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是罗氏沼虾

[沼虾,属于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

养殖中十分关键的阶段,随着罗氏沼虾养殖放苗密度加大,给养殖水体带来较重的压力,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造成巨大损失。生长快,饵料投喂多,代谢量大,常常伴有雷阵雨

[雷阵雨(thunder shower)是一种伴随着闪电和雷鸣的阵雨或暴雨的强对流天气现象。]

天气,进而给养殖管理增加了难度,再加上成虾陆续拉网上市,每次拉网之后,极易使塘口水质

[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高温季节罗氏沼虾养殖的科学管理关键技术介绍

环境发生恶化,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强塘口管理,力争使养殖增产增效,现将高温期间罗氏沼虾塘口管理的关键技术归纳如下,共广大养虾户参考。

  一、注重饲料投喂

  温度高,虾生长速度快,虾摄食量大,这一期间保证虾吃饱是前提,但不能过剩,投喂太多,不但浪费而且虾吃得太饱容易造成缺氧、浮头。投饲须注意天气的情况,在天气晴朗、水质清爽时,适当多投点,一旦遇到*雨天,尤其是闷热,要减少投喂量或不投。要减少鲜活饵料(螺蚬肉)用量,因为鲜活饵料杂质大,味道浓,水份多,容易变质,投入虾池

[虾池是江苏省东台地区的传统小吃。]

后更易造成水质恶化,也容易带进病菌滋生**。同时建议广大养虾户在选用饲料时,不可盲目迷信过高蛋白的饲料,而一味追求虾的生长速度,往往是得不偿失,其实只需饲料蛋白适宜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虾子营养代谢的失衡,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加强水质管理

  高温期间,首先虾池要保持一定的水深,最好能达到1.5米以上,水体大,溶氧多,水温与水质也相对稳定;虾池要保持一定的肥度,如果虾池过肥,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小于25cm时就要换水,适时排出适量的老水并注入新水,塘口的进排水系一定要分开,当然对水质过肥的塘口,可使用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制剂降解过多的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和有毒有害物质,养殖中后期最好选用硝化与反硝化菌为主的生物制剂使用,可分解有机质,一般只起絮凝作用的微生物制剂效果不够明显,但池水也不能太瘦,对于水质清瘦的虾池即透明度大于40cm的须适当施肥。高温期间投饵量大,虾的代谢量也大,因此一般虾池都不缺氮、磷,而是缺少微量元素或是池塘菌相、藻相不平衡,物质循环受阻,所以对水质清瘦的虾池建议使用“生物专用肥”,以补充水体的益生菌和微量元素,总而言之,“养好一塘虾,先要养好一塘水”,虾池水质要求达到“肥、活、嫩、爽”。

  三、坚持巡塘

[巡塘是对养鱼工作的综合检查,通过巡塘可全面了解和掌握池、鱼状况和生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防止浮头、泛塘

  巡塘工作是整个养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高温期间巡塘更须认真仔细,具体应做到:1、观察虾在塘中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游边或“转池”时,要查找原因,是否水体PH过高、水体变化太大、溶氧不足、有寄生虫附着、病害发生等等;2、观察虾的吃食情况,定期查看食台,根据虾的吃食状况而决定投喂量,一旦发现吃食突然剧变,需分析原因,是否溶氧过低、饲料变质、病害发生等等;3、观察虾池的水质变化情况,经常观察水体的颜色变化和检查虾池的透明度等,一旦发现池水不清爽,须分析原因,是否施肥过多、投饵过量、有机质或有毒有害物质过高等等。通过巡塘,如发现异常,及早防范,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在高温期间,常常伴有雷阵雨,要加强巡塘,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巡塘次数,谨防浮头、泛塘,具体措施:1、晴天中午开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2小时左右,给下层水增氧,不仅能防止夜间浮头,而且能降低饵料系数,促进生长。2、高温天气要每天半夜开机防止浮头,特别是凌晨太阳出来之前也须开增氧机。3、要储备足量的化学增氧剂,作应急之用。4、雨天不需要开增氧机,但*天要整天开机。5、晴天傍晚禁止开增氧机,禁止给池塘注水。

  四、病害防治,防重于治

  高温季节是罗氏沼虾生长的旺季,也是病害流行暴发的季节,尤其是拉网、暴雨后使池塘环境发生恶化更易导致罗氏沼虾病害的发生,虾病防治应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目前罗氏沼虾主要预防细菌病如肠炎、黑鳃、红体等,寄生虫病以及近年来暴发的“滴星”、“白虾”病,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虾病综合预防。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预防虾病的发生。建议在预防虾病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虾的抗应激能力和抵抗力,一般定期投喂Vc,免疫多糖等来增强虾体免疫力。如果已经发病,并且有蔓延趋势,须正确诊断,要在早期进行治疗,主要采取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采取外用消毒或泼洒中药(如甘草、板兰根、三黄粉等),内服中西药物进行控制,效果更佳。(高邮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刘志国)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