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军1,唐兴本2,陈百尧2,赵昌辉1
(1.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公司,江苏连云港222248;
2.连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连云港222046)
近年来,南美
[南美**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白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病害日趋严重,以红体病和白斑病等为主的对虾流行病的暴发和流行已经成为发展养殖业的制约因素,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控技术,尤其采用生物病害防控技术对于降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风险、减少病害、提高对虾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对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草鱼是吃草的,在现实中发现,草鱼也是杂食性鱼类,喜吃草,对动物性饵料也不拒绝。在2011年国家虾产业体系工作总结会议上,草鱼可以吞食行动迟缓对虾或死虾,起到生物防控效果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各试验站的认可。笔者在本文介绍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搭配草鱼防控对虾病害的案例,搭配草鱼的虾塘取得了相当满意的养殖效益。
1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或抑制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消灭或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产品的质量,是药物等非生物防控病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生物防控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的主要是利用草鱼可以吞食行动迟缓对虾或死虾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或感染途径,达到防控南美白对虾病害的目的。
2池塘条件
2.1池塘
位于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连云区试验示范基地,本文介绍的案例池塘为一长方型土池,南北走向,面积1.333hm2,池深3.3m,蓄水深1.8~2.3m,进、排水渠道配备完善,进水口处设置60目筛绢网过滤。
2.2水源与水质
水源来自沂河,周边无污染,水质清爽,水质各项指标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用水标准。
2.3增氧设备
案例池塘安装叶轮式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2台,配备条式微管增氧设施。
3放苗前的准备
3.1清塘消毒
2011年3月8日,开始清塘消毒,用含有效氯36%的漂**150kg/hm2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含池底、池壁及池壁顶面等),接着用消毒池塘的海水均匀冲刷全池,4d后将塘水排干,让虾池曝晒。3月20日池塘进水至水位为0.6m。
3.2肥水
3月26日,开始肥水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将发酵好的粪肥,与石灰面拌匀,放置几天,再施在水中。细菌一般不能在碱性环境下生存,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菌。先施处理好的鸡粪1200kg/hm2,5d后施复合肥22.5kg/hm2、尿素45kg/hm2、过磷酸钙7.5kg/hm2,再过5d后施肥水育藻剂22.5kg/hm2。
4苗种投放
4.1草鱼苗种投放
4月10日,投放草鱼苗种,草鱼规格为0.165kg/尾,投鱼数量为155kg,940尾,苗种投放密度为705尾/hm2,即116.4kg/hm2,苗种入池后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4.2南美白对虾苗种投放
5月26日,投放南美白对虾苗种,对虾苗种平均规格为1.92cm/尾,投苗数量为100万尾,苗种投放密度为75万/hm2,苗种入池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5饲养管理
5.1水质调节
养殖前期以添加水为主,每隔3~5d加水一次,加水量为5~10cm,将池水渐加至虾池的最高水位2.3m。中后期根据池水水质、虾苗的生长等情况随时换水,但每次换水量不超过15cm,添水前要检查水源质量,用取样瓶取水观察水中有无小鱼虾、糠虾等生物。
养殖前期白天轮流开动虾池叶轮式增氧机,夜间叶轮式增氧机全开,后期全天开动虾池叶轮式增氧机,夜间开动微管设施增氧。
5.2饲料投喂
南美白对虾苗入池时,池塘内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没有急于投饵。放苗后第3天,开始投喂0#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投喂量标准为7.5kg/hm2,以后按南美白对虾专养塘常规投饵方法进行投饵,每天投喂2~3次,时间分别为23:00、9:00、17:30,投喂量根据水温、天气、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基本上以1.5~2.0h内对虾吃完饲料为宜。饲料投喂在离池塘边1~2m的外侧的地方,饲料观察网也基本放置在相应的位置。
5.3日常管理
测记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等,观察水色变化,判断水质优劣,维持正常水位。定期检查虾苗摄食、游动等情况,检查增氧机的运转情况,检查是否发生虾病,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隔10d随机抽样10~20尾虾苗进行生物学测定,以便掌握虾苗的生长速度、存活率,确定饲料投喂量。
5.4捕捞
南美白对虾采用地笼
[地笼,也称作地笼网、地笼王等。]捕捞,地笼长度15~22m不等,收虾在两个时间段都进行过,对虾在天刚黑或天刚亮时活动频繁,这两个时间段适宜于地笼捕捞,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根据客户需要确定铺设地笼收获对虾的时间。
铺设地笼或者收获对虾在船上操作,目的是尽量减少人为搅动池底,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初次下地笼时,从4:00开始下地笼到6:00开始收虾,地笼在池塘的时间没有超过2.5h,目的是保证对虾的鲜活,收获的对虾放在自制的活水网箱内,集中挑选、销售。
6养殖结果
经过6个月的养殖,10月9日—10日,共收获草鱼720尾,养殖成活率76.6%,每尾鱼增重22.5倍。在8月15日—20日和10月9日—10日,通过地笼、最后清塘等方式收获南美白对虾,第一阶段的对虾的平均规格为106尾/kg,第二阶段的平均规格为68尾/kg。具体养殖结果见表1。
注:综合计算的利润的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production cost)亦称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即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还包括其他生产成本,其他生产成本包括塘租费12900元/hm2、水电7800元/hm2、虾苗、鱼苗费14100元/hm2、药品3450元/hm2,合计成本38250元/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