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港口区光坡镇浙江张老板,16亩塘,水深1m,水车5台,叶轮8台,泥沙底,放苗65万。养殖第45天,水色
[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变浑浊,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粘性较大,呈酱油色,边缘线10公分的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中间透明度全无。早上取水回店里检测,结果如下:
PH:8.2,氨氮:0.2,**酸盐:0.2,总碱度110.
藻相:++-,甲藻:++,硅藻:-,绿藻少量,蓝藻少量,有机质
[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虾体色发黄,麻点较多,吃料变慢,原来一餐100斤一个半小时吃完,现在要近2个小时才行。经过交流得知,由于最近经常下小雨,张老板想等天气晴朗过后再改底和解毒,因此这些工作一直拖延而没有做到位,致使水体净化能力减弱,有机质大量积累,加之喜欢弱光的鞭毛藻
[鞭毛藻(dinoflagellate),藻类,水下磷火微生物,介乎动植物之间的生物,是金藻门、*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团藻目中具鞭毛藻类的统称。]如甲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大量繁殖,从而造成水变,一是白天甲藻产氧能力弱,二是晚上耗氧量
[耗氧量为每升水中在一定条件下被**剂**时消耗的**剂量,折算为氧的毫克数表示还原性物质。]大,造成底层溶氧不足虾吃料减慢。和张老板商议后决定做如下处理。
早上9点查完料后用解毒活水源8瓶+帮解灵8包,解毒净水去粘降浊,中午停料;
2个小时后,藻康8桶+水乐1号10瓶培菌做肥;晚上福底康5瓶+黒粒氧8包改底;
第二天早上水体透明底10公分,边缘线较清晰;下午水色转绿;
第三天水色明显转绿,取水回去看,藻相+++,绿藻+,硅藻+,鞭毛藻+,蓝藻少量。
第四天继续追肥,藻康3桶加+藻源3桶+水乐1号5瓶,第五天水色开始稳定。
总结:
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底部粪便积累也增多,长时间不改底增氧,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过多,水体耗氧量加大,底部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不足,水体代谢速度减慢,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透明度降低,有鞭毛能运动的藻类往往占据水体的中上层,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
[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从而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和繁殖,故而引起水变。因此,处理此类水体首先是多开水车和增大水体透明度,通过水车的翻转把中下层的藻类和营养盐带到中上层从而让有益藻类更好的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促进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可以把藻类产生的溶解氧带到底部,使底部溶解氧浓度增大,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和摄食;其次根据不同藻类施用不同营养结构的肥和菌,从而达到调水、稳水的效果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