夏期气温高,桑叶[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和蚕生长快,能提高养蚕收益。但该期气候往往高温多湿,病原积累多,扩散面广,新鲜且致病力强,也是蚕病多发期。现介绍夏季多发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毒性微生物从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战、发热、衰竭,并往往引起各**继发性脓肿形成的病症——亦称“败血症”。]症状有什么,家蚕细菌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性疾病。]如何防治。
蚕细菌性败血病症状有什么
该病症状为食欲减退,停止食桑,胸胀腹缩,排软粪或链球粪,后痉挛侧倒死亡。死后不久的病蚕体会组织崩溃,软化变色;黑胸败血病的特点在胸腹间出现墨绿色大尸斑,很快扩散变黑腐烂,流黑褐色污液;青头败血病的特点是在**出现浅绿色尸斑,流灰褐色污液。
病蛹迅速死亡,蛹体组织腐烂变黑,皮肤稍振动即流出黑色或红色污液。病蛾鳞毛污秽,翅不伸展,常死于交配或产卵的过程中,死后腐烂液化。
蚕细菌白血病如何防治
1%~1.2%有效氯[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为消毒剂时)中**能力相当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漂**液对蚕室、蚕具、储桑室、蚕体、蚕座[拼音cán zuò 注音ㄘㄢˊ ㄗㄨㄛˋ引证解释供蚕食叶和活动的场所。]消毒。
合理稀养,操作仔细,防止创伤。
保持蚕室通风换气,防止闷热,喂食新鲜桑叶。
发病后应及时拣除患病个体置于消毒钵中,并撒新鲜石灰粉[石灰粉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对蚕体、蚕座消毒,除沙后蚕沙打堆发酵后方能还田。
喂食抗生素,每片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149.7~ 150.79C,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含25万单位)兑水500毫升,喷洒约5公斤桑叶喂蚕,可在各龄起蚕饷食时连续添食2次,5龄第3天及见熟前各添食1次用于预防。发病时,氯霉素用量和浓度可提高1倍,每8小时添食1次,连续2~3次。
败血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养蚕环境中,桑叶多湿蒸热,蚕座潮湿,用具消毒不严等都可能使病原迅速繁殖,并由创伤传染引起,了解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症状有什么特点。因此,在高温多湿的夏季,养蚕操作粗放导致易发此病,学习家蚕细菌白血病如何防治是减少损失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