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鱼初听这个名字,肯定会有不少朋友,会心存疑惑,想见识一下这个家伙。那么什么是马面鱼,马面鱼的形态特征什么样子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马面鱼
马面鱼学名为绿鳍马面鲀,隶属于鲀形目、革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马面鲀是外海暖温性底层鱼类,杂食性。沿海有一定产量,鱼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大众化食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东海、黄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
在上海和闽浙一带被称为橡皮鱼;在北方被称为扒皮鱼、面包鱼。随着新资源的探索、新渔场的不断开发,马面鱼的产量也逐年增加。我国东海马面鱼的产量为多,已成为仅次于带鱼居我国第二[第二,复姓,出自田姓。]位的海洋经济鱼类。
马面鱼的形态特征
马面鱼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第二背鳍[背鳍(Dorsal Fin)指的是鱼背部的鳍。]起点至臀鳍起点间距离的2.4~2.9倍。尾柄短而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2~1.7倍。头较长大,背缘稍隆起和斜直,腹缘稍隆起,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圆突,稍大于眼径[ ...]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附近。口小,前位。
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厚。鳃孔较大,中侧位,斜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下端与眼**相对,上端与眼后缘相对;鳃孔长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鳃孔至少有1/2以上在口裂水平线之上。
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约十余枚细长鳞棘,排列成2行以上。
背鳍2个,背鳍具2鳍棘,鳍棘较长大,位于眼后半部上方,前缘具2行倒棘,后侧缘各具1行倒 棘,棘尖向下或向外,鳍棘长为眼径2.3~2.5倍;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鳍棘后侧,常隐于皮膜下。
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门上方,前部鳍条高起,以第九至第十一鳍条长,头长为长鳍条1.7~1.9倍。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七、八鳍条下方。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不能活动。尾鳍圆形。
体蓝灰色,幼鱼散有一些云状暗色斑纹,成鱼斑纹不明显。背鳍灰褐色,第二背鳍、臀鳍、胸鳍及尾鳍绿色。
什么是马面鱼,马面鱼的形态特征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大家解除困惑。除此之外,马面鱼营养丰富,是一种颇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还是做烤鱼片好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