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杆状**[杆状**是一类具有囊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其基因组大小为80-180 kb,在自然界中以节肢动物作为专一性宿主进行感染和传播。]初由Lightner和Redman从来自**的种虾中发现,但实际上自1976年在**、菲律宾和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塔希提,是一种植物,喜欢生长在阳光下,中度喜光,稍耐荫,中等喜温的环境中,开化结实特性是多年生球根花卉,性成熟期三年。]岛等国家和地区已相继出现此病。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斑节对虾杆状**病的防治,内容如下:

斑节对虾杆状**病的防治

斑节对虾杆状**病的病原

斑节对虾杆状**病的防治

斑节对虾杆状**(MBV)敏感宿主: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等。

斑节对虾杆状**病的症状

在斑节对虾幼体期,斑节对虾杆状**病(MBV)病虾除一般的疾病表现外,常见肝胰腺[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变白现象。较大的患病个体体色变深,可由原来的淡**变为浅绿色,甚至变灰绿色;活动力下降,对外界反应弱,摄食差;自洁能力减弱,以致体表和鳃部常有大量藻类和原生动物和外共生性细菌附着。有时可因继发细菌**染而出现甲壳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细菌感染。

患病对虾的病变也是集中在肝胰腺和中肠,表现为肝胰腺或中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甚至整个**功能的丧失。环境中的各种细菌很容易经细胞脱落所产生的创口进入虾体,造成继发性[继发性是根据病因是否已知,将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感染。

斑节对虾杆状**病的预防

(1)对苗种场、良种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制度。

(2)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掌握流行病学情况。

(3)可通过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切断传染源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控制本病。

(4)繁殖时,选用经检疫不带病原的健康虾作为亲虾。为避免亲虾的粪便、受污染卵将斑节对虾杆状**传给下一代,孵化场应相对**,具有良好的隔离设施,防止**在孵化场内的传播。

(5)做好水体消毒,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8%~2.0%(活性碘)复合碘溶液0.1ml,或每667㎡水体(水深1m)用66.7ml兑水后全池泼洒。

斑节对虾杆状**病的治疗

①根据病情施用“增氧水底净”500~800克/亩,第二天施用“绿威”1ppm全池泼洒,排毒解毒,稳定水质。

②按1%比例,用“强力威”拌饵,连用三天。

③按2%比例,用“强力素”拌饵,每天喂饵三次,连用十天后改为1%拌饵,每天傍晚一次,直到对虾收获。

④如使用渔乐(白斑净)拌饵口服,效果更好。

有此病流行的地区应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场所及器具彻底消毒,并销毁患病或死亡的对虾。非流行地区应注意引进品种的检疫,同时注意对易感种的观察。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适当的营养,尽可能减少外界压力对虾体的不利影响。采取将幼体用清洁海水清洗的方法,也可预防此病的流行。设法控制继发性疾病,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细菌感染,用消毒剂等控制体表的附生生物。

斑节对虾杆状**病流行情况

在东亚、东南亚、印度次**、中东、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东非、马达加斯加养殖和野生虾中广泛分布,随着斑节对虾的引进,**也传入地中海、西非、塔希提岛和夏威夷,还有南、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一些养殖地区。

斑节对虾杆状**病的防治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到此病症,应立即采取环境、药物和营养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