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石斑鱼[石斑鱼(英语:Grouper),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是热带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为**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引入,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等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怎么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石斑鱼疾病?
淡水石斑鱼怎么养?
苗种培育
1、消毒放养: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清塘消毒并培肥水质,鱼苗放养前应先试水,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求一致,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水平和培育规格而定。
2、水质管理:淡水石斑鱼苗培育易败坏水质,应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4,可在池中移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和便于鱼苗隐蔽、吃食,鱼苗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要过筛分养。
饵料投喂
1、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饲喂:淡水石斑鱼的食性为偏肉食性,仔鱼下池时以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为食,随着鱼苗生长,摄食量增大,而池中浮游动物逐渐减少,可通过追肥培育浮游动物,增喂豆浆。
2、仔鱼驯食:淡水石斑仔鱼达3厘米以上时可进行驯食,先投喂鱼糜于食台上,2~3天后加少量配合饲料拌鱼糜,以后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直至全部用配合饲料。
3、投喂管理:淡水石斑鱼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添加植物蛋白原料,饵料系数能达到0.8~1.2之间。
1、少量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淡水石斑鱼可在池塘中少量混养,每亩水面混养淡水石斑鱼25~50尾左右,经半年时间养殖体重平均可达300克以上,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500克左右。
2、池塘主养:淡水石斑鱼可混养罗非鱼、草鱼、鲫鱼等,每亩水面150~200尾,混养鱼300尾,经半年养殖平均体重可达200克左右,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250克以上。
怎么防治石斑鱼疾病?
1、烂尾病
【危害】病鱼鳍基充血,以尾鳍、腹鳍、胸鳍为严重,体色消退,体侧局部红肿、溃疡,严重时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达90%。
【防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浸洗[浸洗是词语,拼音是jìn xǐ,指平声的字,指浸入清洗液清除金属表面污垢。],每次4~10分钟,连续2~3次,或用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2、烂鳃病
【危害】病鱼鳃淡红色,鳃丝末端充血,局部鳃组织坏死、发白,严重时组织腐烂、软骨外露。
【防治】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泼洒,预防时每亩水深1米用15~2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3、白斑病
【危害】病鱼体表出现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连成一片,鱼体表和鳃粘液增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
【防治】用淡水浸洗病鱼2~4分钟可**病原体,或用硫酸铜浸洗病鱼2小时,连洗2~3天。
4、弧菌病
【危害】病鱼体色消退,体表局部红肿、溃疡,多发生于4~11月份,以4~6月份严重,死亡率可达90%以上,
【防治】用呋喃西林等抗菌药物浸洗3~5分钟,或口服鱼虾壮元以3~5%拌入饲料中投喂5~7日。
石斑鱼的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赞誉,当地售价较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供不应求,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好了以上就是“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怎么防治石斑鱼疾病?”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