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天气还会炎热一段时间,但是整体上温度还是有所下降的,一般是白天会比较热,晚上会稍微凉爽一些,对于水产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来讲,进入秋季更需要养殖户去抓好养殖管理工作,有效增强水产产品的体制,提高养殖场整体效益。
一、培肥促壮。秋季水产养殖对象相对减缓个体生长供应,主要满足肌体能量储存,适时增加精饲料的投喂能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可有效提高水产品[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的出塘规格与养殖效益,如河蟹目前就要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以增加其膏黄,鱼、虾类应增加精料的投放,培肥促壮,减少有些品种如青虾的秋季死亡率。
二、控制水质。入秋后早晚气温温差会比较大,且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水体残饵、排泄物、水草老叶腐烂,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极易造成缺氧浮头,会发生泛池。因此一要及时换水,少量多次[健身运动中,少量多次通常是指:使用小重量、小负荷进行较多次数的练习方法。],要吸取中上层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种类,防止和减少蓝绿藻[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最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的滋生;二要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以降低**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等因素对水体造成的危害。秋季河蟹池塘应逐步加大换水量,边进边排,并每隔10天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保持池水pH值7.8-8.5,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30-40厘米,利于蟹壳增厚增硬,促使健康生长。
三、科学防病。秋季是水产养殖病害的第二个高发期,主要是体外寄生虫病和细菌**。应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好普施1~2次杀虫药和一次杀菌药,同时结合内服抗病提高免疫力的药如免疫多糖、VC、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等预防鱼病。虾蟹池塘要合理控制水草密度和分布,多余的和易死亡的及早捞出,减少水草的腐烂引发的病害及耗氧等。
四、加强巡塘。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查看鱼虾蟹活动和吃食情况,查测水色、透明度、pH值,及时捞掉腐草、残饵,消毒清理食场。对河蟹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夜晚加强防盗巡视。
五、适时上市。随着中秋和国节的到来,水产品价格往往会出现一个高峰,此时,可根据池塘中存鱼(虾、蟹)的质量、数量及售价灵活捕捞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