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河豚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是对淡水养殖产业中比较少有的养殖品种,但是该属经济价值甚高,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在我国、朝鲜、日本以及其他东南亚各沿海均有分布。为了使养殖户更加了解,本文总结了淡水河豚养殖,河豚图片,供大家参考。

河豚图片

淡水河豚养殖

淡水河豚养殖,河豚图片

淡水河豚生物特性

形态与习性。东方豚的体短,呈长椭圆形,头吻很宽,唇发达,上下颌缝显着,上下颌各有2个板状齿。无背鳍与腹鳍。背鳍与臀鳍相对称,且相似、都无鳍棘、鳍条6-19。有尾柄,尾鳍宽而短,呈圆形,截形或浅凹叉状。椎骨18-21个,鳃孔短,侧位。有假鳃,鳔和气囊。红鳍东方豚的背面呈黑色,体色与花纹比较稳定,胸斑大,臀鳍白色或浅红色。假晴东方豚体背面呈黑色,但其体色及花纹不够稳定,胸斑大,臀鳍呈黑色或淡黑色。河豚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温热带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为底层肉食性鱼类。

我国东南沿海栖息的弓斑东方豚是典型的溯河种,其生殖季节是4-6月,春末夏初成群上溯到淡水河中产卵,怀卵量一般为14万粒-30万粒,多者达120万粒,卵径0.9mm-1.0mm,幼鱼在江河或通江河的湖泊中肥育,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以淡水虾、蟹、鱼苗、蚌、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植物的茎叶等为食,至翌年春返回海中,也有直接入海的。铅点东方豚系黄渤海区常见的上岸种之一,产卵期在4月底至5月下旬,盛期是5月初至5月中旬,该种自然数量较多,成鱼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红鳍东方豚和假晴东方豚为生活于海中的大型种,自然数量较少,但生长速度较快,是当前市场销售和养殖生产的主要豚类品种,在黄渤海区的产卵期为5-6月,盛期是5月中至6月初。

河豚生性凶猛,从稚鱼的长牙期开始一直到成鱼均会出现互相残咬现象。遇敌时由于气囊迅速充气而使腹部膨胀成球,浮于水面以逃避敌害,离水后也能膨腹而发出咕咕声,所以民间称之为“气鼓鱼”。

淡水河豚养殖经济性状

河豚在分类上属豚形目,豚亚目,豚科,东方豚属。该属经济价值甚高,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在我国、朝鲜、日本以及其他东南亚各沿海均有分布。黄海、渤海和东海是世界上河豚种类和数量多的海区之一。栖息于黄海与东海的就有15种之多,尤其是在黄海中部和北部,如山东的荣成、辽宁的长海县獐子岛、海洋岛和庄河县的王宗岛等海域历史上都有专门的河豚延绳钓渔业,主要作业渔场为黄海北部的烟台外海、海洋岛近海等海域。收期为5月中至8月初、6月中到8月初为盛期。

此外,在海洲湾也有河豚的兼捕渔业;长江下游至河口有溯河性的暗纹东方豚和弓斑东方豚的分布。河豚是有毒的海产鱼类之一。其血、肝、性腺和消化道等内脏含有剧毒,误食微量即可使人中毒致命。但是河豚的肌肉无毒或含微毒,只要处理得当,即可做成席上珍馐,味道十分鲜美。故我国、日本和韩国民间将其奉为“百鱼之首”,尤其日本人嗜食河豚当称世界之,我国也流传“拼死吃河豚”的俗说。河豚除食用外,其河豚毒素“TTX”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临床上的高级镇痛剂,还有恢复精力之功效,价格十分昂贵。河豚皮可以制革。所以河豚全身是宝,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河豚图片

淡水河豚养殖现状

日本市场上活河豚十分畅销,主要用于制作生鱼片,仅东京河豚专门餐馆就达百家,活鱼供不应求,每年需从国外大量进口,为此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和周边国家(、韩国)的河豚养殖。我国的河豚养殖是从80年代中试养成功,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主要的养殖品种是红鳍东方豚,其次为假晴东方豚和暗纹东方豚等种。

