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肝红、肝前端萎缩,空肠不空胃,肠道不清晰,一般都是由于水中毒
[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素引起
[基本解释1. [set off]∶起身各稍自引起**2. [give rise to;lead to;cause;make]∶某种事物使另一事物出现引起好感...]的中毒,这种情况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对虾不长。遇到刮风下雨,常常会发生对虾应激蜕壳不遂等**现象。
水环境越来越差,常常可见因中毒引发的对虾病害,那么,水体中都有哪些毒素
[毒素(英语:Toxin),是指生物体所生产出来的毒物(poison),这些物质通常是一些会干扰生物体中其他大分子作用的蛋白质,例如蓖麻毒蛋白。]或造成对虾中毒的环境因素?
一、藻类毒素。主要有神经毒素
[神经毒素是指对神经组织有破坏性的有毒物质。]和肝毒素。
神经毒素可使对虾神经麻痹或反应迟钝,痉挛抽搐,呼吸系统麻痹,呼吸困难,严重者死亡。
而肝毒素则会导致对虾肝中毒,造成肝脏肿大、萎缩、坏死等一系列生理障碍。如微囊藻、鱼腥藻、*甲藻、膝沟藻、三毛金藻等。赤潮水引起的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生物大量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蓝藻和三毛金藻等引起的鱼虾中毒死亡也是比较常见。在一些蓝藻泛滥的池塘中,日常养殖中往往只是使用一些非常安全的灭藻剂后,还是会引起对虾大量死亡,这其实就是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毒素引起的对虾中毒;有些水色老化的池塘,水色转清、倒藻、水变后出现鱼虾死亡、对虾偷死等,绝大部分也是因藻类毒素引起对虾中毒造成的。
有害藻类暴长产生藻毒造成对虾中肝病变,并导致甲壳薄、蜕壳不遂。
二、微生物毒素。主要有病原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和真菌毒素。
细菌毒素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等特点。毒素可以局部损坏组织细胞,引起细胞病变,继而组织病变,**衰竭;破坏消化系统,引发腹胀、腹泻、呕吐、厌食等;还有致敏、发热、神经毒性,引起生理紊乱等。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引起出血、贫血、肝病变、神经麻痹、痉挛等。细菌毒素主要来源于环境和养殖动物机体,真菌毒素更多来源于变质饲料和餐饵。
三、有机质厌氧分解过程中的有毒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如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硫化氢、组胺、**胺
[**胺是强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吲哚等,引起养殖动物直接中毒、生理紊乱、机能下降等。长期处于有毒物质超标环境的养殖动物,体质弱、抗病力差、食欲不振、生长慢,严重的会则中毒死亡。
水源氨氮超标造成的虾苗中毒,图中虾苗鳃区发蓝,空肠现象严重。
四、养殖过程使用的药物残留。
所谓“是药三分毒”,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重金属
[重金属: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染料等)、杀虫药(有机磷农药、菊酯类等)和抗菌药(抗生素、磺胺等)等的残留。这些药使用后或有毒性残留,或本身无毒但与水体的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如氯化甲烷、**胺等,导致养殖动物肝胰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五、周边恶劣环境的污染。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农业污水(农药)和工业污水(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进入到水域,污染了养殖水源,使用这些受污染的水源,若不经过水处理,养殖成活率低,病害多,生长缓慢。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酸雨也会携带有毒物质,随雨水进入池塘,所以雨后不及时做好水质处理措施常常会引发对虾中毒发病。
附:几种不同原因中毒的应对措施
①急性氨氮中毒:一般先用水毒净+速安,2小时后再用五星护卫+黑霸。
②慢性氨氮中毒:一般先用水毒净+鱼虾卫士,晚上使用福地安+降解灵片。
③**酸盐中毒:一般先用增氧解毒宝+熟石灰,晚上再用福地安+降解灵片,严重时可连用2次。
④强**剂消毒过量造成的中毒:一般使用高稳C+净水王,连用2次后再肥水。
此外如果是硫化氢高,应用爽水灵降解;重金属超标,则用黑霸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