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社记者徐健发自江苏苏州
记者见到瞿涛
[瞿涛,男,出生于1969年12月25日,北京人1989-199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国安广告公司、北京秦人广告公司历任平面设计、创作总监职务,期间为三株集团-jutao
]
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阳澄湖
[又名阳城湖。]镇出现了难得的好天气。瞿涛家中,他六岁的小女儿正在练字,母亲正在打扫卫生,屋子里整齐地码着通威的特种饲料,一块“生意兴隆”的牌匾悬挂堂屋当中,至于瞿涛本人,则刚从外面送货回来。这些场景都显示着这位水产养殖户一家人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瞿涛在自己虾塘边
打通水产养殖“关节处”不赚钱也难
2007年,老家在成都大邑县
[大邑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接壤。]的瞿涛只身来到江苏,几年间给别人打过工,和别人合伙做过生意,但都做得平淡无奇。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瞿涛接触到了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养殖,当时苏州通威公司主动找到瞿涛,表示愿意提供白对虾养殖的方法以及虾饲料。于是,瞿涛承包了30多亩池塘开始了白对虾的养殖事业。
不见到瞿涛本人,不亲自到他塘边去看看,很难明白为什么瞿涛有着“年年成功、年年丰收”的养虾“不败神话”。“别人都奇怪我养虾怎么从来没有失败过,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我花的心思”,瞿涛告诉记者。不论是2012年的30亩塘,还是如今的70多亩虾塘,瞿涛的塘口管理技术一直得到了周边许多养殖户和苏州通威技术人员的肯定。
问及成功的养殖经验,瞿涛连连摆手,“成功谈不上,少犯错误,精心管理好自己的塘,多想想怎么做得更好”。在他看来,目前水产市场的大环境无法由自己控制,养殖户能做的就是做好塘口管理。从种苗选择到动保产品的使用,再到平日里的水质调节、虾病防治等等。“把这些‘关节处’全部打通,做精细,只要水产品价格基本正常,不赚钱也难!”
洞察市场行情科学管理不盲从
谈到自己养殖的白对虾,瞿涛表示“没有一种水产动物养殖能长期盈利,一直保持高利润”。拿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大闸蟹
[大闸蟹一般指的是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也称上海毛蟹,俗名大闸蟹或河蟹,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朝鲜半岛至中国福建沿海河口地区的小型蟹种。]来说,当时阳澄湖及周边地区,大家像疯了一样去养大闸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结果市场饱和。近几年蟹价从虚高跌落,回归正常的价格,养蟹户的毛利从七八千一亩降到两三千一亩,“很多人都亏惨了”!
瞿涛的虾塘
“我自己养虾也一样”,瞿涛说。这两年大家看到白对虾利润高,又开始养虾,“但是虾有多难养,又有谁真正明白呢?”瞿涛对记者说。目前他把自己70多亩的池塘分成了几个区域,小青鱼、白对虾、大闸蟹混合养殖。“这也是通威365科学养殖模式教会我的。”瞿涛表示。
今年,瞿涛参加了通威举办的“2015我是水产养殖能手”的活动,在上千名养殖能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全国第八名,拿到十万元的大奖,他的获奖理由:“阳澄湖畔养殖白对虾的瞿涛,从四川到江苏打拼,坚持塘底清整、选择优质苗种,在近几年江浙沪
[江浙沪是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之合称。]白对虾养殖成功率不足3成的大环境下,他可以做到年年成功,年年丰收!”
瞿涛是靠着“好苗+好料+好管理”成为20强中唯一的一位白对虾养殖能手,在即将结束的2015年,这位阳澄湖畔的养殖牛人,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收获了一百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