淡水河豚养殖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分析

本文以网箱养殖为例作经济效益分析,目前日本市场价格为180元/kg,一般2年能达到商品规格1kg/尾,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系数为8,则:

①网箱成本:1只网箱1000元,人均管理10只网箱为一单元。1000×10=1万元

②苗种成本:500尾/箱×10只箱×2元/尾=1万元。

③饵料成本:500尾/箱×10箱×70%×1kg尾×8×0.5元/斤=1.4万元。

④人员工资:10000元/年×2年=2万元。

⑤产值:500尾/箱×10箱×70%×1kg/尾×100元/kg=35万元。

很显然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如将河豚与对虾混养,不仅可获较高的河豚鱼产量,还可有效抑制对虾**病的发生,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淡水河豚养殖育苗技术

(一)亲鱼、采卵和运输

于每年5月至6月捕捞洄游至沿岸的产卵群体作亲体。成鱼体重在1.5-4kg范围者,雌雄比为1∶9;体重在3-7kg的雌雄比为1∶3。不管使何种渔法捕获的亲鱼,好在捕后两小时内进行人工授精,这样可以获得较高受精率。

红鳍东方豚属一次性产卵型鱼类,产卵水温约17℃左右,产卵季节集中,盛产期很短。河豚产沉性卵且具有粘性,宜用不易附着的塑料桶采卵。先在桶内加入5-10L澄清海水,将鱼卵挤入水中,随后加入1尾-2尾雄鱼的**,使海水呈*血色,搅拌后静置5-10min,连续用清水洗卵3-5次,直至海水完全澄清为止。数小时内短途运输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可使容量为20L的塑料袋,内装10L海水和150万粒卵,充入5L纯氧扎口封固,然后装入包装箱内运输。7-10h的远距离运输时塑料袋内充入5L海水和5万粒卵,再加入50×10-6的硫酸链霉素以防细菌繁殖。扎口封固装箱待运。如需数天运输,则需在袋内充气并一天换水1-2次,如无充气条件则可增加换水次数。

(二)孵化

红鳍东方豚的卵径为1.2-1.4mm,刚受精的卵柔软,数小时后变硬,数日后受精卵的体积和重量约比初受精时减少12-15%,数日后的受精卵以每克600-700粒计算。因卵膜不透明,不易观察其发育情况。但4-5天后末受精卵变为**或紫色,活受精卵为*白色并具光泽。发眼期前后出现色素细胞,这时透过卵膜容易辨认。

使用透明聚氯乙烯孵化器[孵化器是原指人工孵化禽蛋的设备,后引入经济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直径10cm,高100cm,容积180L,底部呈漏斗状,中间设一拦卵器。由底部充气使鱼卵不停地翻动。由孵化器上方进水和由底部向上的弯管排水,保持自流循环,每日大换水量为8次。孵化器应放在照度500LX左右的室内。每个孵化器可容纳受精卵50-100万粒,一般以放入20-30万粒为宜。

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13-15℃约需15天,15-17℃约需10天,一般从开始孵化到结束约需3-4天,第一天孵出很少,第二天孵出70%,第三、四天孵化20-30%。仔鱼[仔鱼,别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与孵卵子分离时,先停止充气,卵子沉于底部,仔鱼上浮至中上层,即可用勺舀出全部初孵仔鱼,然后轻轻搅动海水比重小的死卵集于表层**,即可轻易除去。

(三)胚胎及仔鱼发育特征

河豚受精卵不透明,故进行胚胎发育的连续观察困难较大,如下仅简述其在18℃-20℃水温条件下的发育特征。受精后15h为多细胞期,受精后24h为高囊胚期,受精后30h为低囊胚期,受精后42h为原肠期,受精后3天胚胎形成,受精后4天为发眼期,胚体绕卵黄1/2,受精后6天仔鱼开始孵化。初孵仔鱼的全长2.4-2.6mm,卵黄囊大,油球表面分布有大量**素细胞,眼睛大,口凹小,体圆而粗短,胸鳍形成。孵化后第3天的仔鱼,全长2.7-3.2mm,平均3.0mm,口已开,口径300mm左右。上下颌不发达,卵黄囊尚存1/2。孵后第5天的仔鱼,全长3.2mm-3.8mm,平均3.4um。卵黄囊消失,少数尚存少许。已开始摄食轮虫和贝类幼体。孵化后第10天的仔鱼,全长5mm左右。胸鳍较发达,臀鳍鳍褶已分化。此时仔鱼开始出现“鼓气”习性,离水或遇敌后表现吸气,腹部膨大如球状,开始摄食卤虫幼体。

