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水世纪孝武大区唐尧编审:翁建江

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

“陈老板你好!您给我打电话说您的虾子在上坡?”

氨氮过高,导致小龙虾上坡!养殖户怎么应对?

“是的,你来看看,这会还有很多虾子在坡上。”

“上坡的是不少,水也很混,我先帮您检测一下水质指标吧。”

“好的。”

“氨氮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0.7,**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0.05以下,PH值8.6。您这氨氮指标超标了。”

“我帮您看了一下池塘的情况,塘里枝角类

[枝角类(Cladocera)又简称“溞类”,水溞(注:该字读作zǎo,为早期水生生物学家自创新字,目前正确读音还未收入而只能借用sǎo打字),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太厚了。枝角类过量繁殖导致了氨氮的超标。”

这是4、5月份在池塘上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又是一个氨氮过高造成池塘出现问题的案例,近期很多池子有氨氮过高的情况,那么氨氮到底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治呢?个人觉得很有必要和养殖老板一起分享一下。

一、氨氮产生的原因

1、含氮肥料的过量使用,如尿素、碳铵等。

2、饵料的剩余: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饲料投喂过量、没吃完,含氮物质在细菌作用下产生氨氮。

3、排泄物:虾蟹没有利用完的含氮物质通过鳃和粪便排除体外形成氨氮。

4、死亡的动植物:死亡的动植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大量的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氮。

5、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

过多:浮游动物过多造成水色白浑、缺氧,最终导致氨氮、**酸盐升高。

二、那么,氨氮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呢?

1、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在水体中主要以氨分子(NH3)和铵离子(NH4+)两种形式存在。氨分子具有很高的脂溶性,很容易渗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虾蟹中毒。氨分子通过鳃进入虾蟹体内,水体中氨氮过高会抑制虾蟹自身氨的排泄,血液中氨氮含量过高,相应的血液pH值过高,血液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和破坏鳃组织细胞,从而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交换,引起生理性缺氧。铵离子不能渗透进入动物体内,对水生动物无害,可以供植物吸收利用。但当水体中pH值越高铵离子会转换称为氨分子,氨氮的毒性就会越强。

NH4++OH-⇌NH3.H2O

2、氨氮对虾蟹的危害:

a、降低体内酶活性,损伤鳃组织,影响氧气运输及交换,从而导致缺氧。

b、影响虾蟹的正常摄食,降低饵料系数,生长缓慢。

c、虾蟹蜕壳时,鳃组织的损伤,生理性缺氧等造成翻倍率较低,甚至脱壳不遂而死亡。

d、水体氨氮长期过高导致虾蟹体质变差,容易感染病菌而发病。

e、氨氮过高会导致鱼虾蟹的怀卵量减少,卵的存活率降低。

三、平时的预防重在治疗,以理论指导实际!

降低氨氮原理:铵离子可以直接被藻类和水生植物

[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

吸收利用,而氨分子和水结合成**可弱电解为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当铵离子被植物吸收减少后,氨分子会不断的电解减少,从而达到降低氨氮的效果。

NH3.H2O⇌NH4++OH-

植物还可以直接利用硝酸盐作为氮素营养合成氨基酸、蛋白质等,铵离子可以通过**化细菌

[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

和硝化细菌利用氧气被**称为**酸盐和硝酸盐。

所以在氨氮的防治过程中主要围绕补充菌种、增加水体溶氧、控制好浮游动物、合理下肥、培养藻类和水草护理来做工作。具体的方法如下:

a、干塘、清淤: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及时的干塘、清淤和晒塘等,并用生石灰或漂**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减少有含氮机质,减少底泥耗氧,减少虫卵,避免虫子大量繁殖。

b、以磷促氮:水中氮磷比例严重失调,可引起大量氮不能被浮游植物利用而形成富氮。可适当使用高磷低氮的配方肥。

c、合理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并科学合理投饵。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保证水体的溶氧满足养殖动物生长繁殖的需求,排泄物分解能力能达到平衡。饲料是水体氨氮主要来源之一,提高饲料质量,减少残饵的产生,减少有害细菌生长繁殖。

d、合理使用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使水体上下水体混合,打破水体分层,增加池塘底部溶氧,减少池底的氧债。我们虾蟹池塘同样需要增氧设施。

e、科学合理的施肥培养藻类,合理种植水生植物:藻类和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净化能力很强,但需减少使用尿素、碳酸氢铵等化肥肥水、壮草;这些氮肥使用过量会导致水质指标氨氮、**酸盐升高。建议大家使用水产专用的低温肥如氨基酸肥、高磷低氮的肥等,且保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水草的密度要合理,水草太厚晚上呼吸作用耗氧厉害,建议水草的体积占整个池塘水体的60-80%。

a、改底:定期的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分解池塘中的有机质,杀灭池底部分有害细菌和虫卵,减少耗氧,提高池塘整体溶氧量。

b、培菌:定期培养有益菌,分解有机质和降低氨氮、**酸盐,并且能抑制有害菌。

h、适当的换水:水源条件合适的可以适当的换水稀释水体中氨氮。

总结一点,想要控制并减少氨氮的产生,需要知其来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盲目的下药,忌讳病急乱投医。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