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病害频繁,各种“虾病”纷纷扰扰

[凌乱的样子。]

,但在我们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其实很多病害并不完全是细菌或**引起的,而是环境恶化、或因环境恶化后导致的继发感染引起。

中毒和感染是现在对虾频频发病的两大主要原因

自2014年至今,我们多次与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简称海大,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海南省会海口市,是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海南省、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

海洋学院等科研机构一同下到虾塘一线,搜集了许多“病虾”进行病原分离,发现很多病例,如偷死、白便、厌食和瘦身病等,与病原体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还是由环境恶化引发的。

2014年海南正强罗研华总经理、技术总监朱行

[上海人。]

超与海南大学谢珍玉

[谢珍玉,男,1974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

博士到海南万宁采集虾样。

2015年海南正强技术部朱工、郑工与海南大学谢珍玉博士及其科研组研究生到海南昌江、东方等地采集虾样。

在对恶化的池塘水环境分析中发现,目前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

有机污染与水体自净能力已不匹配。由于水环境普遍已遭到有机污染,而水体的自净能力不足,导致水体变脏、发粘,造成缺氧,从而引发水体中有机质厌氧分解产酸产毒,氨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等有毒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

超标;以及因水体缺氧致使致病菌暴长,这就是对虾频频发病的两大原因——中毒

[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

和感染。

如何判断对虾已中毒?该如何防控?

一、观察肝脏(虾苗阶段较多,但放苗前几天不算)。如果料台上对虾的肝脏颜色不一致,有红色、黑色和**等多颜色(此现象我们称为整池花肝),说明部分对虾已中毒。

二、观察体色。当提料台观察对虾时发现一群对虾中有正常体色的,也有体色微红(多数伴随着红腿红尾),说明部分对虾已中毒。

三、观察虾情。当有虾跳、爬边时,及时检测水质指标,如水中氨氮**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或pH偏低时,说明部分对虾已中毒。

防控措施:

当池塘的虾符合第一项时,一般上午使用水毒净+鱼虾卫士,晚上使用福地安+降解灵片。

符合多项时,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上午使用水毒净+速安,下午使用五星护卫,晚上再用福地安+降解灵片。

技术支持/朱行超

图/东少、朱行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