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的外观症状是在体表隆起大小不一之气泡,常见于头部皮肤(尤其是鳃盖),眼球四周及角膜。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鱼苗[也叫“鱼花”。]和鱼种都能发生此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能引起鱼苗大批死亡。大家知道引起鱼气泡病的原因有哪些?鱼塘如何防止气泡病的发生么?
引起鱼气泡病的原因有哪些?
1、高水温。水温过高,水中溶解气体饱和量低,当水温升高时,水中原有溶解气体就变得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而引起气泡病。
2、藻类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旺盛。当水中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水温高,藻类行光合作用旺盛,可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
3、未经发酵肥料过多。当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鱼苗误将小气泡当浮游生物而吞入,引起气泡病。
4、在运鱼途中,人工送气太多,也会引发气泡病。
鱼塘如何防止气泡病的发生?
1、适当加深水位,有利于促进水体稳定;
2、合理利用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提高增氧效率及平衡溶氧,溶氧过高时可使用增氧机曝气,加快溶氧的溢出;
3、加强底泥处理以及勤改底,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
4、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采取稳水、调水产品,如:生态修复师,保持水体稳定;
5、使用“可溶性的有机肥”以及“碳源”,不是氮肥和磷肥;
6、减少杀虫、杀菌的次数,防止水变;
7、使用活菌制剂,如:EM菌种,*酸菌,光合细菌,促进水体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引起鱼气泡病的原因有哪些?鱼塘如何防止气泡病的发生?”。气泡病不仅会导致鱼死亡,还会导致鱼继发其它疾病,因此养殖户应高度警惕,做好全方位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