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是虾的呼吸**,在虾体中处于较为敏感的位置,参与功能代谢,具携氧功能,在虾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协调、支持等重要作用,所以一旦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鳃部发生病变,全身各组织**将会受其作用而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实现,严重时甚至导致对虾死亡,给养殖业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导致夏季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黑鳃、烂鳃病的主要原因有:
1、水体缺乏藻类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特别是可以调节水质的藻类),处于混浊状态
由于长期处于此种环境,水中无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大量二**碳
[二**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碳分子由两个氧**与一个碳**通过共价键构成。]、硫化氢等不利对虾生长的物质在水中积蓄,水体造氧功能低下,溶解氧长时间偏低,pH不稳定,大量厌氧细菌(如弧菌)繁殖继而感染对虾鳃部。
2、培水育藻过程中使用未经严格发酵,消毒的有机肥料,带入大量致病菌
[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如可以传染疾病的纤毛虫等)。一旦遇到适合的条件,即可暴发,后果非常严重。
3、**藻类过盛繁殖
此种情况一般是肥水方法不当造成。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过程中,有些养殖者一味采取化学肥料(无机肥)进行肥水,造成单项使用时肥力单一或多种肥料配合使用时用量搭配不当而产生某种肥力过盛的现象,导致某些**藻类(如蓝藻)大量繁殖,使水体失衡。蓝藻过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
[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时,在白天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水体中二**碳等酸性物质,使pH过高,危害对虾生长。同时,往往会出现“蓝藻水华”,镜检可见大量微囊藻。此种藻类颗粒会随对虾呼吸而进入鳃部,如长期如此,会因藻类颗粒积累过多而产生黑鳃、烂鳃现象。
4、底质、水质遭严重污染
残余饵料、对虾的排泄物、死亡的水生生物、某些外界污染等是底质及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污染物质大量沉积池底,致病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不断繁殖,导致黑鳃、烂鳃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在夏季高温季节,有机物质高速分解时最明显。
5、重金属
[重金属: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重金属通过鳃,体表或通过饲料进入体内,与体内主要酶类的硫结合成为难溶的硫醇盐类,抑制酶的活性,给机体代谢作用造成障碍。另外,鳃及体表粘液与重金属结合成蛋白质复合物,覆盖整个鳃及体表,并充斥鳃瓣间隙,使鳃的呼吸机能丧失。生产实践中较为多见的是铅中毒而引起黑鳃、烂鳃。
6、氨氮、**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此种情况在夏季尤为多见,此两种物质为血液毒素,如严重超标,会直接作用于较为敏感的鳃部,使其携氧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组织缺氧而死。
7、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缺乏导致黑鳃、烂鳃
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是长期投喂劣质或缺乏维生素C的饲料。