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处于高温季节,并且集约化[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高密度养殖户模式逐渐出现并得到发展,使养殖环境更加的恶劣,鱼类疾病不断爆发,其中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综合症》是韩国JTBC于2012年2月13日起播出的月火连续剧,由李成洙导演,金学智编剧,韩惠珍、宋昌义、朴建炯、曹在显、金成铃、金有锡主演。],一直都困扰着广大水产养殖户。
引发鱼类肝胆综合症的诱因:
1饲料配方。随着气温的升高,鱼类开始进入生长旺季,食欲旺盛。但3高饲料(高蛋白高油脂高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投喂,鱼类难以消化加重了肝胆的负担。与此同时,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的疾病。]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因此,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
2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大量抗生素的使用造成药物残留累积了大量的内毒素[革兰氏*性菌,(如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等)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而在高密度养殖的模式下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危害
1鱼的肝胆出了毛病时,会出现鱼的鳃丝末端发白,鳞片和皮肤粗糙,尾鳍发白,眼睛有血点,肠道充血,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病症。
2患病鱼体肝脏、胆囊等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造成鱼类采食量下降,甚至出现不摄食现象,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其他致病菌更容易侵染鱼体,常常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状。
3出塘率降低低,运输死亡率增加。鱼体肝胆机制下降,抗应激能力降低,死亡率增加。
胆汁酸[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防治肝胆综合症上的作用:
1胆汁作为三大消化液[人体内对食物消化起作用的液体。]之一,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有助于减轻三高饲料难以消化吸收对鱼体肝胆带来的高压和负担,减少肝细胞[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损伤,维持机体正常的脂肪代谢。
2胆汁酸既是消化液也是排泄液,饲料胆汁酸的添加,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鹅去氧胆酸成分的存在可以分解内毒素,排出黏附在肝细胞上过多的脂肪以及重金属,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预防鱼类脂肪肝,从而提高鱼体肝胆机制功能。
一旦鱼体肝胆机制下降,反其道会影响鱼的鳃、鳞片、皮肤、眼睛、肠道、免疫系统等**时,鱼体内、鱼体外的细菌、**、毒素等就会乘虚而入,引发多种疾病,所以我们在治疗肝胆综合症时就显得非常棘手,因为,抗菌、抗**、杀虫药都是基本没有疗效的,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因此保护鱼体肝胆健康提高肝胆机制才是王道。
添加饲料胆汁酸的必要性:
在集约化养殖的今天,一方面水产动物自身胆汁酸分泌不足,另一方面饲料油脂的添加量越来越高,大大增加了水产肝胆综合症的爆发几率。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鱼类进入快速生长的阶段,伴随着采食量增加的是肝胆机制的下降。因此,外源性胆汁酸的添加尤为必要。
另外水产肝胆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也要从饲料和水质这两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饲料配方,选用优质原料,加强水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