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是鱼儿生长的旺季,而此时气温在一天之内时高时低,加之秋雨,如果管理不善,至使鱼儿增重缓慢,影响鱼的产量。秋季养鱼注意事项[办理***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内容如下:

秋季养鱼注意事项

一、饲养管理

秋季养鱼注意事项

从春季开始放苗到秋季,已经历约半年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周期,期间由于投饵、排泄,有机物经沉淀、发酵,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肥沃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底质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老化。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到了秋季好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的池塘再进行培育,或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鱼塘进行清塘并用生石灰消毒后,再将鱼种转回原塘。

二、合理轮捕轮放

实行轮捕轮放,有利于调剂淡旺市场,使鱼类均均衡上市,同时也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池塘的利用率。轮捕轮放一般采用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原则。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适时捕捞,再根据生产需要,补放小规格鱼种。捕捞一般选在黎明时进行,此时水温较低,便于活鱼运输,同时方便供应早市。

三、调节好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养好一池鱼,需先调好一池水。秋季气候多变,水质容易变化,加之水温高,鱼类摄食旺盛,耗氧量大,有机物易经发酵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因此,定期加注新水,调水至关重要。一般每月灌注3~4次新水,每次换水15~20厘米。或采用药物,微生态制剂等调节水质。对主养鲢鳙等滤食性鱼为主的池塘,需经常合理施肥,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以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一般每隔一周左右每亩池塘泼洒70~80公斤左右的人畜粪,氮、磷等有机肥2~3公斤。

四、合理投喂

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黄金时期,此时气温适宜,可适当加大投喂量。草鱼鳊鱼鲤鱼等吃食性鱼类可采用青绿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结合商品配合饲料投喂。每天投喂青绿饲料的量可占鱼体重的20%-25%,配合饲料占鱼体重的3%~5%,但要根据当天天气情况、鱼类吃食情况做适当的调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白露前后草鱼、青鱼易发病,要适当控制投饲量,此时可稍多投些青绿饲料,少投点配合饲料;当九月下旬以后,鱼病[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正常生命活动受扰乱的现象。]高发季节已过去,可减少投喂青绿饲料,加大商品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使鱼加快达到上市规格。

五、加强巡塘

由于秋季投饵、施肥量[施肥量,是指肥料施用的数量。]大,有机质多,加之秋季早晚温差较大,池塘水体易上下分层,鱼类容易出现缺氧浮头现象。尤其是后半夜至次日清晨,水体浮游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氧,而鱼类活动频繁耗氧,稍有不慎,极易出现鱼类缺氧而死。因此,此时间段应加强巡塘,一旦发现鱼类缺氧浮头,应立即开增氧机,或换注一部分新水。

六、防治病害

秋季水温仍然较高,加上投饵、施肥量加大,水质容易污染恶化,各种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繁殖也加快,容易导致各种鱼病的发生。因此,在防病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上述清塘消毒及水质调节可有效降低病原体侵袭鱼体的机率,同时在平时投喂时还应定期补充维生素B、C、E等,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并适量添加保健性中草药进行病害预防。

平时还应加强消毒工作,做到定期、定时消毒预防,尽可能把菌、虫消灭在萌芽状态,可适时选用氯制剂、溴制剂、双链季胺盐类、碘制剂等。消毒剂可交替使用以利于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鱼病预防为主正养殖增肥长膘的大好时节。除对养殖鱼类进行精心管理外,夺得养殖高产还要注意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按照养殖常规鱼的生长,秋季是鱼病旺发的小**。根据历年来鱼病发作特点,由于养鱼池塘如果水质控制不当,往往出现蓝藻和甲藻大量繁殖所产生有毒物质而引起鱼类中毒死病的一大原因。当前的防治,要注意防治以下二种鱼病,同时,杀灭蓝藻污染。

秋季气温适宜,是鱼类生长快、催肥长膘的季节,也是取得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时期。但此阶段天气变化无常,鱼类安全隐患较多,以上就是秋季养鱼注意事项的全部内容,仅供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