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浊水:此种水色
[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为最坏的水色。以肉眼即可看到悬浮于水中的无数小白点,这些小白点多为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在静止或无风的水面,常可看见这些生物**于此,以丝状漂浮、或旋转。其主要种类为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protozoan)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的绒毛虫、轮虫
[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聚缩虫等,形成白茫茫一片,被称为“白露水”。
主要危害:
1、当原生动物绒毛虫大量繁殖
[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时,这些绒毛虫常侵害到体质较弱的鱼或虾。另外,白浊色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杂质,为各种致病菌
[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机会。
2、如果大量的纤毛虫繁殖,常导致体质较弱的虾感染,另外,由于白浊水还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各种细菌容易繁殖,池虾容易得病。
浮游动物对虾的危害。
3、轮虫对虾的危害主要是:
其一,轮虫具有超强的繁殖速度,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优势种群,吃掉大部分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使光合作用降低,产氧能力减弱,同时它也消耗大量氧气,结果极易引起虾类
[虾类是一种海产食物,可炒、炸、煎,口感极好,一般生活在浅海海域。]缺氧,甚至造成虾类死亡。
其二,由于需要经常杀灭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shamie]
,造成养殖成本上升。
其三,由于在池中不易彻底清除,造成池水经常缺氧,影响虾类生长。
其四,轮虫死亡后腐烂分解还会败坏水质,影响虾类生长,甚至引发疾病,造成虾类死亡。
发生的原因
⒈池塘多年不清污,浮游动物卵在池底沉着,条件适宜时繁殖。
⒉池底有机质过多,同时由于溶氧低,有害菌大量滋生,这些都是浮游动物的好饵料,这样的条件适宜繁殖浮游动物。
⒊水源中有浮游动物,加水时浮游动物随水进入。
⒋水中的藻类以小型藻类为主(如绿藻),利于浮游动物摄食,适宜浮游动物繁殖。
防控措施
⒈彻底清塘:在虾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清塘,特别是原来发生过轮虫的池塘,尤应注意,一定要将淤泥清除干净,并将清除的淤泥运到远离池塘的地方,这是消除浮游动物最有效的方法。
⒉防止随水带入:进水前一定严格检查,防止浮游动物随水进入池塘,而且在进水时尽量抽取上层水,避免抽取下层含有浮游动物卵的水。
⒊平衡藻相:注意培养硅藻等大型藻类,减少绿藻等小型藻类所占的比例,尽量保持水质的稳定。
⒋混养部分鱼类:在成虾池塘混养部分鱼类,利用虾来摄食部分轮虫,避免大量暴发。
⒌注意杀灭:一旦轮虫暴发应及时进行杀灭,并尽量采用毒性小,**性小,杀藻不严重的药物(中草药)杀灭,或采取局部杀灭的方式,避免事故发生。一些地区采用代森铵类药物,初次使用效果好,时间久了易产生抗药性,且其杀藻严重,因而应慎用。
⒍环境改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长效增氧剂(片剂)及底质改良剂,以分解过多的有机质,同时抑制底层的致病菌过量繁殖,对轮虫的过量繁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治理措施:
●消毒杀虫:第一天排换水15厘米左右,用消毒剂消毒杀虫。
●引藻种:三天后引进5厘米的含藻新水,用解毒绿水宝2亩/瓶+黑金刚2亩/包解除水体各种毒素,激活藻类繁殖,起到解毒抗应激的效果,并停料2天。
●追肥:当天使用肥水复合菌5亩/瓶+藻动力5亩/桶肥水培藻,使水质肥活嫩爽。
【案例分享】白浊水的处理
案例:
广西钦州尖山镇谷仓村苏老板,一张10亩泥塘,放苗30万,6月5日放苗13天时发现虾塘水色逐渐变清,并且转白浊,加了两次肥水产品,水色不见好转,测得PH7.8,氨氮0.3毫克/升,**酸盐0毫克/升。
分析:
由于放完苗,此时是轮虫爆发的高峰期,轮虫和虾都吃藻,导致水体中藻种少,并快速消耗,所以加肥起不到改善水色的效果。处理:1、首先停料三天,并泼洒解毒高稳C2亩/包和本草菌毒灭2亩/瓶,有效提高养殖动物免疫细胞,减少虾应激,抑制有害菌。
2、加5厘米的新鲜水源,然后使用解毒绿水宝2亩/瓶,沉淀分解有害有毒物质,激活藻种。
3、下午使用硝化宝3亩/包+黑金刚2亩/包·米,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肥转化为藻类生长必需物质,促进藻类生长。
结果:第四天回访,水体转为茶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