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稀缺,供不应求。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多地区难以获得规格整齐、数量充足的鱼苗[也叫“鱼花”。],阻碍了黄颡鱼的规模生产。本文为大家介绍了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们做好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要点

1、在繁殖季节前优选亲鱼,即2-3月份,选择单个个体体重在100克以上,2龄以上,作为亲本,雌雄分池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

2、在黄颡鱼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过程中,使用人工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自然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自然受精、全人工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相结合的技术,采取雌雄亲本分池培育、设置承卵纱框网箱产卵巢、扩大雄性亲本比例、微流水孵化等技术措施,实现黄颡鱼高密度集中产卵,提高黄颡鱼亲本的利用率与出苗量,解决了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过程中的工作量大,产卵量少,杀鱼取精等问题,实现了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殖。

3、黄颡鱼大规格种苗高水位培养。黄颡鱼水花苗种下池时水位保持50厘米,以后15天内逐渐将水深增加到1.2米。

4、肥水育苗技术。黄颡鱼苗下池前肥水,使用生物制剂,培养大量的枝角类和挠足类浮游动物等适口性生物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5、增氧措施。黄颡鱼种苗培育池配备水车式增氧机。

6、团状饵料的投喂技术。采用冰冻鱼与普通饲料相结合制成湿性团状饮料,营养全面、宜吸收、饲料系数低,养殖成本低。

无公害黄颡鱼人工繁育

1.亲鱼的选择。在繁殖季节5月~6月份,选雌鱼个体重100克~125克,且腹部膨大,仰腹可见卵巢轮廓明显,倒立有卵巢流动现象,生殖孔扩张,宽而圆呈红色。手摸鱼腹,有松软而富有弹性的感觉。雄鱼个体重125克~175克且体色较深黄,生殖突长而尖,突出约0.5厘米以上,生殖孔呈桃红色的。雌雄配比为1∶1.5.

2.催产。催产在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水源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Nr5051的规定。催产池面积为6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10平方米,水深0.6米~0.8米,水温24℃~26℃。催产药物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2)和绒毛膜*****(HCG)混合,药量为每千克雌亲鱼用LRH-A220微克~30微克和HCG600~1000国际单位,雄色剂量减半。雌亲鱼采用两次胸鳍部注射[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法。次注射总药量的1/3,间隔14小时~18小时进行第二次[第二次,连载小说,作者是唯雅玲。]注射,用完余量。雄鱼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次性注射。

3.产卵与孵化雌亲鱼在第二次注射完药物后,当水温在24℃~26℃时,效应时间为28小时~24小时。

(1)人工受精。在预计的效应时间过后1小时~2小时内,开始人工挤卵,同时杀雄鱼取精巢剪碎研磨,使精卵充分混合,大约在16秒左右后徐徐加入少许清水用羽毛不停地搅拌,完成受精过程。约停30秒钟后将鱼卵粘在棕片上,放在孵化池中进行人工孵化。

(2)自然受精。在雌亲鱼第二次注射催产药物之前,先要在产卵池中布置好鱼巢,鱼巢采用经过消毒的棕片。注射催产药物后将雌鱼与雄鱼按1∶1.5比例放入产卵池中。在效应时间未达到前约2小时~3小时内,采用冲水****,在效应时间到达时冲水**改为微流水**,让其自然产卵、排精,在产卵池中完成整个受精过程。

(3)孵化。孵化在水泥池中进行,采用微流水孵化法。孵化用水是经日光暴晒、暴气的机井水。地塘用水符合Nr5051的水质规定。孵化池面积5平方米~10平方米,水深0.6米~0.8米,水温控制在24℃~26℃。放卵密度3000粒~5000粒/平方米。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避阳光,以防阳光直射鱼卵。

苗种培育受精卵在水温24℃~26℃的条件下,一般经72小时孵化出子鱼。子鱼出膜3天后开始摄食,其开口饵料采用轮虫或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可用鸡蛋黄经过滤后投喂。在孵化池中培育大约10天左右后,鱼苗能够正常水平游动和主动摄取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培育。

池塘培育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r5051的规定。培育池面积0.5亩~1.0亩,水深0.5米~0.8米。在放苗前必须进行池塘清理和消毒。方法是:排干池水清淤,日晒3天~5天,然后加水10厘米~15厘米,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50千克兑水成浆,趁热均匀泼洒全池,将野杂鱼全部**。3天后注水至0.8米,pH值稳定在7~8,并同时培肥水质后放鱼,使鱼苗入池后即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放养密度1.5万尾~2.0万尾为宜。

饵料投喂除鱼苗下塘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黄颡鱼喜食的蚯蚓、拌鱼肉绞成鱼糜进行诱食驯化。一周后,可直接投喂饵料鱼与小麦粉拌和绞成的鱼糜。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10%,具体还应视天气、水温、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喂2次。根据黄颡鱼有显著的畏光性,傍晚投饵量应占日投饵量的60%,每次投饵量2小时内吃完为度。

日常管理在培育过程中,每隔3天~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5厘米~10厘米;定期泼洒生石灰浆,使池水浓度达到15ppm~20ppm,或每隔15天~20天泼洒漂**一次,浓度为1ppm;坚持对饵料鱼、食台、食场消毒,确保水质新鲜,无病害。待鱼苗长到6厘米以上时,大约培育一个月左右,再进入成鱼养殖阶段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养殖户们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浏览网站上关于黄颡鱼的其他文章,或者提问相关问题,等待行业人士的回答。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