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如东地区不少南美白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养殖户反应,自家小棚养的对虾肝胰脏

[胰脏(pancreas):一个大而细长的葡萄串状的腺体,横于胃后,居脾脏和十二指肠之间;其右端(胰头)较大、朝下,左端(胰尾)是横着的,尾部靠着脾,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脏器。]

发红、发白的比较多,拿到当地水产部门镜检发现肝胰脏发红的对虾肝胰脏已经有轻微的萎缩,发白的肝胰脏肉眼可以明显看到肝胰脏萎缩。当地水产部门告诉他们,由于近期温差变化比较大,温度高时对虾吃料快,很多养殖户希望趁机让虾多长肉,都在加料,造成肝胰脏负担重。刚开始发红,严重的肝胰脏明显发白萎缩。清明时节天气变化大再加上*雨闷热天气造成对虾应激蜕壳,这时肝胰脏不好的对虾就会出现蜕壳不遂从而引起掉苗。从第一批苗种放养到现在,也有一个月了,很多养殖户近期都在换料,其实这是到了对虾的关键时期了,水产养殖上称为“转肝期”。

做好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将事半功倍!

一.虾苗转肝期

南美白对虾一般在生长到体长约3-4cm阶段,肝胰脏表面的后端会逐渐被覆一层白色膜状物质,习惯上称为“白膜”,肝脏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

的颜色、轮廓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一时期对虾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自身抵抗力弱,是最容易发病的时期,养殖对虾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问题,是养殖管理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养殖一线人员习惯把肝脏上“白膜”从无到有的这一时期称为“转肝期”。从投放虾苗开始,苗期蜕壳频繁,随着虾苗蜕壳成长,肝脏也随着机体的增长而逐渐生长转变和完善。

①1~2cm虾苗:虾苗从虾苗场进入养殖场

[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

后,整个外环境,饵料营养构成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养殖场虾苗的肝脏颜色与虾苗场的肝脏颜色有一定的差异。用肉眼观察,虾苗场的苗肝脏颜色偏黑,而投放到养殖场后,肝脏颜色偏棕**,肝组织不饱满,轮廓相对清晰,无白膜或很模糊。

②2~3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色,肝组织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可见。

③3~5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褐色,肝组织很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明显位于棕褐色下方。

二.转肝期的变化

①肝脏颜色的转变:在肝脏上形成白膜,而正常对虾的肝脏是同饵料颜色比较接近的。

②食性的转换:开始从0号料转1号料。

③肝脏功能的转换:由半成熟状态转化为成熟状态,解毒、免疫、辅助消化等功能更加完善。

三.转肝期的几个误区

①转肝期不是喂服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能安全度过的,另外,维生素也不是喂服的越多越好,大量的维生素对肝胰脏是一种代谢负担。

②中药也不全是对肝胰脏有好处的,中药中的黄柏对肝脏也稍微有些损伤。

③抗生素类对肝脏造成的负担最大。

④转肝期可以少喂料,但是不能停料,长期的饥饿状态容易造成肝胰脏功能性损伤。(可以适当性的停料,但不能长期停料)

四.对虾转肝期的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

定期使用活性钙氨基酸、高纯光合菌种和高浓复合菌种等生物产品调水稳水,使用生物菌改底剂、底分解和底毒消等底改产品改良底质,可创造转肝期的优良水质底质环境,防止水体老化、氨氮、**酸盐、硫化氢超标、预防池底酸化、黑化,净化水质。消除苗期环境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为健康转肝奠定环境基础。

2.发酵饲料

最近几年经实践证明用*酸菌

[*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

群发酵虾料明显优于不发酵的虾料。通过*酸菌群发酵虾料进入肠道后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增加对虾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抑制肠道病原菌。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转肝期对虾摄食明显增加,要控好饲料的投喂的数量,即不能少投又不能盲目加大,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最好是在原来每日两餐或三餐的基础上可以加投喂一餐,尽可能控制在1-1.5小时全部吃完再考虑加料。饲料中补充**、VC和磷脂。

3.护理肝脏

  随着转肝期对虾包膜的完成,对虾基本生长达到5-8cm,对虾上网开始,定期使用保肝护肝产品,多年实践证明,通过泼洒和内服同时进行,护理肝脏的效果很好。定期解毒一方面降解重金属、藻类毒素、氨氮、亚盐毒素,防止生态环境突变,另一方面可补充水体碳源的不足,稳定PH、保持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

4、补菌

通过投放有益菌等微生态产品可以有效的维系水体菌相平衡,抑制弧菌等致病菌的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