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海参病害主要源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环境(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底质)的恶劣变化。老化池塘中pH值变化大,氨氮、**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有毒有害理化因子长期超标,灾害性天气前后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易分层,严重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等水质分层将导致底层环境极度恶化,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大量滋生现象,从而爆发大面积病害。因此,海参夏季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期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保持优良的养殖生态环境为基础,主要从改良养殖环境入手。
渡夏前期主要工作
(1)、增氧
池塘进入高温期前,即着手布置增氧措施。进入6月中旬就应时常加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或泼洒增氧剂[增氧剂,通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复合多种有效成分,通过综合作用,均匀释放溶氧,迅速降解水体毒素,稳定性强,速效而长效,养殖中任一时期均可安全使用,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化问题,改善养殖环境。],改善底质环境,抑制底质中有害厌氧菌繁殖,减少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产生。尤其在投放有益微生物生物制剂后,加开增氧机或泼洒增氧剂,促进其快速繁殖,改善养殖环境;*天下雨及雨后及时开动增氧机或泼洒增氧剂,可使水质、底质解毒,提高海参抗病力、成活率,减少发病率。还可提高海参摄食强度,提高生长率。
(2)、肥水培藻
水温在15℃以上,参圈就需肥水培藻。透明度保持在40—60公分,注重利用微生态制剂,培养出优良水色,促进菌藻平衡,能保持水中各项理化指标长期稳定,海参长势快、不易发病。
(3)、利用微生物改良底质、水质
进入高温期,要定期投放有益微生态制剂,加速有机物分解,降低并转化氨氮、**酸盐、硫化氢的毒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养殖生物抗应激能力。
(4)、灭除大型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
在进入夏季高温期前,应在长有大量藻类的池塘进行除藻工作,将大型藻类杀灭干净,避免在高温期间进行杀灭工作,导致水质变化。
(5)、消除水华
庄河市[庄河是辽宁省大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东北部,为大连所辖北三市之一。]夏季高温期间,硅藻处于春秋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期,只有部分耐高温的种类存在。但是,高温期正是甲藻[甲藻是指具有双鞭毛的单细胞集合群植物,形状不定。]一年中的繁盛时期,适宜的水温和丰富的营养盐为其短期内的暴发流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我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近两年高温期的水质监测数据情况,我市海域高温期间常见的浮游藻类有:
a、硅藻类:中肋骨条藻、海链藻、角毛藻、菱形藻等
b、甲藻类:夜光藻、*甲藻、原甲藻等
硅藻对水产养殖基本是有益无害,甲藻则是有害而无益。甲藻大量繁殖在池塘中就会形成水华、在海区中则形成赤潮。当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严重抑制了浮游植物因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养殖水体,因而导致养殖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长时间出现缺氧或者亚缺氧状态,使养殖水体持续恶化,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加剧了病害事故的频繁发生,水华藻类大量死亡时,有的有害藻类会产生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败坏养殖水体,直接危害养殖动物;另外死亡的大量藻类会释放有机质,散发腥臭味,**了化能异养细菌的滋生,其中大部分化能异养细菌对水产养殖动物来说是有害菌,甚至是致病菌,从而进一步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为了应对有害藻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建议广大养殖户提高预警意识,进水前加强水质检测、进水后及时调控水质,可利用含氯、溴、碘制剂等加强对养殖池水中赤潮生物的消除及无害化处理,以消除隐患。
作者:庄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张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