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斑节对虾[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虾苗[虾苗,亩放虾苗5~10万尾。]抗病力强、适应能力强,在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后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较高,可以使养殖数量增加、效益增加。那么,斑节对虾虾苗的选择有哪些内容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斑节对虾虾苗的选择
在虾苗生产过程中,由于雌虾、卵的质量,以及育苗技术、饵料、病害等多种原因,会使同一批虾苗体质有强弱的差异。养虾要取得高产,选择健康的虾苗是重要的环节。**斑节对虾育苗,通常是分两种规格的苗出售,即红筋虾苗(P10~P15,体长1.2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以上)和黑壳苗(P15~P20,体长1.3厘米以上)。
在选购虾苗时一定要选择健壮的虾苗,全长1.2厘米以上者成活率高。据试验,斑节对虾苗全长0.6厘米以下,一般成活率10%以下;虾苗全长0.8厘米,成活率为15%左右;全长1.2厘米以上的虾苗,成活率50%左右,高者可达80%~90%;1.3~1.4厘米虾苗,成活率达到75.2%~96%,可见虾苗的大小与成活率密切相关。
1、选购高健康虾苗,经对虾病害测定中心监测为不带**的虾苗。
2、不用高温苗、不滥用抗生素育苗。
3、个体要均匀,同一批培育的虾苗体长在1―1.2厘米,体表干净、活力强、腹节细长似甘蔗呈长节为好苗,若似甘蔗差别呈短节而粗的是较差的虾苗。
4、黑壳虾苗每一触角前端分开呈V型,健康者其两条小触须是并拢的,偶尔分开一下,但能立即合拢,若无法合拢为较差的虾苗,健康虾苗的尾扇是张开的。
5、黑壳健康的虾苗有“粘壁行为”,若用水瓢舀起虾苗,强壮的虾苗会很快向瓢边游去,紧靠瓢壁不动,若在水中乱游动则是不健康的、未成熟的虾苗。
6、从育苗池中取出若干尾体长1厘米左右的虾苗,包于湿毛巾中5分钟,取出后放回原水中,对存活率无影响的便为优质虾苗。
在购苗前对虾苗选择要重视和细致,选择观察的要点是:虾苗大小较一致,个体差异不要太明显。不携带病菌,虾苗体表及附肢清洁,无污物及寄生物,体形正常,无畸形,附肢完整。健康的黑壳苗的触角,其两条小触须是并拢的,偶尔分开一下,试探后又合并。若见该两条触须经常分开成“V”形,甚至无法并拢者其健康度比较差。黑壳苗的每一腹节都较长,为较好的虾苗,在其后养成时生长快,而且虾体能长得较大。
反之,若每一腹节短者,为较差的虾苗。黑壳虾苗的尾扇,至少要能在游泳前进时,经常张开呈扇形,张开的程度愈大,表示虾苗的生长度较好。从红筋苗到黑壳苗时(P12~P20)正是虾苗开始长肌肉的阶段,可以用肉眼观察其尾部肌肉的饱满度,判断虾苗是否发育。一般黑壳苗已有附壁行为,若用水瓢捞起虾苗,它会很快向瓢边游去,紧靠瓢边静止不动。若有多数虾苗仍喜欢于瓢中游泳者,则属生长不够理想或健康较差的虾苗。也可以将虾苗舀在白瓷盆中,吹动水面,如果虾苗逆水游动,则体质健康,反之则差。
斑节对虾虾苗暂养
暂养池可以单独池养,利用面积较小的养成池(3~5亩),但大多数是在大养成池一角筑坝;或用40~60目筛绢围拦分隔成一口小池,作为暂养池。暂养池放苗量视池的放苗量而定,一般每亩放苗5万~10万尾。培育时根据虾苗的摄食情况,每天喂卤虫、糠虾、切碎的小杂鱼或绞碎的小贝类肉等,也可以投以配合饲料。星期不加水,以后每天加水约10厘米。加满水后,每天换水1/5。一般经过20~30天精心培育,虾苗长成3厘米左右时,可放入大池养殖。暂养期间的成活率一般为60%~80%。
斑节对虾虾苗放养
1.放养条件
温度突变会造成斑节对虾生理机制障碍,甚至造成死亡。例如,把红筋虾苗从水温30℃移入18℃的海水中,不久虾苗表现出异常现象,随之出现虾苗沉底死亡。把1厘米的虾苗从水温30℃移入20℃的海水中,未发现死亡。虾苗放养时,池塘水温不得低于20℃,温差小于8℃。虾苗放养后,如遇上寒潮,只要水温不低于4℃,就不会出现死亡。
实践表明,原来生活在盐度[绝对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31的虾苗,可适应低盐度14,高盐度41;原来生活在盐度15的虾苗,可适应低盐度3.35,高盐度25。经过逐步驯化,适应盐度范围还可以扩大,而且对低盐度的适应力强于高盐度。虾苗放养时,低盐差不要超过10,高盐差不得超过5,好事先测量,并做到驯化工作要准确。虾塘内滩面水深应达40~70厘米,pH值为8~9。
放养时间基础饵料繁殖起来后,就可以放苗养殖了。放养时间应视天气而定,闷热时及大雨后不宜放养,天晴日暖时,在上午8-10时或傍晚放苗较为适宜。放苗操作在放苗前需测定养殖池的水温和盐度,避免与育苗池的水温和盐度相差太大而引起死亡。若水温差异较大时,可将装有虾苗的袋子直接放入养殖池中,待其水温达到平衡后,再放苗;若盐度相差较大时,可将养殖池水灌入虾苗袋中,片刻后再倒出,再灌入,重复数次,直到虾苗能适应养殖池的盐度后再放苗。
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放养密度根据养虾面积、虾池水深、换水条件、增氧设施、养殖方式、种苗质量、饵料种类与数量、养殖的产量与规格、养殖技术管理水平等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无增氧设施、每天可换水、饵料充足、水深1.5米的养殖池,每亩可放养1厘米左右虾苗1万~1.5万尾,体长3厘米左右的虾苗4000~6000尾。只有潮才能换水的虾池,每亩只能放养1厘米左右虾苗6000~8000尾。池水较浅,水深达不到1.2米,换水条件甚差的虾池更应少放苗。精养池养虾,由于配套提水和增氧设施,管理技术水平较高,可高密度养殖,每亩放苗4万~5万尾。
斑节对虾虾苗的选择本文就介绍到这里,了解更多关于虾苗的问题还可以浏览相关网站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