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渔户基本都是通过鱼苗[也叫“鱼花”。]来进行育肥的,所以一般鱼苗都会经过长途的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才能达到渔场。这些鱼苗到达渔场后不能就直接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行,不然容易出现鱼苗大规模死亡的问题。
1、苗种消毒
由于鱼苗在运输的过程中长期属于死水环境,加上鱼苗的密度会比较大,所以容易在运输途中滋生病菌。在鱼苗到达后的首件事就是准备好苗种浸泡液,将鱼苗导入其中进行消毒,以保障鱼苗的安全。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一些安全消毒液[消毒液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如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之类的,浓度方面一定要注意好,尤其是食盐水的浓度不要超过3%。
2、喂食[喂食是1850年由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的现实**题材的画作,反应了当时的农村贫苦家庭的生活状况。]
消毒过后就要准备喂食了,毕竟运输的途中鱼苗是不会投放食物的,达到目的地后鱼苗就需要立刻补充营养。喂食的物品以蛋黄水为好,将煮熟的蛋黄混合水,搅拌均匀,知道混合的水看起来只有一点淡**即可,几个蛋就能解决几十万尾鱼的食物需求。这也是为了让鱼苗在即将到来的陌生环境里面更好的生存,鱼苗吃饱了投放后可以多出时间去寻找食物。
3、调整水温
喂食完成就要准备投放了,但是这时候还不能投放,需要先调整下鱼苗当前池子的水温。一般池塘里面的水会比当前鱼苗生存地方的温度低很多,如果贸然的投放,可能会导致鱼苗不适应新池塘的水温,出现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严重的会导致伤亡情况出现。所以应该缓慢的将池塘的水注入当前的鱼苗生存池,直到两边温度接近后再投放。
4、投放
投放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许多养殖户都习惯了从空中直接倒出去,或者进入水中,然后迅速的将鱼苗倒出,这些都很容易伤到鱼苗。正常的应该是将装有鱼苗的器物缓慢的浸入水中,然后在慢慢的从底部抽离出去,让鱼苗在温和的情况下完成自然的生长环境更换。
鱼苗其实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在投放前的各种行为都稍微的轻缓一点,这样既能避免伤害到鱼苗,也能避免**鱼苗。较大的震动或者声响会让鱼苗四处乱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