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现象。水质恶化往往伴随着泛塘,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绝大多数对虾养殖池塘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交换量小,有的长时间没有交换水,因此,由于水质变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不断增多。
1、水变与泛塘池塘中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大量死亡,水质由原来的高度肥水变为严重缺氧,水体中有毒有害气体急剧上升,水质严重恶化的现象称为水变。由于水变而造成对虾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叫做泛塘。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水变的过程及实质水变使池水由原来的浓绿、蓝绿、茶褐色
[茶褐色,读音chá hè sè,汉语词语,指像浓茶水那样的深褐色。]急剧变为*白色和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这种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较弱,而且在原来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已很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浮游植物的死骸,所以,有机质的**分解过程很强烈。另外,在水变的初期由于细菌数量大增,**了一些滤食性浮游动物(大多数为轮虫)的活动,造成水中溶氧量很低,而有机质因缺氧分解的有毒产物(如分子氨、**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甲烷)等浓度很高。如果是蓝藻造成的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毒物(羟氨、硫化氢等)。情况严重者,会造成养殖对虾的大批死亡。
3、水变前的征兆。水变发生前大都有征兆,通常水变的征兆有:①水体过肥,多为浓绿、蓝绿、茶褐色;②水体发黑或呈现红色;③开动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时,水体有腥臭味,并会泛出大量泡沫。另外,盐碱地水体浮游植物多以绿藻、蓝藻为优势种群,水体pH值较高,水变的危害相应较大;④夜间开动增氧机时,对虾不群聚;⑤对虾吃食缓慢,食量减少。
4、处理方案:①处理水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②使用化学药物和物理办法调节水质。这是对没有水源的池塘所采取的措施。在处理水变过程中,主要把光合细菌、“益菌-80”或“生态活水素”等和沸石粉混合,“增氧解毒安”结合使用。首先光合细菌、“益菌-80”或“生态活水素”等和沸石粉混合后,可起吸附氨、氮和**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使用“增氧解毒安”是为了向水体中补氧。“增氧解毒安”可降低有害因子对对虾的毒性,增加池塘对虾抗病能力,同时也能降低分子氨、**酸盐的浓度。水变的原因如果是有机物过多造成的,可用“净水解毒安”全池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后再用“底安康”、“硝氨速净”、“速效底毒康”抛洒,降解底部有机质缓解底脏、底臭等不利环境,调节水质。其次,肥水是水变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水质处理完后,可施“碧水源”+“丰藻碧水安”解毒肥水。因为水变后水体中藻毒、总氮等含量均偏高,调节水体氮、磷比降解藻毒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