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塘清淤。在冬季,清除池底杂草和过多淤泥,修整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曝晒池底,使池塘底部干裂。
2、消毒杀菌。放苗前一个月左右,每亩用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100~150千克或漂**15~20千克或茶籽饼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杀灭病菌、鱼卵等。清塘药物尤以生石灰为佳。
3、虾池进水。当清塘药物的药性消失以后,以及放养前10天左右,即可进水。但虾池进水前,还要观察池塘有否丝状藻类产生,若有则池塘先进水10厘米左右,再用清苔净进行全池泼洒,以杀灭丝状藻类。这样可达到更好的肥水
[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效果。进水时还必须做好:
(1)在进水口设置滤网。滤网采用60目锦纶网布或尼龙筛绢制成直筒网片,网长为2米以上,具体视进水泵口径大小而定。
(2)把握进水尺度。首次进水以40~50厘米为宜,以利施肥培养饵料
[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生物,以后再逐渐提高水位,到放养时水位达到80~100厘米。
4、培养饵料生物。在养虾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基础饵料),是解决虾苗进池后的适口饵料,加速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降低养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生物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程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实践表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后成活高,生长快。虾池肥水的方法为:
(1)用有机肥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肥水: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发酵,用量视池塘底部环境状况而定,一般每亩用量为25公斤左右,具体用量视池塘肥瘦程度而定。但使用前最好用石灰进行拌和杀虫与消毒,以免产生虫害。
(2)碳氨、磷肥肥水:用量为20公斤左右,碳氨与磷肥之比为3:1。
(3)复配好的有机肥料肥水:用量为每亩20~40公斤,与复合肥结合使用,效果则更快更好。
(4)其它品种:如市场上有售的生物肥料
[狭义的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它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不能代替化肥。]、活性肥水剂等。
说明:一般来讲,有机肥、化肥、生物肥料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最好。具体用量视池塘的基本状况、肥瘦程度和水源水质等而定。
肥水后,水色呈黄绿水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为好。(摘自杭州市农业专家决策支持——水产品农作物测报与诊断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