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鱼过程中,提高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是养鱼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那么,养殖户怎样提高鱼种成活率?为了避免造成养殖场损失,下面本文详细介绍提高鱼种成活率的措施如下:
一、放养时间
冬至后惊蛰前是佳投入鱼种时间,此时水温都在5℃~10℃,有利鱼种捕捉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和分拣挑选,但宜选择晴天操作,遇雨雪风冻天气不宜放养,以防冻伤鱼种,影响下塘鱼的成活率。
二、选好鱼种
俗话说:“种好鱼满塘”。优质的鱼种,肉质肥满结实,体形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色和眼睛明亮,拿在手中跳动激烈,在水中顶游力强。因大规格鱼种投放后,适应性强,抗病力也更强,成活率也就高,一般草鱼每尾重250克、鳊鱼每尾重为50克、鲢鳙鱼每尾重100克以上。
三、鱼种运输
短途可采用水桶挑运,每100公斤水装10厘米左右长的鱼种1000尾;长途宜用车运,每吨水装运10厘米长鱼种3000尾~3500尾,活水船运输,每吨水装鱼种1万尾左右,但运输要快,并且在装鱼的水里放一些菜叶等软绵漂浮物[是漂浮物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浮于水上并随水流一起运动的物体。],用来缓冲水的振动,减轻对鱼的颠簸和摩擦。
四、鱼种消毒
为增强其抗病能力,防止鱼种投放后感染疾病而死亡,鱼种投放前,一定要经过消毒才能投入。消毒方法:用3%~5%的食盐浸洗 5分钟[分钟表示时间长度的词语,一分钟等于60秒。]~10分钟,或用3%的漂**和每立方米水用8克硫酸铜浸洗5分钟~20分钟,草鱼种还要注射0.2毫升~0.5毫升经过10倍稀释的草鱼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灭活**,防治**性出血病。
五、鱼种救护
外购的鱼种,由于运输途中过度颠簸,体力消耗过大而产生昏迷“翻白”现象,若不进行救护,极易死亡。当发现鱼种昏迷“翻白”时,立即把鱼种放在水温为5℃~10℃的避风向阳的清水中,用手在水中浇水[浇水,属于园艺学,是种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水花均匀地撒在鱼肚面上,浇水频率应接近鱼的呼吸频率,直至鱼能游动为止。这样鱼种由于受水波的振动,迫使鱼体运动,从而增强鱼种血液循环,并及时供给呼吸所需的氧气,尽快恢复体力,浇水又能洗去鱼体上和鳃内的泥水等污物。
以上内容就是详细整理了提高鱼种成活率的措施,仅供大家详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