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南正强生化技术公司 朱行超

  最近江浙地区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当前江浙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流行病害的原因与防控方法

频繁发生严重的病害(症状与红体相似)大多发生在4-6公分。有的养殖户以为是细菌感染就用消毒剂消毒,结果反而加重了病情造成较大损失。

  发生原因:管理

[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不当。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①观念和管理跟不上。今年江浙地区发病虾塘大都是养一代苗。前几年江浙基本没有养过一代苗,以为其养殖管理跟本地苗一样,殊不知一代苗对环境要求极高,尤其是对溶解氧(虾长得快消耗氧气多),基本上还是按照以前的养殖模式管理(如每亩发6万尾、氧机少开等)。养殖密度高和落后的管理理念是发病主要原因。另外对一些预兆视而不见(粪便过长、拉稀、肿鰓等),没有及时处理错过最佳时机。

  ②放苗前后水管理不好,如透明度偏大,倒藻等,致使泥皮、青苔等在底部

[所谓股价波动的底部形态是指股价由下跌转为上升的转折点,这种转折可以是一个急速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滋生,后来虽然把水调回来,但泥皮青苔仍存在底部,而且随养殖时间延长会逐渐腐烂(一般发生在水转好后10-15天),使底部局部缺氧恶变并产生毒素。加上江浙地区的养殖户白天氧机只是下午开3小时左右,这样池水因少搅动出现分层毒素积累在底层造成对虾慢性中毒、体质逐渐衰弱,白虾

[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白虾属(Exopalaemon)甲壳动物的统称。]

在脱壳

[在一些计算机软件里有一段专门负责保护软件不被非法修改或反编译的程序。]

期前后因体力透支而脱壳不遂死亡。

  ③控料不严,加料过快。一代白虾生长较快,加上贪吃,给人一种错假象:投多少料都能吃完。此时有的养户就拼命的投料,总以为投的多,长得快。完全不考虑池塘此时的承受力和过量摄食会不会造成**受损(如肝肿大、胃肠炎、白便等)。一旦出现**受损而出现脱壳不遂偷死。因此此阶段投料原则一般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以适当饥饿来调动白虾主动觅食,多活动协助清洁底部,并有利于管水。

 

  ④水质不稳定,经常性倒藻产生毒素和底脏。

  ⑤极端天气会带来毒素(如雨中就带有空气的有害物质)直接毒害对虾,同时**对虾,严重时会应激脱壳不遂而死。此外极端天气也加大了饲养管理的难度,造成水环境剧变等间接危害对虾。

  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的表征:粪便过长、拉稀,料台脏滑,体色微红或微黄、软身,肝红萎缩,肿鰓或黄鳃,大多头胸甲易剥离,偷死的都是较大的虾先偷死。

  这种病害在底部环境恶化不严重时危害不大,但底部腐烂的泥皮青苔时,死亡快且多,发病急、难控且损耗较多,产量上不去。

  发病预兆: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绳索上有泥皮,手捏有臭味、粘滑,有异味(增氧机前或下风头可闻到),氧机前水流呈土**(说明少藻或藻类老化),白虾肌肉应激会白浊

[白浊,又称尿精,系指在排尿后或排尿时从尿道口滴出白色浊物,可伴小便涩痛的一种病证。]

(中午提料台观察,未离水面时就发现白浊的更严重,离水面**又放回水中白浊越多这也严重)及抽筋,有时体色呈兰绿色,料台粘脏及滑腻,提料台时有异味溢出等。白天浮伐划过时虾跳,水中悬浮物较多,水面上漂浮的虾壳较多。虾粪便过长、拉稀、黄鰓等。

  防控方案:第1天上午速安(1亩/包)+鱼虾卫士(2亩/瓶),晚上7-9点使用福地安(2亩/瓶)+降解灵片(2亩/包);第2天上午使用水毒净(4-6亩/包)+红克灵(1包/亩·米,先用开水侵泡2小时后使用),两种混合加水泼洒;第3天可重复第1天的操作;第4天美之源(5亩/包)+育藻膏(1斤/亩)(先侵泡2小时后泼洒)泼洒时再加活菌王(1斤/亩),强化水体营养。同时拌料鱼虾力士(60~80斤/包)+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主要用于上述革兰*性菌所致的呼吸道、咽喉、扁桃体、泌尿道(包括前列腺)、皮肤及软组织、胆囊及胆管、中耳、鼻窦、泪囊、肠道等部位的急、慢**染。]

。以后根据情况酌情使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