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25~30度,施基肥后,池塘水色渐渐由清变浓,到2~4天,透明度最小为藻类高峰期
[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7~10天水色渐渐变清,为轮虫高峰期;淡水池15~20天左右大量出现红虫,为枝角类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高峰期,海水此时出现桡足类。溶氧、pH值与水色变化一致。藻类高峰期,溶氧及pH值较高,而氨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则相反,此时下苗,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过强,易引发气泡病
[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及碱中毒
[正常人体内pH值为7.35~7.45。];轮虫及枝角类高峰期,溶氧较低,氨氮、**酸盐均高,水质较差,且虾苗对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的利用不如藻类高,此时下苗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低。理想的虾苗培育水质应做到:①水质稳定良好,②藻类为主而非浮游动物为主。因此在水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清塘肥水后4~7天下苗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