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很多行业处于低迷状态,对于水产[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业,有很多品种[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指具有相同品质的东西,如植物品种。]的价格也比较低,养殖成本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积极的寻求养殖致富路[致富路是yidu开发的适用于iOS4.3.1及以上固件的软件。],通过寻找其他的养殖品种,在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也比较的多,但是塘租高、鱼价低、成本高的问题让很多养殖户都犯难。
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位养殖户王良银在中山港口下南村建设了泥鳅苗场,那里一片片的虾塘、鱼塘映入人们的眼帘。他认为只有适时的转变经营思路,勇于创新,养殖其他的品种,方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据了解,王良银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打听关于泥鳅养殖信息的电话咨询,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据悉,王良银是从2007年开始接触水产行业的,他在中山养殖了南美白对虾[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并且一直到2010年都获得不错的效益,从初的40亩逐步扩大成300亩。在此之前,他在深圳办厂做服装生意,据他表示,当时很难想象出自己能走上水产养殖的道路。
据王先生[在艰难时势中,吃饭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窘态百出的“王先生”却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余,也体味到卓别林式的对时势的讽喻和对人生的关怀。]介绍到,2006年工作非常难找,生意也很不好做,所以有要转行的想法。当时通过在网上找工作,后来看到中山养殖对虾利润效益可观,他就有了转行水产业的想法,就决定在中山养虾。在2007年的上半年,他相继走访了湛江、台山、海南等很多对虾的主要生产区,通过这种走访工作,他学到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水产专业知识,这对他在以后几年的对虾养殖中有很大的帮助,从中收获了很大的效益,并且在中山这一带有不小的名气。连续两三年的对虾养殖,王先生享受到水产养殖的甜头,为此逐步扩大了养殖面积。但是近两年来,养虾生意难做,鱼价偏低,收益没有,反而出现亏损的状况。这时候,王先生开始转移目标,寻求适合市场潜力的品种。据王先生介绍说:“在两年前我对泥鳅这个品种就非常感兴趣,开始买书钻研这方面的知识。”。当对泥鳅有了充分的了解后,王先生对此信心十足,认为养泥鳅在未来几年里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王良银了解到泥鳅的市场价格,市场批发价是每斤25元左右,认为非常不错,就决定在中山开始推广泥鳅养殖,目前他主要做的是泥鳅苗销售。
据他介绍到,目前阶段,真正做人工养育泥鳅苗的较少,很多都是野生的。他从四川一带引进了泥鳅亲本做人工繁育,销售六至七公分[公分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是十进制长度计量单位。]长的泥鳅苗。从水花培育至三公分,把幼苗的成活率做到五成有很大的困难,另外,人工培育的泥鳅苗比野生的生长速度快很多。泥鳅为什么没能发展壮大?除消费者因素外,主要是有很多养殖户讲究成本,就买水花来进行培育,终导致养殖失败。
目前,王先生出售的6-7公分的泥鳅苗价格是每尾是0.1-0.15元,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个价格。据他介绍到,从养殖的饵料上讲,可直接饲喂虾料,1只1.2斤的虾料可以长出一斤的泥鳅,从6到7公分左右的幼苗养到每斤50条,需要五到六个月的时间,相当于一年可养殖两造。
目前,王先生担心的不是养殖方面,反而是物流。据介绍到,在广东,泥鳅的物流体系并没有形成,除非有一万斤左右,数量比较大,才会有江苏等北方市场的专业收购商前来购买。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王先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一直都非常看好泥鳅养殖的美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