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尾白虾、梭子蟹混养池塘高温期水质管理


夏季高温水生生物新陈代谢旺盛,呼吸耗氧量[耗氧量为每升水中在一定条件下被**剂**时消耗的**剂量,折算为氧的毫克数表示还原性物质。]大,残饵、粪便、死亡生物腐烂快,严重耗氧,而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因溶氧的饱和浓度低,含氧量相对较少,在低氧条件下,生成氨氮、**酸[**酸是一种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5.1×10^ -4(298K),是区分伯、仲、叔脂肪胺或芳香胺的鉴定试剂。]盐,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生成,使池水环境恶化,影响虾蟹的生长,严重的造成泛池死亡,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可有效调控池水:

一、从源头抓起

1、尽早销售完上年产品,腾出足够的时间晒池,池中[她如鱼得水,步步为营,却终归为池中鱼。]平台深耕,环沟中的淤泥挖除,较长时间暴晒,减少池底淤泥有机质,有效修复底质。

2、严格控制放种额度。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高产户头的涌现,放种额度逐年攀升,盲目攀比不顾池塘条件、水源、自身的技术水平精力能力,高额度放种,投饵量增大造成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污染严重、病害高发。年终养成规格小、价格低、饵料系数大,成本高、效益差。脊尾白虾入种以亩放3斤为宜。

二、控饵

残饵是水体重要的污染源[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每天早晚投喂两次,早上以投喂颗粒饵料或麦团,傍晚投喂小杂鱼虾。虾蟹摄食量因水环境、脱壳变化较大,每天投喂量根据摄食量调整,原则上以每次投喂后食台上3-4小时吃完为宜,其余时间让虾蟹打扫池底,可叼走散落池中的饵料及有机碎屑、生物絮团,有效减少污染。

三、增氧

1、池水温度高,溶氧饱和浓度低,上层池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产生的氧气大部分因过饱和压力差逸出水面到空气中,只有少量的氧气因分子的布朗运动和早晚的温差形成额度流,溶入下层水体。所以中午开启上层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搅动水体,使池水上下对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溶入下层水体,使下层水体中的有机质在有氧条件下充分**分解,减少有害的中间产物,消除氧债。另一方面经搅动下层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渗入上层池水作为肥源被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光合作用吸收利用。

2、晚上提早开机增氧,因池水温度高,溶气饱和浓度低,池水溶氧量相对较少,而水生生物因温度高、新陈代谢快、呼吸耗氧量大,池水体中的残饵粪便死亡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腐烂、分解快,耗氧量大,风力小空气溶入氧气量少,夜间光合作用停止后,溶氧量急剧下降,提早开机补充池中溶氧。

四、抬高水位,每天加注新鲜海水,利于藻类生长繁殖,使池水肥、活、嫩、爽,水体大、水质相对稳定。

五、定期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改良水体,消除池中的氨氮,**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水体肥、浓,用微生物制剂为宜,水体轻、瘦,用化学制剂为主,每7-10天使用一次。

六、施肥

脊尾白虾、梭子蟹采用零排放可控生态养殖模式,大量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沉积底部,池底部水体既是污染源库,又是肥料的储备库。池底有机物经微生物化学底改,水中溶氧**,分解成可供藻类吸收利用的无机营养盐。中午开启上层增氧机搅动池水加快下层水中的营养元素输送到上层供藻类吸收利用。施用生物有机酸[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补充碳源,增加碳、氮比,有利有益菌的生长,同时满足藻类对碳的需求,促进藻类对池中氮、磷的吸收利用,起到肥水效果。如池中肥源不足,池水偏瘦,可施生物有机肥,少量多次,勿因过量造成藻类生长过旺,引发倒藻转水、水质不稳,易滋生**藻类生长,造成危害。

七、**水质处理。发生倒藻转水,池水透明度骤增,虾蟹摄食下降,池水溶氧不足,加大机械增氧。施用生物有机酸解毒,必要时提前施放增氧剂,补充水体溶氧。发生水体发红、发黑,池中**藻类生长,施用底改消除池中氨、氮、**酸、硫化氢等有害因子,用生物有机酸解除藻类分泌的毒素,开增氧机搅动水体逐渐消除**藻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