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斑病

[白斑病,是医学上对以皮肤白斑为主要症状的一些疾病的统称。]

发病症状:病虾发病规格通常在体长3~5厘米,病虾活动力下降,摄食减少,须红、部分带有红体现象,肝胰腺肿大,颜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将头胸甲

[头胸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óu xiōng jiǎ,一般指被覆动物体表的坚硬结构。]

壳剥开,在低倍镜下检查可见白斑。

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病白斑病的基本知识

2、发病水体状况:部分发病池塘池底淤泥及残饵积累严重,**酸

[**酸是一种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5.1×10^ -4(298K),是区分伯、仲、叔脂肪胺或芳香胺的鉴定试剂。]

氮超标。一般情况下,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对水体的氨氮、**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

、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

等含量的要求分别为不能超过0.2毫克/升、0.05毫克/升、0.1毫克/升。

3、防治原理:白对虾即使感染上白斑病后通常不会引起规模死亡,若发生大面积的死亡,一般是白对虾感染白斑**后其自身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显著下降,而免疫力下降后虾体易被弧菌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从而引起继发性

[继发性是根据病因是否已知,将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死亡,因此在控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如何提高白对虾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如何切断继发**染途径,如何通过环境的改良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及毒力。若白对虾感染白斑后其壳较软的话,其死亡率较低,且易控制;若其壳比较硬实的话,则控制的难度就相当大了,甚至是无效的。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