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藻[甲藻是指具有双鞭毛的单细胞集合群植物,形状不定。]是天然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主要的浮游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之一,分布范围较广,在淡水、咸淡水、海水[海水是流动的,对于人类来说,可用水量是不受限制的。]中都有,尤其在海水中较为常见且易形成种群优势。在海水养殖过程中,甲藻引起的赤潮是较为常见的水质问题,下面是有关于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圈内,处理*甲藻引起水红的案例。
一、基本情况
4月28号,大连市皮口镇何老板发现自家的海参圈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暗红,且水体颜色[词目:颜色,拼音:yán sè,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yanse]随着温度的升高颜色逐渐变深,其上午9点左右打取圈里中下层水到当地好润水产服务部进行水体化验,水质pH值为8.8,溶解氧4-5mg/L,无氨氮与**酸盐。当时镜检水中含有大量*甲藻和少量隐藻,且活力旺盛。水**况如图所示:
图为清晨时水色较浑,颜色较淡
图为参圈颜色明显偏红褐色
二、案例分析
1、参圈中,常出现的鞭毛藻有*甲藻和隐藻,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温度适宜。一般是在水温超过20℃就会出现,25℃以上为适宜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温度;
(2)外海水的藻种引入。每次纳潮以后会将外海水中的藻种一并引入到参圈内,在适宜环境下会大量繁殖;
(3)营养条件适宜。外海水的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且引入到参圈内后,圈内的营养环境要好于外海,在磷和氮过剩时,是甲藻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
(4)环境条件适宜。甲藻喜高PH值、高温、高光照强度和静水环境。
2、甲藻具有趋光性和趋高温,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色素体呈绿色或棕褐色,所以其水色为浓绿色或棕红色。海参圈常见种类为*甲藻、原甲藻、多甲藻和夜光藻等。
3、4月末水温19度左右,圈里黄管菜大量腐烂,圈里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大量增多,导致鞭毛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颜色发生变化。
三、处理方案及结果
提前做好“好润菌”的发酵[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工作,按照水体情况一次性发酵两桶“好润菌”以备用。先用“福底二型”和“超能粒”进行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改良,先处理底质环境。次日上午全池泼洒“好润菌”。接着再次发酵“好润菌”两桶,
发酵完全后,再次全池泼洒。
先用“福底二型”进行底质改良,分解圈底有机质,切断鞭毛藻类营养供给,之后分两次泼洒好润菌,“好润菌”主要成分为*酸菌[*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酵母菌、天然有机酸,用以分解有机质,抑制鞭毛藻类繁殖。
用药3天后进行回访,水色明显清爽了许多,且水体稳定颜色不再随温度发生明显变化。再次取水样回来检测,水中*甲藻数量极少数且活力较弱。
图为发酵*酸菌
图为处理后水色恢复正常
四、好润建议
1、减少使用含磷制剂,经常使用“肠轻松”发酵液或“活力源-肥水型”,能够有效处理水中的富营养化问题。当甲藻爆发时,可使用“青苔净”或“氧生源”来进行控制。
2、根据近几年海参养殖圈体及外海水情况,对于低洼圈及抽水圈等进水条件较差的养殖地区,加强海参圈底质养护,防治圈底老化,减少菊酯类药物的使用,走生态养殖路线。随着水温的升高,海参逐渐进入夏眠,海水中鞭毛藻类将大量繁殖,做好海参圈水质的调控工作,切记防控好于灭杀。
来源:好润生物
作者:皮口店阎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