孵化后第16天的仔鱼、全长6.5mm左右,大者近8mm,进入稚鱼期,背、尾、臀鳍开始分化,齿形成,腹部前方出现大量“小皮刺”。此时游泳速度快,集群明显,主要摄食卤虫幼体。孵化后第25天的仔鱼全长18-20mm,各鳍发育完善,呈**,背部青绿色,左右胸鳍上方各有一白色圆圈状的“大圆斑”,上下颌各形成两块发达的门齿,已变为幼鱼。摄食卤虫成体,糠虾或鱼糜等。

(四)鱼苗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

前期培育

可在室内大水泥池或小型玻璃钢水槽中进行,培育至5-6mm,一般需10-15天。

①培育条件。使用20-60m3的水泥池或1-2m3的玻璃钢水槽均可,容器内壁以深色为准,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LX为准,水温15-20℃,PH7.8-8.2,盐度28-30%,溶解氧不低于4mg/l,可进行微充气,培养密度以2万尾/m3-3万尾/m3初孵仔鱼为宜。

②饵料投喂。初孵仔鱼第二天开口,口裂约300um,可直接投喂轮虫作为开口饵料,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个/ml,日投喂3-6次。当仔鱼全长接近5mm时,可补充投喂卤虫幼体或桡足类。

③日常管理。前期可采取静水培育,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1/3-1/2,换水在投饵前进行。每日清底1-2次。透光率强的车间应设遮光幕调整。注意检测水质和摄食,生长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④中间出池。当仔鱼全长到5-6mm时,个体间将产生差异,出现互残现象,同时因密度过大而影响培育。出池时迅速降低水位,钭鱼苗捞出计数后移入后期培育池中。前期培育成活率一般在50-60%左右。

后期培育

①培育条件。一般使用20-60m3的水泥池,水深1m左右,光照度随鱼苗的生长而增强,可直接在室外露天池中培育,室内培育时可提高透光率以利于水温的提升而加速鱼苗的生长,后期水温宜提高至20-28℃。培养密度不宜过高,以1500-2000尾/m3为宜。

②饵料投喂。以卤虫幼体或桡足类为主,卤虫的投喂量为0.1-1个/mL,日投喂4-6次,随鱼苗生长而增加投喂量和次数,至9-10mm时开始投喂糠虾、鱼肉糜等冰鲜饵料直至出池。近年也有使用自制饵料投喂鱼苗之例。总之,不管使用何种饵料,务需保证质量和供应充足,以防残食现象加剧。

③生长与生态特征。5mm仔鱼体色会随光照的强弱而变化,并出现“鼓气”和互相攻击现象,但残食尚不明显,7-8mm时进入稚鱼期,牙齿初步形成,开始出现相互残食并随生长残食加剧,被攻击者“鼓气自己直至被咬致死,这时鱼苗死亡率增高。12mm以上的鱼苗各部**基本发育完善,转入中下层活动和摄食,全长18mm左右,**为幼鱼,外形基本同成鱼。进入后期培育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室外比室内略快。此期成活率为35-50%。

④日常管理。换水或流水培养均可。开始换水0.5-1倍,8mm时换水量加大至2倍,投喂冰鲜饵料后水质容易污染,应进行流水培育交换量每天2-4倍。充气量中等。投喂饵料要逐步增加量和次数,尤其凌晨要及时投喂。进入幼鱼期可按不同规格分选一次。

河豚图片

淡水河豚养殖,河豚图片的介绍就到这里,以上介绍了淡水河豚生物特性,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及淡水河豚养殖育苗技术,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河豚养殖请持续关注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以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